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园失泰斗,艺魂永驻,素贞望断香君情;杜鹃泣近芳,后学承志,英台哭祭瑶环心。”今天早上,国家京剧院艺术风格的奠基者之一、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杜近芳的送别仪式在北京八宝山革命公墓大礼堂举行。杜近芳生前好友、学生、戏迷从各地赶来,送别大师最后一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式告别仪式九点开始,八点多,八宝山告别大厅前就有人陆续来到,前来送别的人们胸前佩戴着白花,虽然戴着口罩也能看到他们眼中的哀思,安静地等待见最后一面。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刘长瑜来送别杜近芳,“杜近芳先生是优秀的大艺术家,她不只是模仿,而是根据时代的发展,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抱有初心,尊重传统,守正创新。”在刘长瑜看来,杜近芳塑造的传统剧目中的人物形象,是与时俱进的形象,所以也能被现代人接受。“她创排了很多剧目,不光是古典的还有现代的剧目,都是正能量的作品,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刘长瑜说,杜近芳在创排现代戏《红灯记》时,反复修改,有很多精彩的唱段,铿锵有力,如珠玉落地。

说到杜近芳的离去,刘长瑜说话的声音已经有些颤抖。“今天我们失去了这么伟大的艺术家老师,很遗憾,但也没有办法。”刘长瑜说:“我现在也老了,我也希望把党和国家对我的培养,给年轻人传承下去。我深深怀念敬爱的杜近芳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午9点,告别仪式正式开始。告别大厅外摆放着两块大屏幕,播放杜近芳生前演出、授课的照片,与她演唱的《白蛇传》《谢瑶环》《桃花扇》《柳荫记》等代表作片段交替轮放。大师音容宛在,吊唁的人们依次缓缓步入吊唁厅,鞠躬行礼,作最后的送别。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叶少兰从告别厅出来,眼中还闪烁着泪光。提到送别杜老师,他哽咽着说不出话,反复整理情绪,从口袋里拿出手绢,擦擦眼中的泪水,清了清嗓。

“杜近芳老师去世,我和大家一样非常沉痛,她是一位杰出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她的一生,为京剧、为我们的文化事业创作了众多脍炙人口、流传至今的经典作品,为京剧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叶少兰还说到,杜近芳晚年培养了众多优秀学生,为京剧事业输送血液,“希望她的艺术能发扬光大,一路走好。”

和杜近芳共事多年的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李维康说:“杜近芳老师是苦出身,一辈子很不容易,对党有很深的感情,在改革创新方面,她做出重大贡献。”创排《红色娘子军》时,李维康与杜近芳在同一剧组,“老人家的很多方面都值得我们学习。”

送别杜近芳的最后一程,她的弟子们也陆续从告别厅中走出来。杜近芳学生,一级演员陈淑芳说,虽然之前就知道恩师生病,但得知她离开的消息也非常突然。“非常非常悲痛,无法用语言形容。那天晚上我一宿没睡,眼前不知不觉浮现出和老师在一起学习、聊天、在外地演出的场景。”陈淑芳在上世纪80年代末拜杜近芳为师,跟杜近芳学习,也曾同台演出。“杜老师在做人上非常好、非常正,在艺术上给予我们很多,徒弟对师父的感恩,这是藏在内心里说不出来的。”

陈淑芳深情回忆,在杜近芳生命最后的一段日子,因为疫情关系,她不能亲自去医院,但经常通电话。“刚开始杜老师底气还很足,一周一次,有时通电话四十分钟到一个小时,说的十之八九都是关于舞台艺术。”杜近芳嘱咐她,作为徒弟,在舞台上锻炼了好几十年,应该有担当有传承。“杜老师跟我说有些戏可以改,可以动一动,哪些戏她自己改过,但可以改回来。”陈淑芳说:“杜老师希望我们在传承中做出贡献,把老师独特的舞台艺术传承下去。我想说,师父您放心,您嘱咐的我牢记心间,愿您一路走好!”

00:31

杜近芳学生、国家一级演员丁晓君,优秀青年演员付佳,窦晓璇等也前来送别。随后,京剧戏迷及爱戴杜近芳的社会各界人士陆续走进告别厅,跟杜近芳做最后的告别。

“生于乱世,长于治世,成于盛世,流传后世。”这是杜近芳一生的写照,她奋斗的一生,也是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国粹京剧奉献的一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END

▼艺绽热门阅读文▼

八旬田连元谢绝各种商演活动,就为这一件事

“91岁硬核奶奶”又来了!三次患癌,她依然站在舞台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