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尝君,即田文,齐国宗室,为齐宣王侄、齐闵王堂兄,一生堪称传奇,我们今天最熟悉他的历史典故可能就是“鸡鸣狗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的就是他曾经被秦昭襄王扣留的往事。我们都知道,战国晚期,秦国势大,国力几乎对其他国家形成了碾压。也就是在这个时期,秦国几乎把周边所有强敌都打击下去:

前311年,蓝田之战,楚国开始衰落;

前284年,五国伐齐,齐国从此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

前260年,长平之战,战国晚期唯一能和秦国较量的赵国几乎被打得亡国。

更厉害的是:前299年,秦昭襄王约楚怀王武关会盟,却将其掳掠到咸阳,向楚国索要巫郡和黔中郡,即今天的重庆贵州一带,楚国当然不允,于是楚国历史上最悲剧的一幕发生了。史载楚怀王

客死于秦,梓棺返楚,楚人皆怜之,如悲亲戚。

可见当时秦国国力和国君性格都霸道。正是在此背景下,孟尝君为秦国为国相。因为政治斗争失败,秦王怀疑他有私心,为齐国谋利,将其扣押。

此时不逃,孟尝君极有可能会步楚怀王后尘。但想要回国,秦王不放,怎么办?

于是孟尝君想通过秦昭王宠爱的妃子幸姬来脱身。幸姬索要白狐裘,结果白狐裘被孟尝君入秦时献给了秦昭王,一时没有办法。

有一个门客学狗打洞,潜入昭王仓库偷得宝物献于幸姬,孟尝君得以脱身,结果到了半夜,昭王反悔派昭王反悔派人来追。

因为天还没亮,所以函谷关不开门,这时有门客学公鸡鸣叫,守官以为天亮,就打开城门,孟尝君得以出关回国。

此事被记载于《史记.孟尝君列传》中,常被后世人用来证明孟尝君礼贤下士,用人不拘一格,哪怕鸡鸣狗盗之徒,只要有一技之长,仍可受到他的重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战国时期,食客是个比较特殊的人群,其来源大抵是社会变革后的破产国人,也就是所谓士农工商中的“士”。

他们与真正的庶民最大的区别就是受教育程度,比如孔子七十二弟子中就几乎找不到纯庶人。因此孟尝君的礼贤下士,用利用形容当更为恰当。之所以尊重他们,是因为这些门客的才能 能被其用到,奔走于各国庙堂以及本国之间,形成庞大的情报机构,在各国形势发生变动时,及时作出对自己有利的决策,遍观他的交际圈,孟尝君是一个现实的人,所养的人,所结交的权贵,几乎都是对他有用的人。

而《史记.孟尝君列传》就记录了几个典故来说明孟尝君的欺世盗名。

冯谖焚劵买义

他下面有个叫冯谖的门客,孟尝君有一次让他去收债,临行前冯谖问收完债,要买点什么,孟尝君说你看家里缺啥就买啥吧。

冯谖到了孟尝君的封地薛邑,就把那些债券烧了。当地老百姓都高呼孟尝君万岁,这也可以看出:孟尝君豢养食客的花费,大多来自于对封地百姓的盘剥,以至于当地百姓都快活不下去了,因为免除了对孟尝君的部分上贡,以至于当地百姓高呼万岁。

第二个就是田文屠杀赵国百姓。

孟尝君率领门客屠杀赵国百姓

孟尝君虚伪利己,其实还可以从一件事看出来。他用鸡鸣狗盗之徒逃回齐国的时候,路经赵国,受到赵国平原君的热情款待。

赵国百姓听说孟尝君贤能,都争相看他,但看到田文身材矮小后,大失所望,于是有人出言嘲笑。田文大怒,率领门客一起跳下车,接连砍杀百人,几乎毁了赵国一个县才离去。

第三个就是他在逃回齐国后,为报被秦昭襄王扣留之仇,派齐国名将匡章联合韩魏攻破秦国函谷关。

这是孟尝君,个人利益凌驾于国家之上,睚眦必报。

当有人使他利益遭受损失时,上到一国君王,下到一地百姓,都必须付出代价。

就连自己母国,当齐闵王不重用自己时,也出逃到魏国,成为魏国丞相。直接联络了魏、燕、秦、赵、韩五国打击了齐国,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五国伐齐”。此战中,齐国几乎亡国,在复国后,国际地位一落千丈,再也无法和秦国抗衡,昔日东齐西秦,与秦国并称二帝的光辉不在,六十年后被秦灭国。

当时著名大儒荀子就评价田文说:“上不忠乎君,下善名誉乎民;不恤公道通义,朋党比周,以环主图私为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