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聊斋|飞轿报恩

明朝,大灾荒之年,一对夫妇往外地投亲。半路见许多人饿死。夫妻俩不忍,拿出不多的盘缠救助。后来在一荒村找水喝,见一家人饿死院中。妻子心善,让丈夫将几人入土为安。数日后,夫妻俩抱着孩子在破庙挨饿,被一男子接走。

山西汾州有个开米店的商人,名叫贺诚。

他人如其名,做生意诚实忠厚,而且心地十分善良。因此赢得了乡里人们的信任,每年出了新稻,多余的谷米都会卖给他。

贺诚娶了一秀才女儿吴玉兰为妻。吴氏也和丈夫一样,心地十分善良。每每看见米店前有穷人难民乞讨,都会装满满一大碗米赠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天有不测风云,汾州遇上了大灾荒,先是旱灾,接着又是蝗灾,连着三年,庄稼地几乎都没有什么收成。在他们镇子一带,许多人都给饿死了。

贺诚万分忧虑,再不走,怕自己也会这些灾民一样的下场。

贺诚有个伯父在苏州做官,贺诚与妻子商量后,就打算带着2岁的儿子,前去投奔伯父,只要伯父相帮一二,便可以在那边生活下来。

贺诚米店的米一部分贱卖,一部分给了那些快饿死的灾民。然后拿着一包不多的碎银,叹息一声。这点钱,不知能否支撑着三口人赶到苏州。

一家人背着行李,步行上路,夫妻俩多数时间还要轮换着抱儿子,毕竟一个两岁的孩子,根本没办法走上几千里的路。路上常遇到一些更穷的,快饿死的灾民,贺诚夫妻便拿出点银子相助,这样银钱很快少了下去。

半月后,经过一个荒村时,本想去找人家讨水喝,可遍地不见人烟。最后找到一处破屋,在外面喊半天无人应答。

情急之下,贺诚破门而入,赫然发现庭院中躺着几人。

这是一对夫妻一个孩子,还有一个老母亲,都已死去多时,但是眼前场景却是让人不禁落泪,这实在太悲惨了。

院中四人,都已是皮包骨头,想来是实在没有吃食,被活生生给饿死的。

吴氏实在不忍心,拿出一半银子,让丈夫去远处市集买几个铺盖卷竹席,回来在屋后的空地挖了几个土坑,将四具尸骨都埋了,让他们入土为安。

又走了两天后,路上下起了冷雨,孩子又冷又饿,夫妻俩也走不动了,只好找了一处破庙暂住。这时,庙外却突然传来了敲门声。

贺诚开门后,一个年轻人走了进来,看样貌是文质彬彬,十分谦逊有礼。

此人跪倒在地说:“恩公您受苦了,寒舍也是刚刚收拾完,备下简单饭食,现在才来接恩公,还请恩公见谅。”

贺诚万分惊异,虽然他行善许多,可在家乡几百里外,怎还有人认得?

可那人一口叫出他的名字,拉起他就要走,此番这般饥寒交迫,贺诚也未多想,只好抱起儿子,带上妻子随青年一同去了。

不久就看到了一座房屋,孤零零地立在那里,也是十分怪异。

年轻人扣门喊:“小翠,我把恩公接来了,还不赶紧开门。”话音刚落,屋中匆匆出来一个女人,看到贺诚一家,高兴地都请进去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屋中还有一老太太和小女孩,看见他们也是一脸喜色。

屋子虽小,却也是干净整洁,一张方桌上早已摆满了吃食,虽然都是米饭小菜,但对饥饿之极的人来说,比皇宫中的珍馐更加美味。

一边吃着饭,年轻人问贺诚要携妻儿去往何方?

贺诚如实相告,并说出自己的处境,年轻人一惊:“恩公要到苏州去?可你现在还没过陕西,盘缠就已用尽,又怎么能到苏州?”

年轻人将妻子拉到后屋,二人商量了一番。

年轻人出来说“恩公莫愁,且先吃饱饭,在下是有办法把你送到苏州的。”贺诚心中疑惑,可见年轻人并没有解释的意思。

饭毕,年轻人引他们来到屋外,烛光中果然有一顶双人大轿。年轻人请贺诚一家坐上去,刚一落座,轿子就起来了。

还未回过神来,便听见外面寒风呼啸,贺诚掀开帘子一看,没有想到一前一后竟是那年轻人和他妻子抬轿,这轿子在黑夜中飞了起来。

贺诚吓得不轻,这年轻人夫妻绝非常人。半个时辰后,轿子突然停下。

贺诚连忙下轿,那对夫妻跪在地上,只是那年轻人身子模糊,正化成一股股的光丝开始消散。贺诚大惊,忙问怎么回事?

女人哭着说:“恩公,还记得那日院中见到四具尸体吗?是你让我们一家人入土为安,如此大恩不可不报。我夫君为报恩,燃烧魂魄之力,送恩公一家到苏州。祝恩公找到贵亲,小女子就此别过了!”

再看那年轻人,就这几句话的功夫,身影就完全消散了。那女人起身后一挥手,轿子和人也完全消失。

贺诚夫妻俩面面相觑,没想到这一家成了鬼,竟然如此报恩。

不久后,贺诚就在苏州木渎镇顺利地找到了伯父,在苏州安居下来,贺诚一家还是像以前一样做善事,他们相信善有善报。这个故事叫《飞轿报恩》,来源于《静月斋民间故事》,作者:阿飞

俗话说:“人在做天在看”,一个人的善恶行为,终究会有相应的回报。人行善事,其实是源于一种本心,行善好心安理得,便是最大的福报啊。

人人都有困难危机,帮助他人本质就是帮助自己,为自己留后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