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二载求学路,一路风雨泥泞,许多不容易。如梦一场,仿佛昨天一家人才团聚过。”这段感动人心的话,出自中科院一名博士的论文致谢。如今的他,已经是腾讯计算机的高级程序员,但是透过他的文字,我们很清楚地能够感知到,年轻人与命运的不屈抗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漫漫求学路,越走越孤独

同为求学多年的我,深深理解这段艰辛。越往后,越没有人陪伴,只有一颗坚定的心。回顾走过的路,从6岁上学算起,小学六年,初高中六年,大学四年,如果有足够的毅力,研究生三年,博士再三年。粗粗一算,至少也得二十七八。往后再有两年,三十而立,人生慌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一般人走过的道路,也是平凡如你我的境遇。文中的主人公能够22岁毕业,就能反映出他的足够优秀。然而,在他的自述中我们看到了少年失去双亲,母亲在他12岁时离家,父亲五年后也去世,同年最爱的婆婆也离他而去。看着他走过的路,我们的生活简直不能太幸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习的苦涩,只有越往上越明显。犹记得高中时的自己,总是面临着家人和朋友的非议。“上学有什么用,还不如早点出来打工”,“你看人家xxx,早早就赚钱养家,你上学能有什么”。也许是家人短视,也许是环境使然,能够坚持读下来的,除了意志坚定者,实在是没有更多支撑。

生活多艰,内心强大

家庭的贫困,没有压垮少年的心,反而让他更加向前。从大山深处走来的孩子,深深理解生活的苦。“高中之前的主要经济来源,就是夜里抓黄鳝,周末钓鱼,养小猪崽,出租水牛”。比起常人来说,这位博士经历了太多的人生磨难。你不会知道,交不起学费的难受,也难以理解煤油灯下的珍贵时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人后的苦尚且能够克服,人前的尊严却无比脆弱”。多少学子败在了他人的非议,多少学子倒在了无能为继的痛苦。也许,一双球鞋、一件新衣,就是他们的愿望,但是这样简单的想法,也只能是奢望。如何走出人生的昏暗,是颁奖台上的一次次肯定,是老师同学投来肯定的眼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古代学子的《劝学篇》,依旧发挥着精神原子弹的作用。当你坚持不下去的时候,走进书籍当中,去体会更大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很小,但是书中的世界足够大。就像这位博士说的,“把书念下去,然后走出去,不枉活一世”。

常怀感恩,报效社会

懂得感恩,学会自立,无家可归的少年,得到了恩师和社会的关切。尽管恩师没有看到他的成功,但是那份恩情铭记于心。尽管社会的关怀迟来了些,但是足够解决燃眉之急。“进入高中后,学校免了所有学杂费。胡叔叔一节帮助解决了生活费”。如果不是真的困难,是理解不了减免学费的难能可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父母离去,奶奶病逝,当老师和师母远去,内心深处的精神源泉依旧。“每次回去看他们,这一座座坟茔都提示着生命的每一分钟,都弥足珍贵”。我们有什么资格不努力,明明生活比他宽松,父母比他关爱,有什么不能解决的。再苦再累,不要轻言放弃,更不能轻易丢下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读书改变命运,知识获得能量。“人情冷暖,生离死别,固然让人痛苦与无奈,而贫穷则可能让人失去希望。”尊严靠自己争取,命运掌握在你我手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面对人生的磨难,坚持走下去,无论前方多少荆棘,无论命运如何坎坷。

后记

中科大博士的经历,给了全天下学子最好的一课。我们一无所有,除了一腔热忱;我们无比富裕,年轻就是资本。有理想信念,有不竭动力,再次向全天下的学子致敬,今天的你们值得这份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