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难,又何止是芯片问题。

昨天在刷围脖,看到一个博主爆料称海思在竹北的研发,离职的人员数量开始增加了。于是评论区各种画风都有,但大体就是三种,第一是离职之后可能会去某米之类的,第二就是没有了依靠,没有了“灯塔”,还有一种则是鼓舞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还记得2019年的某一天,海思的负责人何庭波发出了一封全员信,其中提到,今后科技要自立,我们曾经打造的备胎,要一夜之间全部转正了。而限制来临,外界对海思的猜测始终没有停过。但从徐直军和郭平此前的演讲来看,海思不会散,还会加大投资,可华为所面临的问题又何止如此,于是我们就看到,华为开始了转型。

海思一定会在

芯片不能代工,那设计还有必要吗?那海思还有存在的意义吗?这可能是很多外界对海思的思考。

但是郭平在去年的时候表示,我们会加大对海思的投资,甚至会帮助员工提升技能。不会浪费这一场危机的机会。

前几日的某大会上,徐直军表示华为对海思没有业务要求,会一直养着。

任正非则表示,没有海思,华为将会寸步难行,海思研发芯片也非备胎。

其实从一窍不通,到跌跌撞撞追平、甚至是超越先进水平,海思所体现的价值是巨大的,也是将国内这一块的水平给提升了很大。此外关于离职的问题,就像网友说的那样,华为海思在上海、深圳都有研发基地,也没必要那么悲观,只要海思一直在,未来芯片就一定能够得以依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为现在不只是转型

芯片受到打击,代工暂时遇到困难,像徐直军说的那样,华为现在开始未来强化软件,减少对芯片依赖,增加对软件的投资。

从硬件到软件,华为看上去似乎是转型了,诸如“云养猪”、“南泥湾计划”、“推动汽车行业的智能化”等等,甚至还通过收购的方式获得了支付牌照,尽管其表示不会进军支付领域,但也可看出,有所布局。

如果说转型是一种自救,是一种形势所迫,那么徐直军所说的“自研芯片没人给生产!”就是现实了。

其实我们已经知道,海思的设计能力已经走到世界领先水准,但是设计出来却找不到代工,这不是华为的难点,也是国内半导体薄弱的环节,就像任总说的那样,我们可以设计出芯片,但是国内基础工业,不行。

当然,这似乎是在间接回应前一段时间关于华为P50搭载麒麟9000L的事情,外界一直对麒麟9000L的代工感到好奇,一度传成是三星之作,但如今看来也不是了,否则也不会至于说没人给生产。

外界对华为还有多少库存一直存在猜测,但不管还剩下多少,如果找不到替代或其他的解决方案,最后的结果就是“弹尽粮绝”,将希望寄托于“放宽限制”显然是不可能,建立起一条去美化的供应链也就是势在必行的事情。

当下世界各地都在争夺产能,也在大力投资半导体领域,我们更是不例外,从人才培养,到地方扶持,还有企业的“十年免S”等操作,都可看出我们是集一国力量在推动该领域的发展,在最新的五年规划中,也是将科技创新作为第一推动力,可见我们是何等的重视。

且我们并未是零基础,只是在某些环节落后罢了,如今稳住脚跟,剩下的就是奋起直追了,当中国芯崛起之时,华为、海思也将以新的姿态出现吧。只期待这一天不要太久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