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省顺昌县博物馆馆长王益民发表论文《孙悟空的原籍可能在福建宝山》,并瞬间引起热烈讨论,因为在很多人印象中,孙悟空不过是吴承恩在《西游记》中虚构出来的人物,完全没有真不真实一说,但考古学家却从来不觉得孙悟空是凭空想象来的,文学界也一直公认《西游记》是吴承恩对原有故事进行再加工后的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王益民馆长的结论依据又是什么?还是在于2002年他们考察了作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宝山寺,这里海拔1305米,由上庵、下庵、半岭庵三庵组成,其中上庵又分为南天门和双圣庙,双圣庙就是今天要说的重点,在这个庙里面,他们发现了孙悟空兄弟合葬神墓,并确定这是元末明初的建筑。

神墓是八字形外撇,整个墓宽2.9米,深1.3米,墓顶石是屋脊状,前面并立着两块石碑,左碑上刻着“宝峰齐天大圣神位”字样,右碑刻着“宝峰通天大圣神位”字样,并且每竖行字体的字还都不相同,石碑上还有如意卷草花纹浮雕,里面的铜像和石像赫然就是猴子的模样,还插着“金箍棒”,栩栩如生。

前面说到过《西游记》是吴承恩参考的别人的故事进行的改编,而原故事就是元代杨景贤写的杂剧《西游记》,它主要讲述的是唐僧前往西天取经的故事,其中有一段孙悟空自己说的话,交代了他的家庭背景:“小圣兄弟姊妹五人:大姊骊山老母、二姊巫山枝祗、大兄弟齐天大圣、小圣通天大圣、三弟耍耍三郞。”正与这个墓相佐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就是说这确确实实是孙悟空和他兄弟的墓,不过他兄弟被证实了,孙悟空到底的是谁,还没有得到解决,即便是这个墓穴,也只是说明了孙悟空这个形象的演变,所以关于孙悟空的原型还一直是众说纷纭、扑朔迷离,其中有几个比较靠谱的说法,大家可以参考参考,但答案自己选一个。

有说孙悟空其实是西域胡僧,西域佛教盛行,长毛和尚多,然后大家或许有口音,或许是故意,或许是习惯,就把“胡僧”喊成“猢狲”;哈尔滨师范大学有位教授认为孙悟空原型是《三藏法师传》里面,唐僧收下的胡人弟子石磐陀,其后敦煌研究院院长段文杰,根据榆林石窟壁画《唐僧取经图》印证其言论。

不过最靠谱的,还是《宋高僧传》卷三说过一个叫车奉朝,又叫释悟空的人,不仅名字都相差无几,旅程也很有意思——作为魏拓跋后嗣,他从小就聪明,又身强体壮,官拜别将,公元751年奉命送使臣回国,这位使臣的故乡就是西域罽宾国,不过到了那里之后,不知道为什么悟空就得了大病,病愈之后不知道为什么就决定出家。

唐肃宗757年悟空29岁,在迦湿弥罗国出家,号达摩驮都,从此开始了流浪的生活,在西域呆了40年,这40年间也不乏一些非常神秘诡谲的故事,比如说其中一天,他到达骨咄国城的海边,突然下起了大暴雨,而且地动山摇,海滚浪翻,大家怕得在大树下躲雨,后面是悟空潜心和上天祈求,这场雨才戛然而止。

公元790年悟空终于到了长安,带着梵文《十力经》、《十地经》和《回向轮经》,受到了唐德宗的厚待,本来还想给他赐官,但悟空更愿意继续当和尚,后来常住章敬寺,被赐号“悟空”,家人父母当然是早就不在了,但他在西域游走的这些经历,却成为了文人心中瑰丽的神话,于是他就和唐僧相遇碰撞,成了如今人人所知的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的来说,人的想象力是受到客观现实存在影响的,创作过程也是需要资料的填充的,所以悟空有原型不奇怪,只不过他当然没有了72变,没有了猴子脸面,只是一个肉体凡胎,经历了凄霜苦雨,最终获得了他的大道,这样的话,其实悟空由始至终也是一个正面的形象,依然是脚踏七彩祥云的神奇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