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城市发展中心,就是百姓的切身利益

不仅关系到生活的便捷程度,又关系到资产的升值空间,尽管受困于过往城市空间和其他不可抗原因,如领导不同、大环境不同,但是城市的发展是有迹可循的。

比如一线城市中有上海北外滩、深圳华润城这样经典的城市老城换新象的建设,在长沙,也有诸如梅溪湖国际新城这样的新城造城经典,在杭州,有良渚文化村这样的依村而建的文化新城,青岛也有“东方影都”这样的国际名片,这些地标性大项目带来的,不仅仅是城市面貌的更新,更重要的是通过大体量的产业导入,成为了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动力。

以前青岛只是在中山路周边非常繁华,后来随着东部的开发,市政府的东迁,城市中心逐渐东移,进入21世纪以来,青岛经历了“一谷两区”、“三湾三城”等规划布局,城市空间得到了极大拓展,青岛城市不断扩张,目前的市南老城区、东部的市政府所在地及麦凯乐、佳世客、海信商圈,李村商圈,西海岸等地不断崛起,随着地铁等交通的便利城市中心逐渐减少差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岛刚开始走的是“普惠式”发展

也就是“遍地开花”模式,2012年,青岛在编制《青岛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时,第一次把眼光放到岛城全域,将“七区三市”之间的协作和分工、产业布局、公共设施布局提升到全市一盘棋的高度。

同时,这也是“一谷两区”战略的分水岭,在这期间,大家广泛关注的就是红岛,因为政府搬迁的种种因素,红岛的发展也成了开发商引领的第一个战场,房价一路飙升,一房难求,后来青岛中学落成,学位一票难求就足矣说明红岛当时的火热程度。这个时期,不管是招商引资的重大项目还是转型升级的老工厂搬迁,对于红岛的关注度相当的高,很多产业也在这个时期纷纷涌进了“一谷两区”。

2016年,国务院批复《青岛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年)》,青岛的城市定位由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经济中心城市提升为国家沿海重要中心城市,山大、哈工大、北航、清华、东方影都、中德生态园等等一系列的教育和产业项目的引进,都为青岛后续的发展储存了不小的动力。

2017年,青岛提出“三湾三城”的规划,其实这个可以看作是“一谷两区”的升级版,也就是继续延续上一代战略的规划重点,进一步加快青岛产业圈的形成,加大青岛城市的扩张力度。

但在这个过程中,蓝谷、军民融合区、自贸区、董家口等新地标的形成,的确拉动了当地的部分就业,但是结果却不是超过预期的那么好,如今,青岛在下狠手抓的主要领域内并没有打出自己的“名片”,而青岛老城区似乎又陷入死循环,相比于曾经的繁华,西部老城区似乎陷入了找不到出路的发展瓶颈。

下一个五年,只有两条主线

青岛现在发展角度来看,毫无疑问是围绕胶州湾的老城区一线往内纵深扩张,在青岛发布的《青岛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在沿海大通道发展日渐成熟之后,青岛将更加聚焦两条主线,一条是环胶州湾老城区的有机更新,另一条是青岛都市圈的融合发展,尤其是沿着胶州湾向北向西和潍坊的深度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图上来看,3条线意图很明显

1、城阳——北岸红岛湾中心区——胶州,青岛和潍坊连接枢纽,青岛形成新版图最大可能性,有点私心地说,青岛有收购的意向,对方也有加入的热情,所以也可能是最大发展的核心轴,而且加上新机场的搬迁启用,有人气也有实力。

2、莱西、平度终于迎来春天,难兄难弟很多年了,平度和莱西多年以来一直没有找到破局的机会,排名垫底很久了,如今青东发展轴核心定在了平度,青烟发展轴核心定在了莱西,不偏不倚,切实可行。

3、西海岸新区,虽然看起来定义上没有太大变动,还是落位于青岛发展链接枢纽,但是西海岸加持的光环比较多,自贸区就“三区合并”引来的新动能,青岛过半数的新进高校带来的新血液,沿海发展轴的“四大名片”引领者,这一些都让西海岸有更具有招商引才的特殊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