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八岁那年,我和家人搬去了北欧,从此话别朝阳群众的光荣身份,成为了一名假洋鬼子。

说实话,还真不大习惯。

除了梆硬的黑面包,冬天转瞬即逝的太阳,以及乏善可陈的电视节目,最让人不适应的,是北欧人的距离感。

有些营销号说,芬兰人排队,得保持一米距离。很难得,他们没有胡说八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美国或南欧,经常会遇见过度亢奋的陌生人和你唠嗑,末了还得击个掌。

在北欧,若有陌生人向你挥手高喊哈罗,那他八成叶子飞大了。

爱独处,低欲望,是北欧人的标签。

大多北欧青年成年后都会搬出去独居,即便每周打三份工也不愿和爹妈住一块儿。

他们热衷于不用说话的单人活动,例如钓鱼滑雪遛狗。

挪威人的人生至高时刻,是在方圆五里渺无人烟的山间小屋里生上一把柴火,喝上一口隔壁瑞典买的便宜红酒,翻看已经读了八遍的弱智侦探小说。

在南锣鼓巷度过童年的女侠花了十几年也没适应这茬,生生憋出了一脸痘,大学毕业后拔腿逃回了中国。

可能我的观察样本不太有代表性。但我身边的中国年轻人,似乎没了九十年代的躁动,倒是越来越像北欧人了。

2

北欧人对婚姻不大感冒。19%挪威家庭是独居人口,首都奥斯陆更是令人发指地达到了50%以上。

中国的独居人口正在高歌猛进,从1990年的6%,涨到了现在的接近17%,赶超挪威指日可待。

中国的单身成年人,已经超过了二亿。

越来越多年轻人不打算结婚了。

部分不婚主义者,是久经沙场的海王海姐,在夜场里游刃有余,曾经沧海难为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另一些人,则连尝试的冲动都没有。他们的最近恋爱经历或许得追溯到幼儿园大班,上一次碰上心动的人,是《陈情令》开播那天。

他们或许曾经向往‘甜甜的恋爱’,但并没有多大欲望去落实。随着时间推移,荷尔蒙逐渐稀薄,他们逐渐习惯并开始享受单身,碰到亲戚朋友组的相亲局,能躲则躲。

他们修成了比轮胎皮还厚的脸皮,面对爹妈亲友的逼婚攻势,他们泰然自若,虚心接受屡教不改。

当被人问起,他们总有很多理由 - 房子太贵,工资太低,头发太少,姑娘们要求太高,圈子没有男性。

但说到最后,有一句殊途同归的话:

一个人,挺好的。

3

北欧是个低欲望社会。虽然应届生工资到手两万多,但想想超市小瓶可乐二十多块,打个的士动辄上千,这点钢镚也没法玩出花儿。

由于北欧整平均主义,努力上进意义不大。

在学校里,成绩过于突出的学生会被老师约谈,让他放慢步子等等后进的同学们。

在公司里,干活过于认真不一定能升职,但一定会变成冤大头。你会发现隔壁桌的同事每逢周五必定准时拉肚子请病假,而你则得光荣地帮他擦屁股。

即便升职,加薪也没几个钢镚儿。扣掉重税,算上工时,可能时薪还变低了。

在这种社会氛围下,北欧人均摸鱼,不求大富大贵,只求假期能出门钓鱼。

北欧完全不内卷。

但在内卷的中国,我发现青年们和北欧人渐渐殊途同归了。

马老师们的鸡汤越来越不好使了。虽然仍有大批有志青年怀揣阶级跃升的美好信仰跳入996大厂洗礼人生,但更多的年轻人,开始抗拒,开始逃离。

物价房价是死的,但人是活的。没法满足自己的欲望,那就管理自己的欲望。

每年,都有上千万人逃离北上广深,跑回家乡小城,过上了白天打酱油晚上打篮球的惬意人生,钱少了,头发多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越来越多年轻人对奢侈品不感兴趣了,但新出来的游戏机,总得整一台。闲鱼上的二手,还挺好。

低欲望并不是没欲望。散漫的北欧人也会有几个花钱的爱好,比如装修买吊灯。我有个北欧朋友,打工挣的第一笔钱就去买了个几千块的台灯,淘宝三百块同款。

北欧人花钱的宗旨是,钱得花自己身上。这直接造成了他们衣品全欧洲垫底,室内装潢却世界第一。

中国的年轻一代似乎也开始走上了这条道儿。他们平时精打细算买二手,但对于那些偏门爱好,烧钱烧得贼欢。

炫耀性消费越来越少,自娱自乐消费,倒是水涨船高。

后记

中国青年低欲化北欧化,是好事儿也是坏事儿。

之所以好,在于前些年消费主义被过度炒作,整得大伙儿热血沸腾,跟着资本家瞎奋斗。如今,大伙儿逐渐在社会中找到了自己舒服的定位,而个人的选择也逐步被尊重。

然而,北欧人之所以能躺平,在于资源丰富人口少加上祖上运气好。中国虽地大物博,但摊到十四亿人口,若人人摸鱼,结局就是隔壁印度。

内卷就像一把弹力尺,开头压得越狠,末了弹得越平。

资本家的汤不好使了,要向前走,还是得靠社会主义的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