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1994年,荣获台湾《中国时报》十本好书奖、香港香港“博益”15本好书奖。

1998年,荣获意大利格林扎纳·卡佛文学奖最高奖项。

2004年,荣获法兰西文学和艺术骑士勋章。

2005年,荣获中华图书特殊贡献奖。

2008年,荣获法国国际信使外国小说奖。

2018年,入选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最有影响力小说、获得“中国版权金奖”——“作品奖”。

这些令无数作家们望尘莫及的奖项,很难想象是同一部作品所获得的,但确确实实是一本仅有12万字的小说获得的。

这本小说的书名是《活着》,作者是余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13届作家榜”主榜单上,余华以1550万的版税收入,位居第二,榜单上的第一名是刘慈欣,他的《三体》版税高达1800万。

乍一看,似乎《三体》要比《活着》更值钱,但是《三体》可是足足有90余万字。

如果用字的价值来衡量的话,《三体》一个字值20块,而《活着》一个字值129块,想想都令人振奋,一个字价值100多块,这是多少作家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根据相关统计,余华的《活着》单本累计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册,这对一个作家来说,是莫大的殊荣,毕竟对于一本书来说,读者说好,才是真的好。

而销量则是评价一本书值不值得读的最佳衡量标准,毕竟书不好,谁会买呢?

至少我不会浪费时间去看一本差评如潮的书。

余华能有这番成绩,他的好友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作家莫言就曾表示:余华写的书比我少,但影响力却比我高。

那么余华的《活着》有哪些出彩的地方呢?

这个就需要细品了。

二、

说实话,《活着》这本书,我一共读了两遍,第一次读是在上大学时期,当时在学校的图书馆,无意中看到了这本《活着》,就心想着,活着就是一件简单的事,竟然也能写出来一本书?

出于好奇,便拿来读读,结果一看便一发不可收拾,我仍然记得,那时整整旷课了一个下午,便把这本书看完了。

好在,当时图书馆里看书的人并不多,没有人看见我哽咽之后通红的双眼。

那时候便已经明白了,原来活着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就像书中的主人翁福贵那样,当看着一个个至亲离他而去的时候,他活着还有什么意义?

其实他只是为了活着而活着,活着的意志,便是福贵身上唯一剩下的东西。

我第二次读这本书时,鼓起了很大的勇气,才将这本买来许久但一直没有拆封的书翻开。

但这次读却读得很慢,始终觉得书中伸出了一双看不见的手,一直在撕扯着我的内心,尽管早已经知晓了书中人物的结局,但却总希望,有奇迹出现,让福贵可以不那么惨。

经历得多了,愈发知晓了活着的不易,当一个人真正开始为生活而奔波时才会明白,活着不能仅仅只为了活着,至少我们得活出点意义来。

三、

那么《活着》这本书究竟讲了什么呢?

说来也挺简单,讲述的就是一个人一生的故事,主人翁叫福贵。

福贵从小是一个地主少爷,但是好赌成性,当然这也不全怪福贵,毕竟福贵的爹也是一位资深的赌徒,福贵爷爷留下的地就被福贵的爹输掉了一半。

到了福贵这,就更直接了,他把家里的地都给输光了,从阔少爷到穷光蛋,福贵的人生如同过山车一般跌宕,可惜没有起伏。

因为等待福贵的将是更加严厉的狂风暴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福贵败光了家产,他的父亲不久后便一命呜呼,母亲也生病了,好在他的妻子家珍一直没有离开他,不过没多久后,已经有了身孕的家珍也被她的父亲给带走了,福贵只好拉扯着女儿凤霞,照顾着母亲。

家珍还是回来了,并且为福贵生下了儿子有庆,福贵真正体会到了幸福的味道。

可是这种日子太短暂了,福贵的母亲生了重病,为了给母亲治病福贵只要去县城为母亲求医,可是没想到半路上却被抓了壮丁。

福贵这一去又是好些年,后来运气好,得以再次回到家中,可是此时他的母亲已经去世,而他的女儿也因为一场重病变成了哑巴。

而从这时起,福贵的人生悲剧将正式开始。

四、

福贵历尽千辛万苦回到了家,但家里已经物是人非,后来家珍患了重病,根本干不了重活,福贵挑起了整个家庭的重担。

看着已经长大的儿子有庆慢慢和自己熟络,福贵也很开心,后来为了让有庆上学,福贵起早贪黑。

可是他却不知道,自己亲手把有庆推向了死亡深渊。

有庆在学校很争气,后来当地的县长夫人得了重病需要输血,有庆的学校便组织献血,偏偏有庆的血型能和县长夫人的匹配上。

为了救县长夫人,黑心的医生竟把有庆活活给抽死了,为的就是能得到更多的血,当富贵偷偷埋掉有庆的时候,他究竟是怎么的一种心情?

在接下来的故事中,福贵一个个送走了身边所有的至亲。

福贵托人为女儿凤霞说媒,在城里的偏头二喜把凤险娶回了家,在凤霞生产的时候,死在了手术台上,在凤霞去世的三个月后,家珍也走了。

凤霞给二喜留下了儿子苦根,二喜是个搬运工,一边照顾儿子,一边干着体力活,可是却在一次意外中,被两排水泥板给夹死了,临死之前那声“苦根”,让人潸然泪下。

福贵从城里把无依无靠的苦根带回了乡下,可是这两人活着实在太难了,苦根甚至根本就没吃饱过饭。

苦根病了,福贵心疼他,便给他煮了一锅豆子,结果苦根却被活活撑死了……

五、

福贵生命中也有过温情,可是却被一连串的死亡撕得粉碎,回首福贵的一生,连个为他送终的人都没有,可是福贵依然坚强地活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看完这本《活着》,我们才能理解原来活着本身就很艰难,但为了延续生命就必须得艰难地活着,也正因为艰难,活着才具有深刻的含义。

原来没有比活着更美好的事,但也没有比活着更艰难的事。

读过《活着》的人,其实很难有勇气再读第二遍,这种残忍的阅读,其实一次就够了。

就好比《西雅图时报》所评价:

余华没有煽情。每一个沉重的悲剧都是痛苦的。每个人都感受到孩子死去般的麻木力量。偶尔有轻松、优美、善良的时刻……《活着》是一次残忍的阅读。余华不遗余力地展示误导的命运如何摧毁人的生活。

《活着》这本书备受读者好评,单本销量已经突破了2000万册,即便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的莫言也很难有作品能超过余华。

所以,莫言从不吝啬对余华的赞美,他曾说,余华的影响力比自己要高,而能得到来自莫言的肯定,余华也是实至名归。

余华的《活着》发表于1993年,至今已经有28年,可是其受欢迎的程度一点没有衰减,反而越来越受到欢迎,更多的年轻人也因为这本书,成为了余华的忠实读者。

包括我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