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号称“全民阅读”的时代。

这是一个人人“每天读一本书”的时代。

然而,如此高度彰显的口号下,真的人人都会阅读吗?

不见得

聪明人从中发现了商机,于是各种导读、领读、解读、精读产品,铺天盖地而来,小程序、APP、公众号、有声读物等等,繁荣了市场经济,针对个人的提高,却收效甚微,大部分成了朋友圈的“”,聊天时的“”。

真正想阅读,学会阅读,其实并不难,一本《如何阅读一本书》,足以教会你各种阅读的方法、技巧、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何阅读一本书》是出版人莫提默·艾德勒和查尔斯·范多伦合著,艾德勒以编辑《大英百科全书》而闻名。

该书面世80年来,一版再版,成为经典阅读指导书。甚至,有些阅读指导书直接模仿《如何阅读一本书》,写出了一系列的《如何阅读XXX》,给爱好阅读者提供了更多的阅读指导,侧面验证了《如何阅读一本书》的重要程度。

顾名思义,《如何阅读一本书》的主题,就是如何阅读的阅读指导书,但它又绝不简单,不懂阅读的人,刚学习阅读的人,读这本书可以少走弯路;已经阅读过一段时间,对阅读有所体会的人,读这本书,会有新的领悟。

这本书,堪称阅读的经典之书,常读常新,让我们一起走进它,也许将颠覆你以往的阅读经验。

01. 阅读的真正目的:提问

一本书出现在我们面前,“可说是盛装而来”,艾德勒认为,阅读就是“一个凭借着头脑运作,除了玩味读物中的一些文字之外,不假任何外助,以一己之力来提升自我的过程。

现在我国每年大概有17万种新书出版,加上13万种的再版书,这30万种书,涵盖了我们的学习、生活、工作、家庭等等各个方面,只要你想的到,都有相关书籍。作为现代人提升技能、素养的基本途径,书确实是我们不可或缺的良师益友。

然而,”太多的资讯就如同太少的资讯一样,都是对理解力的障碍"。科技的发展,让媒体以压倒性的泛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阻碍着我们的理解力。

所以,艾德勒所谓的“阅读的艺术”,并不包括为了获得资讯,或者以消遣为目的的阅读,而仅限于为求得理解的自我发现型,如“捕手”般主动、有活力的阅读。

在阅读时提出问题,才能变成一个优秀的阅读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理解的“”,通常是用眼睛或大脑去“”,也就是信息的接收、识别、存储、处理,这原本是一种被动的输入和接受。

真正的阅读,我们常常需要主动去对书“提问”,去和作者对谈,去尝试回答自己提出的问题,“你必须读出言外之意,才会有更大的收获”。

在阅读从“基础阅读”层次走向“分析阅读”层次的过程中,实际上就是不断地“自我提问”在引领我们继续前进。

这本书到底在谈什么?”
“作者都说了什么,怎么说的?”
“这本书说得有道理吗?是全部有道理还是部分有道理?”
“这本书跟你有什么关系?”

在一系列提问过程中,从书的主题、写法出发,得到对这本书的客观评价,书的实用性,直到剖析书籍的写作结构,我们得以像X光般地透视一本书:揭开它的外衣,穿透它的肌肉,得到它的骨架。

比如,我们读《红楼梦》,人人皆说这是经典名著,在读之前,可以对自己发出灵魂三问:“这本书为什么叫《红楼梦》呢?”“这本书主要写的是什么?爱情吗?”“曹雪芹是怎么写的?”

带着这些问题去阅读,更好地理解文本,好像在和作者对话。

艾德勒在书中说:“所谓主动的阅读,也就是能提出问题。”

所以,阅读的真正目的,其实就是提问和尝试去回答这些问题。

02. 阅读的过程:不是所有书都值得仔细研读

通常情况下,一个人只要识字,摆脱了文盲状态,就能够进行阅读的第一个层次:基础阅读,也就可以完成阅读的基本目的:获得资讯或者娱乐。

而阅读的第二层次,检视阅读,则需要我们更进一步,学会抓重点,以更少的时间,汲取书中更多的内容。

检视阅读”就是“在一定的时间之内,抓出一本书的重点———通常是很短,而且总是过短,很难掌握一本书所有重点”。“检视阅读”是主要有两种方式: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粗浅的阅读。

略读或粗读,是检视阅读的第一个层次。主要包含这几个步骤:

  • 先看书名页、序。
  • 研究目录页。
  • 如果有索引,也检阅一下。
  • 读一下出版者的介绍。
  • 挑几个看来跟主题息息相关的篇章看看。
  • 把书打开,东翻翻西翻翻,随便读几页。

这样,系统地略读一遍之后,对这本书,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这本书还有想继续挖掘的内容,值得再去花费时间进行阅读,那么,可以进行第二遍阅读,或者进行“检视阅读”的第二个层次:“粗浅的阅读”。

对一本难读的书,从头到尾先读一遍,碰到不懂的地方,不要停下来查询或思索。只注意你能理解的部分,略过不懂的部分,集中精神在看得懂的地方读下去,不要“逗留”或“倒退”

阅读的速度,应当是有选择的时快时慢,即使是分析阅读,对同一本书,我们也不应该从头到尾使用同一个阅读速度。总之,检视阅读不是一般的“速读”,而是一种“系统化略读”的艺术。

我在少年时读《红楼梦》,因为特别不喜曹公写的那些神话、贾政之流买官做威、和尚道士细数本源的那些枝蔓部分,只着重翻阅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的感情纠葛。

所以,我第一次对《红楼梦》进行的,就是检视阅读,读后,我基本知道《红楼梦》的故事梗概和主要内容,以及贾、林、薛三者的感情线,这也是一种收获吧。

这样的阅读,就算只了解了一半或更少部分,也比根本没读过、什么都不了解要好些。

检视阅读”让我们在浩如烟海的图书中,克服了“读不完”的恐惧,增强了“读完”的成就感,这种方法,促使我们博览群书,增加了阅读量,拓宽了知识面。

03. 阅读的终极目标:阅读与心智共成长

检视阅读”虽然读的不完整,却是真正进入阅读的层次,尤其是在最高层次的“主题阅读”中,“检视阅读”简直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同一主题下,阅读两三本书,就是 “主题阅读”。“主题阅读”作为一种研究性的阅读,是阅读的最高层次,也是阅读的终极目标之一。

比如,我们要做一个关于“阅读方法”的主题阅读,首先需要通过检视阅读,选定几本符合你想研究主题的书,从而列出一个书单。

如果把书单上的书,用分析阅读的方法,全部阅读一遍,可能需要很长时间,有时候也确实没有必要,因为你会发现,它们有很多相似或者重合的内容。

做主题阅读时,我们应该重点关注主题,而不是阅读的书。因为我们需要的只是那些与主题相关的章节,而不是整本书。

检视书单中的每一本书,找出与主题相关的章节,设定一个适合于所有作者的不偏不倚的共识,对符合研究主题的章节,提出自己的“关注点、问题点、质疑点“,并把这些章节“进行梳理概括,形成专题”。

作者说“在主题阅读中,是书在服务你,而不是你在服务书。”

带着这种自信和自主,在阅读中学会取舍,找到自己真正需要的内容,而不必为了“读懂”和自己无关的部分而浪费时间。

毕竟“阅读”不是目的,阅读的目的是理解力的提升,是心智的成长。

学会阅读,读好书,读经典,也是为了更好的成长。

好书,帮助我们了解这个世界以及我们自己,让我们“更有智慧,而不只是更有知识”。作为一个读书人,“你该自己去找出对你有特殊价值的书来”,阅读应该如金字塔,基底厚实,顶端尖锐。

我们的身体是有限制的,而心智却没有限制。一个人三十岁之后,身体状况到达顶峰,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只会逐步恶化,而“我们的头脑却能无限地成长与发展下去”。

对不常动脑、不常读书的人的惩罚,就是心智的萎缩;思考停止了,死亡也就来临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之,《如何阅读一本书》,让我们学会“阅读”、有效“阅读”,突破“阅读”中的各种障碍,值得我们在不同的阅读阶段,带着不同的目的去反复阅读,学习,提升。

毕竟,终身教育的本质就是终身读书。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