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消息 (申梨 刘莉 记者 薛伟光)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是绵竹教育事业发展中一场只有起点没有终点的“战役”。

教育迈入新时代,绵竹市委、市政府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坚持人才强市战略,强化“培养+引进+激励”人才引育机制,通过校地合作、师资帮带、激励保障等措施,书写了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奋进之笔”,助推绵竹教育事业实现高质量发展。

引入名校领办新模式 激活绵竹教育新动能

2020年5月9日,四川师范大学和绵竹市人民政府合作办学协议正式签订,这是绵竹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件大喜事。签约近一年来,通过引入川师大领办川师绵竹附小、川师绵竹附中两所学校,共享川师大丰富的师范科研成果与强大的教育人才资源,开启了合作推进“川师大—绵竹”校联体建设新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日,记者走进川师绵竹附小看到,足球场上,同学们你追我赶奋勇争先,演绎着足球的激情与魅力;实验室内,同学们化身为“小小实验家”,动手体验科学的乐趣;美术教室里,同学们用五彩画笔勾勒出一幅幅色彩鲜艳的水彩画……川师绵竹附小尊重学生个性,实施差异发展,为学生搭建起施展才华的舞台。

“我们有信心将川师绵竹附小、川师绵竹附中建成绵竹老百姓家门口的现代化省级优质名校,真正实现‘名校建在家乡,读书不用远走他乡’的政府惠民目标。”绵竹市教育局局长刘强介绍,去年以来,在合作推进“川师大-绵竹”校联体建设新模式中,邀请四川省教育科学研究院教授李存金等专家学者,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奖章获得者、四川省特级教师阎小雄等10余名教授、专家、一线名师来绵开展《核心素养背景下课堂教学改革》、《教师的形象塑造及管理》等主题讲座8期,举办教育教学专题研讨10余次,进一步提升绵竹教师团队视野和格局。

引入名校领办新模式,不仅仅是基础教育层面的一次合作,更是双方在教育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乡村振兴、文化旅游等方面全方位的合作,势必推动双方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最终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下一步,双方将积极探索人才兼职、教师互派、项目合作、科研指导、学术交流等合作模式,引导更多高层次、领军型人才走进绵竹,激活绵竹教育新动能,为绵竹教育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支撑。

推进师资帮带新机制 激发教育人才新活力

如何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重大战略机遇,充分利用现有优质教育资源激发教育人才新活力,助力城乡教育实现均衡发展?这是个命题,也是个难题。

近年来,绵竹市委、市政府实施了一系列举措,构建“国家级、省级、市级、县级、校本”五级培训体系,强化国家级、省级培训引领示范,市级培训全覆盖,县级培训抓薄弱学科,校本研修促特色等形式,实行线上线下混合式研修模式;依托“5·12”汶川大地震援建“苏绵情”,加强与江苏名师名校联系,开展“十年盼成长 江苏助绵竹”主题研讨会;开展“成都市名校长论坛—走进李蓓名校长工作室”云端主题研讨会等教学研讨活动;支持紫岩小学与10所乡村学校组成城乡(1+4)教育联盟;推行以大西街小学总校引领下的晋熙校区、春溢校区、板桥校区“一校三区”,紫岩小学总校引领下的紫岩路校区、齐天校区“一校两区”;支持大西街小学建立“绵竹市雁行名校长工作坊”,通过送教下乡、师徒结对等方式,发挥“鲶鱼效应”提高农村教育人才整体素质,统筹城乡教育人才协调发展;制定实施《推进义务教育学校干部教师交流轮岗意见》,常态化开展干部教师交流轮岗……

2020年9月,绵竹市正式推行“一校多区”办学模式。先行试点的是以大西街小学总校引领下的晋熙校区、春溢校区、板桥校区“一校三区”,紫岩小学总校引领下的紫岩路校区、齐天校区“一校两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师的名字就是名片,教师的心灯就是路灯。教育改革进程中,大西街小学的“一校多区”办学模式令春溢校区、板桥校区两所学校打了一场翻身仗。如今,“相约星期三”、头脑风暴、定期磨课、老师轮岗、特色职业技能培训等各种活动在大西街小学开展得如火如荼,“一校三区”的新型管理模式正将三所学校紧紧地连在一起。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我享受到了教育改革的福利,多位老师走进我的课堂,听课评课,手把手指导,帮助我迅速成长起来。”春溢校区教师周俊说,这一切得益于“一校多区”办学模式的探索。

配套服务保障新政策 夯实人才发展新生态

教师的成长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大力培养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的同时,也需要多一些人文关怀,切实提高教师待遇,提高教师职业幸福感和荣誉感,让更多优秀人才终身从教。

每年教师节,绵竹市都要大力表彰各级各类优秀教师,集中开展学习宣传优秀教师先进事迹活动,通过报纸、电视、新媒体等多种平台深入挖掘宣传优秀教师的感人事迹,展示当代绵竹教师甘为人梯的奉献精神、恪尽职守的敬业情怀、精湛高超的教学艺术、为人师表的高尚品德,从而激发全市教师的荣誉感和教书育人的积极性。

王琴是大西街小学的校长,在绵竹教育界,“王琴名校长工作坊”已是一个标杆。自成立以来,通过开展“校长读书工程”“情商拓展体验课程”“校长学习分享沙龙”等一系列实践活动,打造出了一支在教育领域有成就、有影响的高层次校长、名师引领团队。近年来,在“王琴名校长工作坊”影响下,“绵竹市雁行校长工作坊”“钟鸣物理名师工作室”“唐韵数学名师工作室”等纷纷成立,不仅成为了全市教育行业的亮点之一,也带动了全市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升。

持续的人才支持是一座城市长久发展的动力。绵竹市委、市政府推出了系列配套服务保障新政策,夯实人才发展新生态。近年来,通过出台《绵竹市人才公寓管理办法》,配套人才公寓47套,解决教师人才引进、交流的居住问题;落实教育人才乡镇工作补贴,按照“以岗定补、在岗享受、离岗取消”的原则,按学校艰苦边远程度分档次发放工作补贴,切实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出台《“天府英才卡绵竹菁英卡”制度实施办法》,颁发教育人才“绵竹菁英卡”鲜明优秀人才正向激励导向;严格落实德阳市名教师名校长培养工程政策奖励,2020年向34名教育人才发放绩效奖励29.28万元……通过一系列的政策保障,全市共孵育四川省中小学名校长1人,四川省教书育人名师2人,正高级教师3人,四川省特级教师8人。

加强优秀教师人才队伍建设的目的,就是要把教育这“一池春水”搅活,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战争。绵竹市将在“人才强市”战略的指引下,聚磅礴之力奋进,御改革之风疾行,全力探索出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绵竹路径”,真正让教育点亮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