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汤拯 王恩博 视频剪辑:汪俐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是中国与奥地利建交50周年。说起这个欧洲国家,许多中国人都会首先想到“音乐”“艺术”等充满美感的词汇。那么反过来,中国带给奥地利人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对于曾先后担任奥地利内政部长、卫生部长等职的奥中关系促进会主席弗朗茨·勒施纳克(Franz Löschnak)博士而言,答案是“变化”。

源于一次巧合,勒施纳克在改革开放之初的1979年首次来到中国旅行。随后几十年间,他又以不同身份访华,见证了中国经济社会各个领域的变迁。

近日接受中新社国是直通车专访时,这位对中国颇有感情的奥地利政治家认为,奥中两国在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均有很大合作空间。他用一句维也纳俗语形容自己对中国的印象:这里的变化让人“惊讶到袜子都掉了”。

采访全文摘录如下:

“中国令人信服地做到了这件事”

国是直通车:作为一名政治家,您的兴趣也涉及经济和文化领域,其中之一就是中国的经济与文化,这背后有什么原因吗?

勒施纳克:就像生活中的许多事情一样,这起源于一个巧合。过去两三千年里,中国为塑造这个世界定下了基调,这让我和我的家人、朋友们对中国产生了极大兴趣。

我在1979年组织了一次前来中国的私人旅行。正是这次中国行促使我们开始思考:奥地利这样一个小国家,作为像中国这样大的、并且正在蓬勃发展的国家的伙伴,我们能做些什么来推动奥中人民友谊,以及两国在文化、健康和经济领域有哪些联系及纽带。

国是直通车:距离您首次来华已经40多年了,在您看来这些年中国发生了什么变化?

勒施纳克:从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2020年,这在人类历史上是很短的一段时间,但中国做了很多事情,国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改善人民生活条件是各个国家或政府的任务,毫无疑问,中国已经以最令人信服的方式做到了这件事,我相信中国也会继续做下去。

作为这些发展成就的一个微小观察者,我对中国过去40多年来的变化感到非常惊讶。每隔几年我都会前往中国,我到访了之前曾去过的一些城市,例如北京、上海这种真正的大城市,以及深圳这样未来的大城市,了解他们在住宅建设、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进步。

奥地利人认为储备口罩浪费钱?

国是直通车: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世界的影响非常深刻。它将给世界和中奥关系带来哪些变化,未来我们将面临什么挑战?

勒施纳克:过去20年来的全球化大潮为世界带来了巨大收获,作为一个小国,奥地利也从中受益匪浅。

但随着新冠肺炎疫情暴发,很显然某些领域的组织方式需要改进。例如卫生部门方面,我记得西方国家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有一种趋势,即所有事业都必须私有化,因为私营经济竞争更充分,而且比国家行政管理更便宜。在很多方面这的确是事实,但有些领域必须留给国家,这是国家对公民要负的责任。卫生部门就是其中之一,如果将医院全都私有化,那么当新冠肺炎疫情袭来时,我们就不可能提供那么多急需的床位和重症监护设备。

中国在应对流行病所需的医疗领域,尤其是重症监护、口罩供应等方面非常出色。奥地利作为一个小国应该就此做好准备,并开展相应合作。如果5年前问奥地利人我们是否应该储备数以百万计的防护口罩,得到的回答肯定是“不需要”“浪费钱”。但当下事实表明,我们应当在类似重要领域做好储备。这将是一个很广阔的合作领域。

国是直通车: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都带来的巨大冲击。您认为未来中奥两国在哪些领域开展合作最为迫切?

勒施纳克:据我所知,中国一直在为自身经济发展制定周密计划,包括以何种速度增长、专注哪些方面等。同时,中国在许多领域都是世界市场的领导者,我认为中国在世界市场上的优势是全球化,而且中国领导人也强调了中国将继续支持并推动全球化。

包括中国在内,任何国家没有外国投资者都无法很好地发展经济。我们必须开展更多全球合作,以阻止未来几十年将困扰我们星球的真正问题——气候变化,并且在这个世界还未因此崩溃之时加以干预。

中国领导人已经宣布环境保护对中国的重要性,这将会产生不计其数的、各种规模的合作机会。各个大小国家都要参与这一问题的应对,找到解决方案。仅仅宣布下一个十年和下下个十年的计划是不够的,必须去逐步实现它。

文化交流不仅是乐团演出

国是直通车:中国和奥地利都是有着深厚文化积淀的国家,您如何看待两国在文化领域的交流?未来如何进一步扩大这种交流?

勒施纳克:奥地利作为欧洲的文化焦点已经存在了数十年,而中国人在过去几千年里一直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文化人群,并且一直对其它国家或地区的文化怀有浓厚兴趣,尤其是音乐。

维也纳“世界音乐之都”的名称具有很大吸引力,这让我们思考可以采取什么方式来不断促进该领域合作。可以说,文化是两国经济联系的起点,也是两国人民之间的纽带。在我们后来成立的奥中关系促进会工作中,文化也是一大焦点。

当然,文化交流不仅是维也纳爱乐乐团去到北京或上海演出,更重要的是两国年轻人要在文化领域进行交流。从我的个人生活经验出发,只有当一个年轻人在另一个国家生活过,即使只有短短一段时间,他才能与这个国家的人民“挂钩”,例如开展大学交换生、假期学生交流等形式。只要把握住这一点,就可以让年轻人文化交流一点一点发生。

国是直通车:您推动成立了奥中关系促进会,这个机构是如何发展的,做了哪些工作,以后有何计划?

勒施纳克:在1979年对我中国进行私人访问之后,我担任过国务秘书、卫生部长、内政部长等职。在此期间,我对中国进行了多次正式访问,并对中国经济飞速发展印象深刻。那时我通常每两到三年访华一次,每次来到这里,中国在短时间内的巨大变化都令我目瞪口呆,在维也纳人们会说“惊讶到袜子都掉了”。我们当时就在想,可以创建一个协会或组织,在加深国际理解的前提下思考,一个小国家可以给一个大国带来什么,反之一个大国又可以为小国提供什么。随后,我们基于这一考虑成立了奥中关系促进会,其要点之一是挖掘两国文化上合作的可能性,同时加强经济等方面联系。

例如,当时我们在奥地利已经非常关注环境保护的各种可能性,包括从污水处理厂到通过风力、太阳能等方式获取能源等,且在研究等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中国当时也已经意识到未来经济增长只有在一个健康环境基础上才能实现,不能只看GDP每年增长百分之几。

此外,我也曾作为奥地利卫生部长正式访问过中国,考察了北京的医疗机构。我们的卫生管理系统与中国当时的卫生管理系统完全不同,这有助于在西方现代医学和中医之间架起交流的桥梁。

当时与我一同考察的许多奥地利医生都对中医很感兴趣,而且也有不少西方医生开始应用中医。我们已经认识到数千年来一直行之有效的中医的好处,并开始学会欣赏它。在这方面,两国大学之间也有很多联系。但当前新冠病毒大流行反映出这种合作还需要进一步改良和完善。

推荐阅读:

中国一季度GDP同比增长18.3% 比2019年同期增长10.3% 引发外媒集体关注

4月16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一季度GDP等重要经济数据。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此前,外界就普遍预计,在经历了新冠疫情的考验,并受去年基数过低的影响,今年一季度GDP增速将大幅回升,增幅可能达到两位数。

与此同时,诸如路透社、彭博社、《金融时报》、《日经亚洲》等一众外媒也都纷纷撰文,分析和展望了中国一季度经济数据以及全年经济成长。而像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机构,也纷纷看好未来中国经济,上调对中国经济的预期。

外媒普遍关注中国经济成长

众所周知,由于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中国2020年一季度GDP出现了负增长,同比下降6.8%。不过此后,依靠着科学有效的防疫措施,中国迅速控制住了疫情,社会经济重回正轨,后三个季度GDP均为正增长,2020年全年GDP更是较上年增长2.3%,中国因此成为去年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世界主要经济体。

而如今让外界更为关心的是,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一季度中国经济增长如何?能否取得开门红?这不仅关乎中国,更关乎全球经济,众多外媒也十分关注。

从各大外媒的分析报道来看,它们均预测了中国今年一季度GDP将实现大幅增长,增幅可能将达到两位数。

路透社就指出,受国内外需求强劲以及政府对小微企业持续支持等事件推动和影响,中国一季度GDP和去年年初遭受疫情冲击时相比,将实现大幅反弹。报道还预测,这一增幅数字将会是自1992年有季度数据以来,最为强劲的一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路透社报道截图

4月16日上午,国家统计局公布了我国一季度GDP数据,一季度我国国内生产总值24931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3%,比2020年四季度环比增长0.6%,比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除了GDP数据以外,中国在其他一些经济数据上也拿出了不俗的表现。在前几日公布的数据中,中国外贸进出口同样实现开门红。

4月13日,海关总署介绍今年一季度我国进出口情况:总值8.47万亿元人民币,比去年同期增长29.2%;其中,贸易顺差7592.9亿元,扩大690.6%。

值得注意的是,受去年年初新冠疫情影响,2020年一季度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6.57万亿元人民币,比2019年同期下降6.4%;其中,贸易顺差983.3亿元,减少80.6%。而在2019年,虽然受中美贸易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当年一季度,我国外贸进出口总值7.01万亿元人民币,比2018年同期增长3.7%;其中,贸易顺差5296.7亿元,扩大75.2%。

今年一季度相较前年同期,依旧增长

3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刘爱华曾表示,从具体指标来看,去年是下降6.8%的低基数,表现在同比增速上,一季度很可能出现同比增长,甚至出现大幅回升。

一季度中国经济取得开门红和大幅增长固然可喜,但仔细分析过后,也需保持冷静和理性。外媒在报道中,也不约而同地提到了去年同期是的“低基数”,这是今年一季度GDP高速增长的原因之一。

彭博社就在分析报道中专门谈到了“基数效应”这一点。报道称,为了能够更好地了解近三个月的经济情况,一个好方法便是将数据与上一季度相比(环比),而非与去年同期相比(同比),这将会把诸如封锁隔离期间的一些异常情况排除,更精准地给当前经济情况“把脉”。

彭博社报道截图

彭博社援引高盛集团经济学家的观点称,考虑到今年中国一季度GDP较之去年前三个月大幅增长,这意味着一季度经济增速基本与上一季度持平,“同比”的这一数据是一条分界线,将展现出经济复苏到底是在2020年年底达到顶点,还是将继续加快步伐。

但彭博社和路透社都认为,中国的经济复苏之路依旧是向好的,例如:海外市场的需求推动了强劲的出口,而强劲的出口又带动了经济的复苏,工厂竞相完成海外订单,这些贸易将为经济产出贡献相当大的份额。

值得注意的是,根据国家统计局最新公布的数据,今年我国一季度GDP不仅同比去年一季度增长18.3%,比新冠疫情疫情发生之前的2019年一季度增长10.3%,两年平均增长5.0%。

中美两大经济体,竞争趋于白热化

作为世界前两大经济体,中美两国的经济比较自然也是媒体喜欢聚焦的话题。《日经亚洲》(Nikkei Asia)的分析报道,主要以采访经济学家和业内人士的形势展开。

《日经亚洲》在一项对32位经济学家所作的调查中发现,许多人持这样一种观点:中国可能就在2030年至2034年之间的某个时刻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而这主要得益于中国对新冠疫情的有效控制。

报道称,在18个有效回答样本中,有三分之二的经济学家(12人)预测,这一“换位”将发生在2030至2034年,有5人认为会在2025年至2029年,1人则选择了2035年至2039年。

《日经亚洲》报道截图

德意志银行旗下资产管理部门DWS的亚太区首席投资官肖恩·泰勒(Sean Taylor)的选择就是2030至2034年之间,在他看来,中国在2021年实现经济强势复苏后,经济增长率可能会稳定在健康良性的中高速区间,而反观美国,因疫情而累积出的沉重债务,可能将把经济增长率长期拖在低速区间。

《日经亚洲》援引东亚银行(Bank of East Asia)一位经济学家的话称:“中国很好地控制住疫情,浙江提振消费者和商业界的情绪,支撑起消费和投资。”

报道还指出,一段时间以来,坊间关于中国何时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经济体的猜测越来越多。

去年12月,英国智库机构“经济与商业研究中心”(CEBR)称,基于中国比西方国家更好地防控新冠疫情这一事实,中国经济将比此前所预期的更快超过美国,或将在2028年完成对美国的“超车”,比之前预计的提前整整5年。

国际机构看好未来中国经济

4月6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发布最新《世界经济展望报告》(以下简称报告),预计2021年中国经济将增长8.4%,较1月份预测值上调0.3个百分点。IMF还预计2021年全球经济将增长6%。

对于中国的经济增长,IMF在报告中表示,中国采用积极措施,成功克服了疫情,已经回到了疫情前的经济水平。IMF货币和资本市场部主任托比亚斯·阿德里安(Tobias Adrian)表示,中国的经济恢复遥遥领先于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IMF报告截图

事实上,IMF预测的中国增长数据8.4%,要高于我国今年设定的GDP增长目标。今年3月5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开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概述“十四五”主要目标和今年主要目标,并宣布了“6%以上”的经济增速目标。

当时,外媒对“6%”做了多番解读,认为这一数字“保守”、“谨慎”、“温和”等等。例如路透社在报道中援引分析师认为,中国设定了一个温和的年度经济增长目标,并强调了要创造更多城镇就业机会。“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在受新冠疫情影响一年后计划谨慎行事”。

《华尔街日报》也认为这是一个“相对温和”的目标。在新冠病毒重创全球经济一年后,这一目标体现了中国的乐观情绪。日经中文网则也解读称,在世界经济充满不确定性之中,中国“6%以上”的设定似乎有强调这是最低限度的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