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前370年,在位26年的魏武侯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惠王剧照

令他含笑九泉的是,在他的治下,魏国成为当时最强大的国家,地处中央四战之地,领土包括现在的山西南部、陕西东部、河北南部、江苏北部。

在东部,与齐国、宋国隔河而望,西南与韩国交错接界,在南边与楚国相邻,北部有强邻赵国。但魏国当时强大的国力和军事实力,令这些邻国都不敢轻举妄动。

特别是在西边,魏国完全占有河西之地,将秦国死死的摁在北洛河以西,无法向东半步。

但魏武侯英明一世,却糊涂一时。临死前,没有确定魏国王位人选。

等他死后,公子魏罃(音ying,后来的魏惠王)与公子魏缓争立君位,魏国陷入大乱。

这让虎视眈眈的赵国、韩国嗅到了“肉”的味道。两国组成联军,从北部和西南方向对魏国形成夹击之势。

内乱的魏国,根本无力阻挡两国联军的入侵,损兵折将,城池频频告急。

就在这个危难存亡之际,韩、赵两国因为如何处置魏国产生了巨大分歧。

赵国主张杀掉公子魏罃,拥立魏缓为君,魏国割地赔款,赵、韩两国撤军。而韩国则坚持,拥立魏罃。

两国的争执不下,给了魏国极大的喘息机会。

公子魏罃在内斗中占得优势,杀死了魏缓,继位为魏国新君,也就是魏惠王。国内形势稳定后,魏国的对外军事能力得到充分发挥,赵韩联军被轻而易举的击退。

魏惠王继位后,励精图治,重用庞涓、公孙座、龙贾等一批有为之士,魏国国力很快得到恢复和提升。

魏国还是那个最为强大的魏国。

在魏惠王的内心深处,他永远铭记着赵国的“谋杀”之仇。因此,重整旗鼓后,魏惠王将外交重点放在了东部,寻找机会收拾赵国。

而在西边对秦国采取防卫态势,命令西部战区司令员龙贾率领精兵10万,自阴晋(今陕西华阴)沿着北洛河北上到上郡(今延安)修建了严密的防御工事,摆明态势,只要秦国不主动攻击,魏国也不会攻打秦国。

魏国将军龙贾

维持现状,相安无事就好。

公元前354年,赵国出兵攻打卫国,夺取了漆及富丘两地(均在今河南长垣)。卫国属于魏国的保护国,赵国贸然出兵,让魏惠王找到了收拾赵国的机会,并计划借此契机实现称霸雄心。

他立即派遣庞涓率领大军进攻赵国,将首都邯郸围了个水泄不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庞涓剧照

魏惠王眼看大仇得报,不想齐国半路杀出,采用孙膑“围魏救赵”的计谋,令魏国军队功亏一篑。

损失惨重的魏惠王并不死心,公元前341年,魏国出兵攻打西南邻国韩国。

韩国仓皇之下,向齐国求救。魏惠王一怒之下,直接挥师攻打齐国。

但齐国依然采用孙膑的谋略,充分利用庞涓贪功好胜的弱点,集聚优势兵力,在马陵(今山东莘莘县一带)伏击了魏国军队,令魏国元气大伤。

此战之后,魏国在东部的优势荡然无存。

西部的危险也在一步步逼近。

被魏国挤压的喘不过气的秦国,密切关注着魏国在东部的一举一动,静待扭转形势的战机出现。

将马陵之战魏国惨败的消息传来,秦国上下欢呼雀跃,他们确信,推翻魏国的压制,东进黄河的机会来了!

此时,秦国在位的君主是秦惠文王。

秦惠文王剧照

尽管看到希望,但魏国在西部的军队毫发无损,龙贾又是老谋深算的常胜将军,率下的军队战斗力极强。

秦国上下非常审慎,经过反复密谋商议,秦国决定发起雕阴之战,击溃魏国的西部防线。

具体来说,由公孙衍和公子疾各率精兵,分别从上郡的雕阴和河西的阴晋向魏军发起进攻。

秦国的谋略是这样的,公孙衍率军在雕阴发起攻击,实为佯攻,意在吸引龙贾派出主力支援。趁阴晋兵力空虚之际,公子疾一举拿下。

这一虚一实,相得益彰,就是要将龙贾的军队在洛河一线来回奔波中分割,逐一消灭。

龙贾治军有方,又身经百战。

在战争初期,秦国的拉扯战术并不奏效,公孙衍率领的八万秦军迟迟攻不下四千魏军把守的雕阴城。

就在战局陷入僵持之时,龙贾首先变化。

基于秦魏两国兵力相差悬殊的事实,雕阴城随时可能被攻破,龙贾亲率五万精兵北上驰援。

而公子疾准确抓住了这一难得的战机,向阴晋城发起猛攻。

阴晋城终于被攻破了!

消息传到雕阴,秦军士气大振,而龙贾及魏军大为震动。龙贾开始频繁的调兵遣将,但在雕阴、阴晋两个战场的来回奔波中,魏军被一一分割,又被一一歼灭。

战事逐渐明朗。突破魏军阵线后,公孙衍和公子疾又南北夹击,夺取了更具战略意义的少梁城(今韩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公孙衍剧照

雕阴之战后,魏军在河西和上郡的主力就不复存在了,魏国元气大伤。继东线溃败后,魏国在西线也遭遇到了毁灭性打击。

从此,魏国再也无力与秦国相抗衡,不得不将关中东部、黄河西岸和陕北的15座城池,拱手奉献给秦国。

而秦国实现了梦寐以求的跨过黄河的梦想。

大秦东出自此开始,为一统天下奠定了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