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苏联对中国的农产品并不是全盘接受,他们制定了严格的质量控制标准,他们会拒收他们认为不合格的农产品。中国这个第一产业的优势并不具备高价格,我们自己人都吃不饱,又用当时本国经济最短缺的农产品去偿还,这是非常痛苦的。在那个时候用农产品还债,就等同于中国人用血汗在还债、用无尽的劳动在还债。中国在用附加值低的农产品,还苏联附加值高的军工产品债务,无疑是很不划算的,寻找其他的还债方式势在必行。

新中国建国初期欠下苏联86亿债务, 为什么中国会欠下这么多的外债,而当时的中国又是怎么做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笔86亿的外债共由三部分组成

第一,朝鲜战争。新中国为了将战火阻拦在国门之外,直接跟美帝国主义大打出手,展开了历时三年的大规模战争。现代化战争对于军费的消耗是非常惊人的,当时新中国工业基本没有,加上刚刚结束内战的浩劫,整个国家一穷二白。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与周总理决定,向社会主义的老大哥苏联求助。其实苏联这边也眼看战火蔓延至家门口,而苏联一旦加入朝鲜战争直面美国,只怕会引起世界战争。所以苏联特别希望这个时候有别人能出面,我国这个时候出现,正好解决了苏联的难题。

苏联决定,部分武器可以免费赠送,但绝大多数武器仍然需要中国花钱购买,而中国更希望用租借的方式购买。最后在1950年双方商定,1950年的战争物资按全价计算,1950年以后的战争物资按半价计算。在整个抗美援朝战争中,苏联一共向中国提供了60个步兵师,23个空军师的装备,从轻武器到重武器一应俱全,包括轻重机枪、坦克、飞机、喀秋莎火箭炮等等,同时还为中国培训了,第一代喷气战斗机飞行员。这笔战争军费共计30亿人民币。但后来也发现苏联提供的很多武器都是二战时期的旧武器,坦克也是一样,被喷了漆当做新的送过来的,而当时的苏军已经装备了,诸如AK47自动步枪这样的武器,所以说这30亿的含金量虽然不是特别高,但也对这场战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战争后期中国有了制空权,就是对后援补给有了保障,而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喀秋莎火箭炮,更是让美军吓破了胆子,一度以为中国在发射“原子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当1955年苏联从中国的旅顺港撤军的时候,苏联又把带不走的设备和装备,一起打包折算了9.8亿卖给了中国。

第三,也是在1950年,在中苏友好的条件下签订了一系列条约,条约中说明,苏联将向中国提供大量汽车、飞机,和其他机械装备,还有对中国的建设援助。在中苏友好期间,这些援助显得顺理成章,可是在关系僵化之时,就必须一笔一笔算得清清楚楚才行。以当时中国的经济实力,实在无法用现金或商品的形式偿还,这笔费用就变成了债务留存下来,成为欠下苏联的第三笔外债。

那么我国是如何偿还了这笔巨款的呢?这个过程可以说是惊心动魄的。

当苏联撤走了所有援华专家时,让我们257个正在进行中的科技合同被迫中止,其中就包括最著名的核武器工程。这些终止的合同对我国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损失,因为中国已经启动了这方面的投入。而且中国正好遇到了三年自然灾害,国家的粮食供应严重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偿还外债,对中国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但是在不争馒头争口气的精神鼓舞下,举国上下勒紧裤腰带开始了艰难的还债历程。其实在赫鲁晓夫上台后,由于苏美关系的紧张,赫鲁晓夫也希望拉拢中国,在1960年和1961年,曾一度要放宽中国还款的进度,还要帮助克服中国面临经济上的困境,其中包括免费提供50万吨古巴糖,和一百万吨的粮食。

但中国已经太清楚拿人手短这个道理了,再也不愿意欠苏联的债务和人情了,在这种情况下,毛主席再一次提出勒紧裤腰带,借钱要忍还钱要狠。在整个五十年代,中国的经济还处在农业经济为主导的模式里,农业相比较工业,其最大的缺点是利润附加值低,当时的中国根本拿不出工业品还债,就只能用农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经过跟苏联的协商,中国可以用矿产品来还债,当时中国工业基本没有,我们国家许多矿藏即使被发现也用不上,而苏联重工业发达,对矿产资源需求极大,于是中国将目光聚焦在新疆的可可托海矿区。这片土地的环境极为恶劣,冬季气温经常在零下40度,当时的保暖措施和劳动保护远不及现代,广大职工日夜不停的劳作,那是一个真正奉献的年代,一代人、两代人的青春,都奉献在边疆艰苦的工作生活中。他们顶风冒雪用风钻打出炮眼,再一点点的进行逐一爆破,就这样可可托海矿区偿还了总外债的35%,极大减轻了中国的债务压力,为中国节省了大量更急需的农产品。

经过以上不懈的努力,中国终于在1965年还清了全部苏联外债。86亿外债,在现在来看可能不算什么,但是在上个世纪的五十到六十年代,这绝对是一个巨大的数字,为了偿还这笔债务,中国一度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但是换来的,是中国真正走上了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道路,也同时为中国赢得了国际信誉和国际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