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录片圈子里有个神作,叫《人生七年》,是每隔7年采访一次被采访人,记录他们的生活,等到几十年后,再重新回头看,以作对比,看这个片子的时候,影妹和小伙伴们就很感慨,这些人很幸运,有机会可以用影像回顾曾经,看看这一路是怎么走过来的。

而最近有部纪录片,也玩了一次类似的场景,让普通人看看曾经的自己,也让我们看看跨越了几十年的他们。

《寻人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纪录片的名字有点不太友好,影妹初次听说,还以为是什么八点档哭唧唧的节目,什么小时候送走女儿长大又要找回来之类的。

然而等到影妹看了才知道,根本不是,相反,这部纪录片非常可观,充满了人情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部纪录片主要是节目组寻找八九十年代新闻故事的主角的故事,跨越三四十年,对比曾经和现在。

主持人之一是有着“中大才子”之称的方东昇,是TVB的金牌主持人,代表作有《世界零距离》《世界观》等。

主持人也决定了这个节目的基调,不玩虚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节目的热度并不算高,但是口碑却很不错,属于“大家看了都说好”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寻找以前的新闻人物这个点子很不错,从小处出发,时隔三四十年的生活对比又自成故事,然而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毕竟互联网兴起不过一二十年,以前随机采访的人物并不一定能留下联系方式,想要找到人太不容易。

不过节目组还是十分努力,即便半年才能找到一个,也还是尽力做出了这个节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集,节目组瞄准的是八十年代的一个新闻,当时年仅11岁的倩怡便扛起了照顾弟弟妹妹的重任。

倩怡的爸爸妈妈外出打工,只剩下三姐弟相依为命,倩怡小小年纪就要做饭、照顾弟妹,在新闻拍摄的当天,台风来袭,别的小朋友都是父母来接,倩怡却一手拉着弟弟,一手拽着妹妹,将两个人带回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个小孩年纪相差不大,平时也会吵架,但却都知道彼此是最亲近的人,倩怡会因为弟弟妹妹不听话打他们或者吼他们,却也会悉心照顾他们,陪着害怕的妹妹睡觉,踩着小板凳给饥饿的弟弟妹妹煎鸡蛋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年过去了,节目组找到这位“大家姐”,她已经成为了两个孩子的妈妈。

和父母不一样,她现在做全职妈妈照顾两个孩子,她明白孩子自理能力差是因为他们不需要做,但她还是想要多多陪伴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现在的她也学会了更多。

小时候弟妹不听话,她就动手或者吼人,现在则需要循循善诱,教会孩子们正确的做事方式。

看着小时候的视频,她也陷入回忆,却又感慨现在比当时照顾弟妹辛苦多了。

大家姐还是大家姐,过了30多年还是在照顾他人。

不过好在,她没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到了第二集,故事的主人公换成了个幸福的小胖子。

1993年的《星期日档案》里,一个叫做成栢熙的6岁男孩,胖乎乎的,甚至一个暑假就胖了十多斤。

他妈妈觉得他超重了,但却还是放假就会带着他去吃汉堡薯条和炸鸡,还有各种油大盐大的小吃。

除此以外,他还爱吃肉,属于无肉不欢的类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胖子有多爱吃肉呢?属于一次性鸡翅能吃十多个的地步,妈妈严格控制在二三个,但小胖子根本吃不够,以至于每个月衣服都要换一批,上个月的就穿不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组很好奇,过了30多年,小胖子是男大十八变,还是长成了个大胖墩呢?

等到节目组找到人时,不用确认就认出了对方,因为还真是没什么变化。

还是爱吃,还是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节目组来晚了,之前他确实瘦下来过,还做过排球运动员,身材保持得很好。

但是后来结婚了,幸福肥回来了,又管不住嘴,就一直这么胖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他妈妈似乎也放弃了,以前还想着让他减肥,现在就让他干脆多吃点,开心就好。

如果不影响健康,确实开心就好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现在儿童肥胖比较普遍和严重,医生还是建议家长多注意孩子肥胖的问题,胖乎乎的不一定都是可爱,还有可能带来健康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最引起热议的一期节目,应该算是校草那一期。

1985年,TVB的《香港新一代》节目拍摄了一群刚经历完会考的学生。

这里解释一下,当年香港的会考有点类似于我们的高考,是会考一次定未来,考不好的话算是比较严重的问题。

而就在这时,校草和他的同学们进入了节目组的视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葱时期的校草长得是真的帅,节目组跟着他们采访,看着他们查成绩,后来又因为成绩不太理想而考虑前途。

不过那个时候,校草想得就比较开,他觉得一次考试,一张纸,并不能决定前途,前路要靠自己去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再次采访到他,他也确实用半生证明了这一点。

会考成绩不理想后,他没有复读,而是去拍了广告,后来又做了空乘,再后来和家人一起移民加拿大,到了九十年代回到香港做生意,成了个小老板。

这一路走过来,有起有落,但总体来讲,生活还是掌握在自己手中。

所以走到现在,他依旧保持了和当年的想法,不是一件事决定一个人,人生苦短,选择却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节目中,他也感慨了世事无常。

当年和他一起接受采访的是他最好的朋友,他们三个人有十块钱都会分成三份一起花。

而现如今,他的两个朋友先后离世,只剩下他一个人。

也是这个原因,他决定接受这次采访,在他们经常约的地方,算作缅怀,也算是提醒大家要珍惜手中的一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珍惜身边人和你能拥有的东西,然后把平凡的事做好,就是不平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除了这种反映个人情况变迁的,还有反应时代潮流的。

比如八九十年代时,香港经历了移民潮,很多港人背井离乡想尽办法去其他国家,造成了不少家庭分手、异地、甚至离婚。

几十年过去,移民潮在现在看来有点可笑,那这些移民的人后来后悔了吗?

第九集里,节目组找到了几个这样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8年,王长意一家为了孩子能得到更好的教育,准备移民澳洲,于是夫妻俩商量,妻子带着孩子去澳洲,王长意留在香港赚钱,等到五年后,一家人在澳洲团聚。

1988年的新闻里,一家人艰难离别,却都隐含着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期待。

而33年过去,节目组找到当事人,却发现,夫妻俩已经离婚。

他们甚至都没能熬过那五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过妻子表示不后悔,因为儿子确实受到了更好的教育。

而当年的移民潮中,有的是为了更好的生活离开,也有人为了责任留下来。

1996年,余婉薇一家移民美国,因为小妹芬芬是智障人士,到美国很难买到保险没有依仗,于是决定让芬芬留下来。

余婉薇不放心智障的妹妹一个人生活,放弃了已经到手的绿卡,留下来照顾妹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现在,她们都已经年老,余婉薇还在无微不至地照顾妹妹。

她和哥哥姐姐们商量过,但是没人愿意伸出援手,至于她自己,她则表示,有能力做为什么不做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多数人,在这个节目里体现的都是不改初心。

无论是当年照顾弟妹的大姐,还是决定留下照顾妹妹放弃移民的姐姐,亦或是无论经历什么都勇往直前的校草,或者是磨合了多年还磕磕绊绊却自成一套相处模式的夫妻。

亲情、友情、爱情、理想、习惯、志向,跨越了几十年,似乎都没有在变,而这种不经意的坚持,跨越了年份来看,却是非常感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节目组没有从大人物或者大时代下手,但是却在小人物身上让大家看到了坚持和时代变迁,也让大家看到了生活中那些不经意的小美好。

节目里的嘉宾只是普通人,也没有按照剧本说什么特别厉害的话,却让人看了心生感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什么是好节目,真实、温暖、打动人心,就是好节目。

大家也未必是想要看多么狗血的故事,平平淡淡展现人生百态,大家或许会更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