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门罗总统有一句名言: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意即美洲以外的列强不得干涉美洲事务,如此,美国便可独霸美洲。这也便是所谓的“门罗主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过去两百年来,门罗主义一直是美国拉美政策的基石,一论及拉美问题,美国的政治家们总要抛出这句话,把一切企图将触角伸到美洲的世界大国拒之门外。

得益于美国的成功,门罗主义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于是许多其他国家艳羡不已,也纷纷起而效尤。在这些效仿者中,印度无疑是最积极的那个。

得益于喜马拉雅山脉的阻隔,亚洲的南亚板块形成了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被称为南亚次大陆。在这个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中,有着多达13亿人口和近300万平方公里领土的印度无疑是鹤立鸡群的存在。天然的巨大优势,很难不让“淳朴”的印度人想入非非。

早在独立前,尼赫鲁就曾意味深长地指出:

“门罗总统提出的门罗主义确保了美洲免受外来侵略近百年之久,现在到了将同样的门罗主义运用于亚洲国家的时候了。”

1961年,在武装驱逐果阿地区的葡萄牙人势力之后,尼赫鲁又发表了类似的言论:任何外国列强以任何形式干涉印度事务的企图都是印度所不能容忍的,印度将通过自己的力量加以反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印度在独立之前并非是一个实体国家,果阿也不算是印度的失地,从国际法上来说,印度收回果阿实际上是入侵。因此,尼赫鲁上述言论中的“印度事务”并非指印度国家事务,而是指印度地区的事务,也即南亚事务。

这等于向世界宣告,南亚次大陆是印度天然的势力范围,该地区的任何事务应当听命于印度的意志,其他大国绝不容许染指。

在这一思想的指导下,尼赫鲁时期,印度与不丹、尼泊尔、锡金等小国建立了特殊的外交关系,自觉或者不自觉地意图担任后者的监护人。

对于尼泊尔,印度利用其没有出海口的天然劣势,在经济、文化等各方面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印度开国总理尼赫鲁多次强调:“尼泊尔与印度的利益不可避免地联结在一起,尼泊尔的对外政策应与印度相协调。”

对于不丹,根据1949年缔结的《印不永久和平友好条约》,不丹王国的对外事务接受印度的指导。不丹此举等于将外交权让渡给了它的南方邻居。

已经成为历史名词的锡金王国则更为凄惨,独立不久即成为了印度的被保护国,内政外交均接受印度的指导,到了1975年,干脆被印度直接吞并了。

在第三次印巴战争之后,印度基本已经确立了在南亚大陆上的霸主地位。如果将印度的门罗主义进一步扩展,则很容易涉及到这样的观点:印度洋是印度人的大洋。实际上,这也正是印度人正在做的:不断加强印度在印度洋地区的战略存在。

印度人对于印度洋霸权的渴望大致来源于两个方面。

第一是过去五百年屈辱的历史,从葡萄牙到荷兰和英国,西方殖民者正是从海上攻破了印度,从而让整个印度成为他国王冠上的明珠。这样屈辱的历史让印度人对海洋霸权格外敏感。

第二是一个越来越清晰的大国野望。称霸南亚、控制印度洋、成为世界强国,即使对国际政治毫无现实感,也能明确感受到印度这一再明显不过的“三步走”战略的轮廓。

在旷日持久的斯里兰卡内战中,印度曾出兵数万进行调停,当然,结果并不如预期。

1988年,印度曾在一天之内出兵平息了马尔代夫的叛乱,算是小试牛刀。

进入二十一世纪后,印度坚定不移地实施其雄心勃勃的海军扩军计划,尽管代价巨大,尽管远超自卫所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控制印度洋,是印度世界大国战略的第二步,其实也是最关键的一步,走完了前两步,第三步也就水到渠成了。

问题在于,第二步真的这么好走吗?

印度的战略家说:谁控制了印度洋,谁就控制了印度,以此来彰显印度洋对于印度的重要意义,然而,对于其他大国而言,印度洋难道不重要吗?

作为沟通亚欧两大洲最重要的海上通道,作为中东石油外输的必经之路,几乎所有大国在印度洋都有着巨大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利益。

美国把负责印度洋地区联合作战的战区司令部称为中央司令部,并在迪戈加西亚岛建有设施完备的军事基地,英国和法国在印度洋均保有海外殖民地。

印度洋西岸的吉布提,这个人口不足100万的小国竟然有2万多外国驻军,美国、法国、日本、俄罗斯、德国、西班牙、意大利、沙特阿拉伯以及某个东方大国均在此建有军事基地,印度洋的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如此情况下,印度想继续在印度洋贯彻它的门罗主义,恐怕是有些难度的。

都说名不副实是取祸之道,在国家战略上好高骛远尤其危险,印度能否审慎地根据自身国力选择相应的国家战略呢?

龙马君拿出历史书翻了又翻,在人类历史上,作为大国而又能在这方面有自知之明的,半个都没有。

欢迎关注,与龙马君一起,相信思想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