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虹摄库尔斯克

大家都知道,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布诏书,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无条件投降。8月17日,日本天皇发布敕谕,命令所有武装部队停止一切战斗行动,向同盟国投降。

1945年9月2日上午9时许,停泊于东京湾的美国战列舰"密苏里号"上举行了隆重的受降仪式。

那张历史照片肯定很多人都看到过,但很少有人注意到,这时候“密苏里”号战列舰的2座三联装406毫米巨炮其实炮口并非向前,而是向右旋转了一个角度,炮管高耸,气势逼人,拍出来的照片效果也非常震撼。背后的寓意则是要压过日本一头,因为照片中位于巨炮下的正好是瑟瑟发抖的日本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一份历史文件曝光。

原来美军战列舰的这一举动并不是临时为之,而是美国人故意为新闻宣传摄影摄像而准备的。

一开始大家都没有想到这些问题,战列舰炮口是朝舰艇前方的,但是摄影师拍摄时候总归觉得缺少了一些什么,突然发现是战列舰的主炮从摄影师的位置拍出去是拍不到炮管的。

因此向美军高层提出了这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尼米兹海军上将亲自研究了这个细节,并作出决定将炮塔向右旋转一定角度,然后再将炮管抬起,以显示压倒性的逼迫力!

上面的图纸是历史档案中找到的,是尼米兹将军在最终受降仪式场地布置方案上的签字和批语。

这份文件显示了战列舰炮塔向右侧旋转的设计。

“密苏里”号是第四艘完成建设的依阿华级战列舰,为了能够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便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的快速调动,以能通过巴拿马运河船闸的极限为准,采用限制船体最大宽度,拉长舰体的措施,重新设计了舰体,最大宽度被限制为33米,而舰体长度和吃水则被加大,舰体的长宽比达到8.2 ,而当时其它战列舰的长宽比大多不足7。

其细长的舰艏曲线与日本海军的大和级战列舰相似,有利提高航速。舰长达到270.4米,舰体长宽比8.18:1,水线长宽比7.96:1,成为有史以来舰体最长的战列舰(大和号舰长仅263米)。

“密苏里”号的主炮采用了轻量化的MK7型406毫米50倍口径主炮。

由于应用了当时最先进的冶金技术,成功地将身管结构从MK2型的7层减少到2层,身管重量也降低了22吨,减至108吨。

MK7型主炮内身管长度20.2米,有96条膛线,每25倍口径距离旋转一圈。该炮可发射MK8型穿甲弹,MK13、14型榴弹,MK19型人员杀伤弹。

其中MK8型穿甲弹弹丸重1225公斤,内装炸药18公斤,初速762米/秒,射程(30度仰角)33.558千米,最大射程42千米,射速2发/分钟,俯仰范围为负2度到正45度。穿甲能力(对垂直均质钢装甲),炮口处为828毫米,18288米处为508毫米,27432米处为381毫米,在14.5海里的距离上可穿透381毫米的垂直装甲。发射药包为6个绢制药包,通常装药349公斤,火炮内身管寿命为300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座炮塔旋转部分重1730吨,舰艏方向呈背负式布置两座,舰艉方向布置一座。每座炮塔由77名官兵操纵,炮塔全部结构可以分成六层,分别是炮塔战斗室,旋转盘,动力室,上供弹室,下供弹室,供药包室。

炮塔旋转时,六层一起转动。

炮塔战斗室配备炮塔长和21名舰员。每个炮塔装备有一台基线长13.5米的光学测距仪,还有计算设备和装填机电机,装填机为链式结构,电机功率60马力,超负荷功率108马力,装填炮弹时,火炮仰角为5度。

动力室有4名舰员,安装有1台功率为300马力(超负荷时可达到540马力)的电动机,使炮塔最大旋转速度达到4度/秒,俯仰电机为60马力,最大俯仰速度为12度/秒。

上,下供弹室由旋转储弹盘,输弹机,固定储弹室三部分组成,每层由1名供弹室长和15名舰员负责,旋转储弹盘上可装载76发炮弹,固定储弹室有140发。

两层供弹室共有3台输弹机,输弹速度可达3发/分钟,动作有三行程(从上供弹室)和四行程(从下供弹室)两种。供药包室共有18名舰员和1名室长,药包输送机由100马力电动机和油压设备提供动力,只需一个行程即可提升到炮塔(6个药包需分两组,且实战中为了延长火炮寿命,很少用最大射速和最大装药射击)。

虽然“密苏里”号的主炮没有击沉一艘日本军舰,但在美军大舰巨炮的威慑下,日本代表签字投降。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才是最重视宣传效果的国家!

“密苏里”号属于衣阿华级战列舰,是美国二战结束时候最先进的战列舰,拥有3座三联装406毫米舰炮,是世界上仅次于大和号460毫米舰炮的大炮,一次齐射威力惊人!

二战后,衣阿华级战列舰进行了导弹化改装,安装了“鱼叉”反舰导弹和“战斧”巡航导弹,并加装了“密集阵”近防系统。海湾战争中,衣阿华级战列舰最后一次参加实战,展现出了惊人的战斗力。

目前,四艘衣阿华级战列舰都已经封存作为博物馆舰。所谓封存的意思就是一旦战事需要,就能够在短时间内恢复作战能力。我们在电影《超级战舰》中能够看到“密苏里”号的风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