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4月15~21日是第27个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的宣传周主题是“健康中国健康家——关爱生命科学防癌”,旨在广泛倡导发挥家庭在防癌抗癌中的重要作用,宣传家庭关爱的理念,推动以家庭为单位,成员间相互支持,共同践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定期防癌体检,关爱陪伴患癌家人,促进家庭健康和谐,切实降低癌症带来的家庭负担和社会危害。

预防篇

观点1:癌症是一种慢性病,可防可筛可治。

癌症的发生是一个长期、慢性、多阶段的过程。从正常细胞演变为癌细胞,再形成危及人体健康的肿瘤,通常需要10至2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

世界卫生组织提出:三分之一的癌症完全可以预防;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通过早期发现得到根治;三分之一的癌症可以运用现有的医疗措施延长生命、减轻痛苦、改善生活质量。

国际先进经验表明,采取积极预防(如健康教育、控烟限酒、早期筛查等)、规范治疗等措施,对于降低癌症的发病和死亡具有显著效果。我国实施癌症综合防治策略较早的一些地区,癌症发病率和死亡率已呈现下降趋势。

观点2:癌症不会传染,但是某些致癌微生物具有传染性。

癌症本身不会直接传染,但有些导致癌症的微生物则有传染性,经常与其接触的人就有被传染的可能性。

传染性致病原在肿瘤的形成中占据重要作用,全球有16.1%的肿瘤与致病性病原体有关,在发达国家传染性病原体导致的癌症死亡占6%,而在发展中国家则高达22%。

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指出了11种/类对人类可以致癌的传染性病原体,包括一种细菌,七种病毒和三个大寄生虫。每一个传染源至少引起一种癌症甚至几种癌症。

(1)细菌:幽门螺杆菌(HP)。

(2)七种病毒:人乳头瘤病毒(HP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EB病毒(EBV),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人T细胞嗜淋巴细胞病毒-1型(HTLV-1)和艾滋病病毒(HIV)。

(3)三种寄生虫:埃及血吸虫,麝后睾吸虫和华支睾吸虫。

观点3:运动能防癌。

运动的确能够防癌,经常运动者的免疫机能较好,这是抗癌的第一道防线。但需要提醒,这里指的运动都不是剧烈的运动,而是长期的,有恒的有氧运动。

运动能增加免疫细胞,人体免疫细胞的数量可随运动量的增大而上升,从而使癌细胞在形成之初就被消灭。相反,久坐不动者由于缺乏足够的免疫细胞,容易患癌。

运动本身也会刺激体内某些激素的分泌,加快骨髓生成白细胞的速度,增加吞噬细胞的能力,对体内出现少量的癌细胞,很快就会被众多的白细胞围攻歼灭。

运动还可改善人的情绪,运动时大脑会产生能引起人体身心愉快的物质,可以消除忧愁和烦恼,抑制不良情绪的侵蚀。

运动能锻炼人的意志,增强战胜癌症的信心和毅力,对战胜许多疾病都是至关重要的。

观点4:癌症具有遗传易感性,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

癌症与遗传有关,但癌症并不会直接遗传。有癌症家族史的人并不一定就会得癌,易感人群和高癌家族成员也不是对任何癌症都易感。但是得癌症的可能性要比其他人大一些。这是由两方面的因素决定的。一方面某些恶性肿瘤具有遗传易感性,家中有血缘关系的亲属罹患恶性肿瘤,家庭其他成员在这方面的患病风险也会增大;另一方面是因为同一家族的人,生活环境和饮食习惯往往具有非常多的共同点,某些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也会导致恶性肿瘤发病的家族聚集性。

在所有癌症中,存在明显遗传倾向的仅占5%-10%。如果家族中有一人患癌,不必谈癌色变;如果直系亲属中2-3人患同一种癌症,可高度怀疑有家族性患癌的倾向,但必须通过基因检测予以排查。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做好早期肿瘤筛查,早预防、早干预,就能延缓或预防癌症。

癌症风险取决于致癌基因、生活方式、环境因素等的综合作用。有癌症家族史的人群,要注意减少对化学致癌物的接触,降低易感基因发生癌变的风险。

观点5:重视“癌从口入”,关注食品安全。

很多癌症与营养因素有关,包括膳食中摄入的热量、脂肪过多,食物中某些营养成分不足等,属于这一类的癌症有胃癌、直肠癌、结肠癌、卵巢癌、宫体癌和乳腺癌等。

高脂肪饮食可增加结肠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的发病率。有资料显示,大量脂肪使女性雌激素合成增加,促发激素依赖性癌(如乳腺癌)的危险上升。长期过量摄入蛋白质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锌、钙、硒、钼、碘等摄入不足也易患癌症。

由于肉类直接在高温下进行烧烤,被分解的脂肪滴在炭火上,食物脂肪焦化过程中的产物与肉里蛋白质结合,就会产生一种叫苯并芘的致癌物质,附着于食物表面。经常吃这类被苯并芘污染的烧烤食品,致癌物质会在体内蓄积,有诱发胃癌、肠癌的危险。

已有充分证据表明:含酒精的饮料是口腔癌、咽癌、喉癌、食管癌及乳腺癌(包括绝经前和绝经后)的病因。同时,充分证据表明含酒精饮料是男性结肠/直肠癌的病因。

文字来源| 双流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图片来源|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