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江苏省人民政府和安徽省人民政府联合印发的《南京都市圈发展规划》,今天终于公布于天下。坊间认为,南京的另外一个称呼——徽京已经坐实。

但对芜湖来说,并不是最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行政管理的角度看,南京与芜湖的最大公约数在中央,芜湖与合肥的最大公约数在安徽,在层级管理上看,后者的效率应该最高;

从地理区位上看,南京与芜湖之间隔了一个马鞍山,合肥与芜湖之间只有一座巢湖,在难易程度上,跨江应该比跨马鞍山更容易;

当然,人定胜天。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只要心理上没有障碍,一切问题就都不是问题。但问题往往出现在这里。

南京对安徽影响最深的必然不是芜湖,而是滁州和马鞍山。这是由地理位置决定的,从这次规划努力形成的“一极两区四带多组团”格局上看,宁马滁和宁镇扬就像一对翅膀,帮助南京脱离行政管理的藩篱,实现南京都市圈腾飞的夙愿。换言之,比起安徽其他两个城市,芜湖在这个圈子里贴身性不强,但参与性更强。

这是由芜湖的自身实力或区域价值决定的。最近几年滁州发展势头要比芜湖更猛,究其原因,芜湖在两个圈子里两不靠,既没能拥抱住合肥,也没能抱到南京,完全凭借自身的价值躬身前行。滁州、马鞍山则更便利地借着南京的发展大势,实现了近几年的快速发展。

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发展路径,在南京都市圈里,芜湖与滁州马鞍山显然走出了不同的发展道理。这里没有谁好谁不好之说,只要贴合自己的发展道路,就是正确的。

芜湖未来怎么走?

从地理区域上,因马鞍山和滁州在都市圈的位置前凸,实际上已经截住了芜湖的东去的道路(这里仅是地理位置上的说法),芜湖不论从自身的角度上研判,还是从地理角度上看,南京都不是最好的方向。

换言之,东去不太合适了。

中午翻到一篇文章,讲得是最近的大热门合肥楼市。在这篇文章中作者使用了单核的说法,说合肥是安徽事实上的单核。从过去十年发展的结果和当前合肥现状看,这个说法没什么大问题。

但发展从来都是向前看的。商合杭开通后,合肥打通华东第二大动脉之后,应该有更高的发展目标。在这个目标之下,一个沉寂许久的概念必然会再次提出,那就是双核——安徽双核。我们不作眼前的事实讨论,而放眼未来。

合肥不会限于万亿的水平,芜湖也要力争50强。合肥往上的方向在哪里?在东边,在长三角。芜湖向上的方向在哪里?在西边,从跨江到拥江的发展。

鱼眼是从哪里看到端倪的呢?最近一条新闻在刷屏,那就是合芜磁悬浮交通系统的规划。合肥到芜湖的磁悬浮通道,是g60科创走廊上的一段。g60科创走廊通向哪里?上海——长三角发展的最高阵地。

鱼眼之前也说过,合肥有跟南京扳手腕的想法,有这个想法就会有行动。南京也不甘于被任何后来者超越,于是南京都市圈就呼之欲出。作为两大都市圈的领头羊,南京与合肥,各怀心思,各思战略,并各有发展侧重。

芜湖是两圈之中的重要一个。比之于在南京都市圈的位置,芜湖在合肥都市圈里位置更为重要。因而,芜湖未来的发展唯有奔西而去,别无他想。

芜湖确实没有其他想法,只有一条路。所以我们在芜湖的十四五发展规划中看到这样的规划:推进城市“西进、南扩、中提升”,构建以市区为主、无为和南陵为副的“一主两副”,以龙湖为心、主城区优化引领极、江北融合发展极、东南新兴发展极、西南绿色发展极的“一心四极”城市空间结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前鱼眼的文章有提过这些,今天在这里可以再延伸一下。西进自然不必再说。南扩是往哪里呢?鱼眼以为这将是芜湖为更长远的未来埋下的伏笔。

如果以长江为界,近年来合肥的发展主要带动的是合肥及皖北的发展,换句话说,合肥的影响力只辐射到了安徽的北部,另一半并没有深入。有待双核之一的芜湖接力下去,而这个区域就是皖南。

说到皖南,自然就会想到南陵,南陵是皖南的门户。那芜湖的南扩的意义就出来了,南陵对于芜湖的意义也就凸显出来了。

那么芜湖要形成的一主两副的城市格局事实上又是什么呢?无为市连接合肥,是西进的前沿,南陵市连接皖南,是南扩的第一站。

芜湖要想真正成为安徽的双核,必然要努力喊出“北合肥南芜湖”的江湖称号,也必须形成这样的影响力。那么,这可能将是下一代芜湖人致力于的发展战略。

眼下,不论南京呼唤芜湖多少声,30声还是300声,都将无法止住芜湖向西发展的脚步。今天的芜湖只有迈出向西的一步,未来才有机会迈出向南的一大步。唯有看清这个局势,才不会被徽京迷惑,更加坚定芜湖发展的大方向。

南京都市圈对芜湖利好,这一点是确定的。这是芜湖东向的触角,伸得更长,触及的更远,获得的信息更强。我是鱼眼,帮你看到更远的未来,下期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