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西莉亚被第二次杀死,是她的丈夫加布里耶尔所致。

几声枪响,加布里耶尔头中五枪;艾丽西亚割腕,被救回一条命。

时尚摄影师加布里耶尔和妻子艾丽西亚结婚七年了。

身为一个画家,艾丽西亚在软禁期间,完成了一幅自画像,命名为《阿尔刻提斯》,之后,她一言不发,使这个案件成为一桩悬案。

这是悬疑小说《沉默的病人》中的故事,作者是英国作家亚历克斯·麦克利兹,作为处女作,2019年,《沉默的病人》一经上市,就荣登《纽约时报》畅销榜,全世界印数达300万册,畅销45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个原生家庭不幸的孩子——西奥与艾丽西亚,为逃避童年的创伤远离家乡,可是心理的创伤,却从不惧地理上的距离,如影随形。

成年后,西奥成为一个心理治疗师,艾丽西亚成为一名颇有天赋的画家。西奥申请成为艾丽西亚的心理治疗师,试图让她开口,而他也真正做到了。艾丽西亚说出的真相,却让人大吃一惊。

表面上,《沉默的病人》在痛斥原生家庭之殇,其实,原生家庭,只是形成个人性格的一方面。

西奥和艾丽西亚的悲剧,在于他们强烈地“抓住”意识。把爱情和伴侣当作拯救自己的“救命稻草”紧紧抓住,一旦发现被背叛,就感觉失去了一切,“得不到就毁灭”,之所以自私,是因为他们把伴侣视为了物品。

01.“阿尔刻提斯”的元故事

艾德勒告诉我们,“要读懂想象文学,需要依赖文字中的言外之意。多重含义地隐喻在字里行间所传达的讯息,有时比文字还要丰富。”

从小说的题材来说,《沉默的病人》是由希腊神话故事“阿尔刻提斯”演变而来,二者形成了隐喻与暗示的关系,艾丽西亚的这幅命名为“阿尔刻提斯”的自画像,也成了理解这部小说的关键。

希腊神话中,阿尔刻提斯是国王阿德墨托斯的妻子,深爱着她的丈夫。

太阳神阿波罗得知阿德墨托斯死期将至,就向命运女神求情,命运女神允许阿德墨托斯,在他的父母或妻子中选一人替他去死。

阿德墨托斯年迈的父母不愿意替儿子一死,他的妻子抛下年幼的儿女,请求替丈夫去死。阿尔刻提斯死后,被大力神救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夫妻之爱,超越了有血缘关系的父母之爱,不,准确地说,是妻子爱丈夫,超越了一切。

这种爱值得吗?大力神救回阿尔刻提斯之后,让她头戴面纱,骗阿德墨托斯是一个新的女子,让他领回自己的卧室去。

阿德墨托斯先是再三推脱,后来终于拗不过大力神,拉起了“女子”的手,进入自己的房间。

阿尔刻提斯视为生命的爱情,遭到了背叛。

的确,希腊神话中“阿尔刻提斯”失语,是因为对父亲和丈夫深深的绝望,受到伤害的心已死,所以她拒绝交流,失去了语言能力。

阿尔刻提斯”的故事,可以看做《沉默的病人》的“元故事”,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作者把这个故事核扩展了一番,又加入了心理学的支撑与分析,赋予了“元故事”新的意义。

艾丽西亚遇到加布里耶尔之后,淡出了自己的朋友圈,有了加布里耶尔,她不需要其他人了。

画耶稣时,艾丽西亚执意要加布里耶尔做模特,“加布里耶尔拯救了我——就像耶稣一样。”极致的爱,带来的也许是逃离或者极致的恨。

美国心理学家艾瑞克·弗洛姆说:“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

“无论他做了什么,无论发生了什么事,我都会爱他——不管他怎么惹我生气——不管他怎么邋遢或不爱卫生——不管他如何轻率,如何自私,我都会一如既往地爱他。直到死亡将我们分离。”

任凭是谁,在这种不顾一切、放弃自我的“爱”面前,除了窒息,少有幸福的享受。

02.极致的性格背后,是“原生家庭”之恶

书封上的一句话:“多少看似完美的夫妻,都在等待杀死对方的契机”,博眼球意义大于实际的主题概括。严格说来,这是一部心理推理畅销小说,但只是归咎于“原生家庭”之罪,这个主题还是有点儿单薄了,不足以支撑一部长篇小说。

原生家庭给两个孩子的心理,造成了严重的创伤,作者认为“我们的人格,完全是由父母塑造的”。西奥的父亲,狂躁、暴力,无情,他喝骂儿子“窝囊废、不要脸、不成器”的声音,即使走到天涯海角,也在西奥身边回响。

西奥关于童年最美好的回忆,是父亲去美国出差的一个月,他和妈妈度过了幸福的30天。“伦敦下起鹅毛大雪,整个花园都覆盖着一层厚厚的白雪”,西奥和妈妈自由自在地在房子和花园活动,西奥还伸出双手,捕捉飞舞的雪花。

这一幕,成了全书一个重要的意象,直至结尾,“抓住雪花”就等于抓住了转瞬即逝的幸福,西奥又抓住了一片雪花,首尾呼应,“雪花”等于“幸福”的意象,又出现了。然而,谁都知道,雪花美丽、冰冷、转瞬即逝,这也是西奥“”而“未得”的一种象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艾丽西亚9岁时,母亲开车带她外出,出车祸身亡,沉浸在丧妻悲痛中的父亲,无意间说出“死的为什么不是艾丽西亚”,这句话,瞬间杀死了她,一个孩子的无邪心灵,就这样坠入深渊。

神秘人闯入艾丽西亚家里,逼迫加布里耶尔选择谁去死,丈夫的一句“我不想死”,把艾丽西亚推入了深渊,重现9岁孩童时的“被杀”一幕,刺激原本精神不稳定的艾丽西亚,拿起枪,向那个背叛她、杀死她的丈夫,射出一连串子弹。

原生家庭很重要,但人的一生,真的只能受原生家庭的钳制,永远无法摆脱吗?不见得。

原生家庭”之恶引发的悲剧,有杀母、弑父、夫杀妻,妻杀夫,但这些都是极端案例,是在芸芸众生中,极端性格的人遭遇极端事例,才发生的悲剧,大部分的人,只是在某一方面的性格受些影响,还有更多的人,用学习向外部求助,不断完善自我,规避不健康的原生家庭影响,收获了幸福的人生。

如果按照作者的观点,原生家庭的影响,终其一生都在左右下一代的生活,那么,人类就失去了对人生、对生活的能动性,也许,父母不经意的一句话,就成为儿女一生无法摆脱的阴影,这,不是更可怕吗?

03.幸福如“雪花”,抓住即失去

在架构上,作者采用了明显的双线结构,以西奥和艾丽西亚的日记两条线共同推进,在西奥跟踪出轨的妻子,跟踪妻子的情人到住宅,用艾丽西亚的被谋杀到达高潮,双线合并成一条线,神秘人的身份揭秘,完成了全书的故事,真相大白。

心理治疗师西奥,原本就是一个有心理问题的瘾君子,在做治疗师的过程中,一直有另外一个人格在另一条线上起伏;而聪明的艾丽西亚,原以为她像天使一样,会拯救治疗师,不料却是两个受伤的灵魂,再一次因为原生家庭的伤害,沉入地狱。

虽然西奥作为“心理治疗师”承担自叙角色,像个侦探一样,他从很多侧面对艾丽西亚的故事进行了探求,包括访问她的律师、姑母、邻居等人,但艾丽西亚这个人物,依然是扁平的。

她的犯罪的动机,不仅因为“原生家庭”之恶的潜伏,还有突然获知的丈夫的背叛,被丈夫亲口“杀死”,原本精神就有些失常的艾丽西亚,冲动地拿起了西奥扔在地上的枪。

原生家庭”之恶,在西奥的身上内在化了,深埋在他的潜意识中,“长大后,我就成了你”。

一直想逃避父亲的阴影,西奥成人后,把乐观、活泼的妻子当做拯救自己的唯一稻草,不,是一片雪花,一片他抓住的幸福的雪花,一旦发现遭到了背叛,那深埋在潜意识中的“恶”,就出来作祟了,最终,促成了艾丽西亚的暴行。

西奥的父亲是个不合格的父亲,而艾丽西亚童年,父母恩爱,以至于把女儿当做第三者,父亲甚至在丧妻后悲不择言地说出了“死的怎么不是艾丽西亚”这样的话,成为女儿一生悲剧的源头。

说起来,这个故事,我屡屡感受到的,是作者构思的精巧,却难以沉浸进去,作者使用技巧,在按部就班地推进,这儿设计了一个悬念,那儿又冒出一个嫌疑人,但他们最后都被作者判定“无罪”,一一释放,大概这些都是小泡泡,不足以催动高潮的风帆,造成所有情节的不贴合。

疑问和悬念的设置,最后不是要释疑吗?也不能因为水落石出,就忘记那些路上随手扔下的石头啊。

铺垫很宽,最后牵引读者进入的,却是一条阴暗的小胡同,让人有点儿意犹未尽。

我打开窗户,伸手抓住一片雪花,看着它在我的指尖上消失。
我又去抓另一片雪花。

雪,可能会掩盖深渊和黑洞,但雪化之后,深渊还是深渊,黑洞还是黑洞。

这结尾,委实让人有点儿不爽。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