“五一”第三天,我被提溜单位替别人加班干活,郁闷就不说了,不是自己的活儿却得替别人干,也幸亏我没有出去转转……

一上午就这样过去了,我发现一个单位里总是有这么一种人,每天看起来忙到晚,可惜工作就是不出效率,还总是时不时地出现一些错误,最后让别人给擦屁股!

为什么?自身能力低下、方法不行、态度不端正等等,都可能是根源所在,这时候,我们不如停下来,思考思考该怎么改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孔子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磨刀不误砍柴工!

道理其实很简单,也很浅显,但是我们在工作中应该具备哪些,才能善其事?这可能是更重要的问题。

今天,祥子和朋友们交流3点认识,我们一起共勉!

第一,能力不只有大小之分,也有优劣区别

在职场中若想占有一席之地,基本的职业能力必须过关,这里我说的职业能力作为最基本的素质,是不分职业、岗位与级别特点的。

比如,组织协调能力、文字功底、为人处事方式等等。只有职业能力过关,那么我们才能胜任领导岗位,或者说提拔到领导岗位。

当然,这里不是说专业技能不重要,而是说你要想当领导,这些职业能力更为重要,这也是为什么我们会经常看到的所谓“外行领导内行”的原因,存在就有其合理的一面。

其实,我们身边也会发现有很多人,他们很努力,他们每天都在学习,他们也不堕落,但是他们学习的知识,或者获得的技能,或者具备的素质,是不是一个领导岗位所需要的。

或者说有很多时候我们在原地转圈。每个人都有24小时,但是为什么有人会成功,有人会失败,就是看我们应该把时间用在什么地方,怎样培养我们自己的特质,或者我们应该怎样按照你所期望的岗位来要求、培养自己。

第二,成功的捷径是脚踏实地!

国外某个知名公司证实:他们最优秀的员工不是来自名牌大学毕业生,而是那些经历过失败后成长起来的年轻人。

经历过挫折的人,更愿自我反省、乐于倾听和不断学习。成功的人不是没经历过挫折,而是经历挫折后继续努力,才是真正的勇者。

职场中,每个人内心都不会满足于现状,即便是你表面看起来很佛系,这也是迫于无奈,其实内心还是希望命运能垂青自己,给予自己更多的赏赐。

许多人在经历过挫折后,抱怨平时“吃的是杂粮,干的是杂活,做的是杂人”,因此很容易产生跳槽、或者主动边缘自己的想法。

但是,当你点水似的换过几次工作、或者岗位之后才发现,这样的问题到哪里都存在。我们应该明白,即便是你没有跳槽、没有换岗位,每天牢骚满腹、怀才不遇,时间还是会过去,除了你不再是“职场新人”,其他一点也没改变,你仍然在原地踏步,继续打杂,而与你一起来的可能早已青云直上。

职场发展法则:解读国学中的智慧爱聊同事的祥子99元购买专栏

俗话说,欲速则不达,没有端正心态,被不切实际的目标驱使,就会忘掉循序渐进的处事原则,使自己陷入徒劳和无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磨刀不误砍柴,砍柴也不误磨刀。

“磨刀”固然重要,但是“砍柴”和“磨刀”是个效率和效果的关系:如果成天只想着磨刀,而不去砍柴,刀磨得再好有什么用;如果不把刀快,同样的时间只砍了几根柴,结果是耗时耗力,很可能刀磨好了,柴却被别人砍完了。

所以,善于规划自己是很重要的,无论是在职场,还是在生活中,善于规划的人,即便是遇到急事,也不至于手忙脚乱。

工作中第一时间接到任务,首先要详解任务的关键所在和领导的初步意图,针对现有的工作模式和工作需要,快速相出最符合的工作计划。有了正确的方向,详细的步骤,工作做起来就不会偏离轨道,提高效率。

有些人没有辩证地对待“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就陷入了“磨刀”的怪圈,一心让自己的技术水平、理论水平更高,却不注意联系实际。

这样在做实际工作的时候,往往是无从下手。他们可能理论水平相当高,最擅长纸上谈兵,但就是做不好任何实事,更谈不上任何效果的。也许等他们感觉自己可以出山了,但已经失去了最好机会。

每一个成功的人,都明白一个法则,就是能力要尽量磨“快”,但更要快速地结合实践“磨”,不能误了“砍柴”的时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