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往越多人参加的会议,会议的内容可能不会重要。

相反,领导办公室偷偷召开的小会议倒是十分重要。

小圈子定大事,大会议却是走排场。所有重要决议,都将在会议结束或者午餐前最后五分钟完成,中间的漫长时间,不过是走过场,练耐力。参加的人越多,会议的内容反而是在讲空话练口才,而真正重要的问题,却都在主要领导者之间召开的秘密会议中决定。这就是职场的会议定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句话特别传神,讲的就是职场这种现象:小事开大会,大事开小会,特别重要的事不开会。而且你会发现,人多的会议不重要,重要的会议人不多;解决小问题开大会,解决大问题开小会,解决关键的问题不开会,不解决问题时却老开会。归根结底一句话,会议的价值是由出席会议的人数决定的,记住,不是正比,而是反比!

汉武帝时,当时的中国有内廷与外廷之分,都是经常开会决议军国大事。但外朝摆门面,装样子,虽然文武百官上百人都参与,闹哄哄的很隆重,都觉得自己跟主角似的,其实重要的问题皇帝早就心中有数了,他们站在下面唯一能做的就是听皇帝训完话,再举手表示同意。真正有著决定作用的,是汉武帝和少数几个心腹才能参加的内廷会议。武帝要决定什么大事,就会事先把这几个人召进宫去,开个闭门小会,定定基调,统一口风,商量第二天的早朝怎么对付满大殿的那群大臣,然后就是朝会上照本宣科地演示一遍而已。

武帝开创的这一套,在中国一延续就是两千多年,后世的很多皇帝都学会了,今天的职场更是已经发扬光大,成为了一种潜规则。大会开始之前,必然是主管之间的秘密小会。所有的重要问题有了答案,再到大会上面去表演,去宣读。当然,在大会上,也不是没有争议,也并非无人出来唱几句反调,但大多数情况下,争论都是在私底下了结的,该摆平,按理都在底下摆平,私底下的交涉,无非在酒桌上,青楼中,那里,才真的是中国大人物开会议事的场所。

英国有部经典电视剧,叫做《是,首相》,里面官僚形象的代表韩弗理有句名言,说的就是这个开会商量问题的道理:一般而言,我们会提供三种选项。这三种选项无论大家选择哪一种,对我们都是最有利的,而且看上去,是经由民主原则做出的决定。韩弗理对议会后座议员的讽刺,更是充满了对开会的调侃,因为所有重要的问题,不过是他这个首相常任秘书和首相在小办公室商议决定好的,然后再拿出三个经过包装的无论怎么选都是唯一方案的选项,放到会议上去讨论。

拿到会上讲的话,讨论的议题,基本上没有不利于团结的。因此,古代官场会议就是一个程序,大事小事决定下来怎么办的程序,该怎么办,其实私下里都安排好了。不过,尽管是议一些早就定下来的事情,会上的议论依然要一本正经,表态说官话的时候,必须严格按照职场人员的地位、身份,依照等级秩序排列,谁先说,谁后说,绝对不得越级抢话。谁如果没有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办,约定好的说,就算不会当场把你驱逐,事后也没有好结果,肯定吃不了兜著走。

不只古代官场,职场亦是如此,盛行私下商议,开会走形式,过程序。每有大事,几个握著实权的巨头把事情都商量好了,开会的时候再摆出来,弱势的一方即使有意见,也成不了气候,只能忍气吞声。因此,人在职场,谁如果经常被叫去开小会,那可是受重视、有实权的证明。营养贵精不贵多,小灶有的是营养,大锅里装的却只是一些杂烩菜。如果一个人只能是随着大家旁听一下大会,从来没被领导者开过小灶,那他离在职场守得云开见月明的时间只能是遥遥无期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