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华网

新华网北京4月20日电(刘觅觅)“我希望视网膜影像筛查可以成为越来越多基层医务工作者诊疗的导航,从而降低漏诊、误诊率,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在近日举办的“2021哈佛中国论坛”上,鹰瞳Airdoc创始人、CEO张大磊表示,“未来‘健康+人工智能’就会像空气一样,随时随地、触手可及,可以为每个人提供无处不在的健康服务。”

他认为,人工智能技术日趋成熟,已经可以在医学影像识别、临床诊断辅助系统、药物研发等多个领域为医疗提供服务。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通过深度学习算法的介入,不仅可以提升资深医生的阅片效率,让其有更多精力投入到学术研究和疑难杂症处理,还可以辅助年轻医生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筛查,更可以助力公共卫生机构及基层医疗机构大面积疾病筛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鹰瞳Airdoc创始人、CEO张大磊)

“人工智能与医疗融合让大家不得病或少得病”

“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完善国民健康促进政策,织牢国家公共卫生防护网,为人民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

在张大磊看来,人工智能与医疗健康产业的融合发展,在快速精准诊断疾病、远程诊疗、健全和提高各级尤其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能力等方面,有望成为医疗健康领域科研创新的热点和制高点。

据他介绍,在2012年,深度学习尚未进入爆发阶段时,Airdoc的研究人员已经意识到基于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图像识别能力,可以用在医学图像的识别和分析上。与传统的图像识别算法不同,识别医学图像需要算法具有极高的准确率和可靠性。

“医生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问题。所以我们思考的问题是,如何用技术手段让大家不得病,或者少得病。”据他介绍,目前Airdoc形成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即辅助决策、医学影像分析、大数据挖掘。

“这三条线对应的是不同的应用场景:辅助决策可以更多帮助基层的医生,让医生不漏诊;医学影像分析更多地是帮助三甲医院医生的日常工作;大数据挖掘更多地可以帮助行业健康发展。”

“与其治疗,不如预防”

目前,鹰瞳Airdoc基于数千万交叉标注的视网膜影像和人工智能技术研发了“鹰瞳Airdoc人工智能视网膜健康风险评估系统”。该产品可以通过视网膜发现早期健康风险在视网膜上的异常表现,对于健康风险的早发现、早干预起到重大促进作用。

据张大磊介绍,鹰瞳Airdoc的定位基于“与其治疗,不如预防”的思路。目前,医疗AI主要应用在门诊和住院等环节,但是医疗服务是一个长链条,人工智能可以在其他环节发挥更大作用,如疾病预防和术后跟踪随访等。

“鹰瞳Airdoc现在的算法能力已经可以覆盖多个病种,之后将会在此基础上纵向拓展。”

“最大的挑战来自于对健康的认知”

在医疗健康行业,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越发丰富,人工智能技术也逐渐成为影响医疗行业发展,提升医疗服务水平的重要因素。在利好的大背景环境下,“人工智能+医疗市场”也将愈发成熟。

“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时间的沉淀和积累。”张大磊坦言,Airdoc最大的竞争并不是行业内的某几家企业,而是来自于人们对医疗领域、健康生活方式的认知。

“几年前,家人被漏诊、误诊,直接促使我决心用余生从事利用人工智能帮助大众进行慢病筛查和健康管理。”他表示,“AI技术的应用对医疗机构来说是一次技术大升级、产品大升级、服务模式大升级。人工智能技术与健康管理的融合既是国家健康管理战略的需要,更是千千万万需要健康管理服务的患者需要。未来,Airdoc将持续加大技术研发,持续降低产品使用成本,努力为全民提供更安全、更精准、更高效的健康管理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