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建时代,有着严格的等级秩序,为官者表面上看是百姓之衣食父母,可从实际角度来说,他们不过是享受着民众辛勤劳动福利的地主阶级,所谓的科举考试,只是人治时代下的一块遮羞布,真正苦命的还是老百姓。至于这些地主们,他们只需要付出很少的一部分劳动,就能够享受远超普通人的待遇。两千多年的封建史,就是两千多年的帝王家谱史。皇帝,是古代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地主,在他们看来,全天下的一切土地和人民都是他自家的私人物品。再加上历代统治者所推崇的儒家思想忠君观念的影响下,人民从小就把被统治者对他们的奴役当成了正常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忠君思想源自于儒家,抛开文学角度,它只不过是帝王们用来统治天下的工具。封建思想深入民众骨髓,这也是为何近代中国只有依靠思想解放才能够改天换地的真正原因。所以说,生于近现代之间的那些中国人,他们大多经受过强烈而痛苦的思想斗争,一方面是从小接受的封建旧思想,另一方面则是从外国传入后经过仁人志士改良的新思想,而这些人当中,当属溥仪一人最为特殊。溥仪重游故宫,指出画像摆错了,专家却不信,溥仪:那是我爹。

溥仪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皇帝,因此常被人称作“末代皇帝”,在他年仅三岁的时候,就被慈禧太后召入宫中,作为光绪皇帝的接班人来培养。可惜的是,在那个风云际变的时代,封建皇帝已经成为救国志士心中的污言秽词,在他们看来,皇帝已经是过去式了,要想拯救中国,就必须破除一切封建思想。1911年年底,辛亥革命取得短暂成功,那时的溥仪不过是一个喜欢逗蛐蛐儿的孩童,他和天下其他孩子一样,还处于天真无邪的阶段,对外面复杂的世界一概不知。武昌起义的胜利带动了全国各地去反抗清政府,宣布独立的热潮,清王朝的统治已至穷途末路。

1912年,隆裕太后代行溥仪宣读退位诏书,正式宣告了清朝统治的结束,至此中国进入民国阶段。民国虽然成立,但封建思想还未完全破除,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不敢采取过激的方法,便允许溥仪等人留在了宫廷之中生活。溥仪的童年过得还算幸福,纵使是大清灭亡,但他还是享受着皇帝般的待遇,而且从小接受的,都是别人需要服从于他的“君主至上”观念。直到公元1924年,军阀冯玉祥看不下去了,这才强行将19岁的溥仪及其家眷赶出了皇宫。

从一个受人追捧的末代皇帝到前途渺茫的流浪分子,溥仪从小接受的教育思想被现实击打的粉碎,他终于明白那时的他已经不算什么了。为此,溥仪只好寻求新的依托,故而当日本人找上溥仪,表示可以帮助其复辟时,他毫不犹豫的便答应了。公元1932年3月1日,伪满洲国在东北成立,溥仪再度登基,但这毕竟是一个不合法的伪政权,随着日本侵华的失败,伪政权也就走上了末路。至于溥仪,成为了一名战犯被押送到了苏联。

新中国成立以后,溥仪被引渡回国,同样在战犯营里接受新时代的改造。重获自由身的溥仪,思想得到翻天覆地的变化,他不再以皇帝身份自居,而是见人常说,自己是一名普通的中国公民。中央并没有亏待这位思想改造完成的末代皇帝,不仅给他安排了公务员职位,周总理还多次亲自接见和安抚溥仪,可谓是仁至义尽。

晚年的溥仪生活十分悠闲,闲不住他没事就喜欢到处瞎逛。有一次他逛着逛着就来到了曾经居住多年的紫禁城,顿时百感交集,想进去看看。让溥仪没想到的是,他还没有踏入紫禁城大门,就被保安给拦了下来。原来,这时的紫禁城,早已不叫紫禁城了,而是叫做故宫,他也不是溥仪当年的私人住宅,而是对所有人开放的旅游景点。按照规矩,公民需要买票进场,溥仪没有办法,只好乖乖排队买好了票,这才获得了进入故宫的权利。

在故宫回忆往昔的溥仪,看到了有专家指着自己父亲载沣的画像称那是光绪帝,在一旁的溥仪听着直摇头,并告诉了那名专家事实。专家瞟了一眼穿着破烂的溥仪,眼神里充满鄙视的表示,自己已经研究清宫史几十年了,怎么可能出错,没想到溥仪直接报出了身份,说出了自己的名字,还告诉那名专家画像上的人是自己的生父,自己怎么会认错,得知真相后的专家这才羞愧着慌忙认错。

不得不说,溥仪的一生实在跌宕起伏,但晚年至少也落得了个干净,我们无法轻易评断他的人生,但可以肯定的是,他的一生绝对是那个风云变幻时代的最佳缩影。

参考资料:《溥仪的百姓生活》杨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