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股市短期波动受多种因素影响,并且阶段会呈现出对利空、利好放大的特征,当影响市场情绪的宏观和微观因素都逐步兑现之后,市场会进入平稳状态,然后资金会逐步回归到长期视角,用“终局”思维选择下一个主攻方向,当这个方向交易过度拥挤后会下跌,如此周而复始。本周,抱团股杀跌将进入尾声,到达区间震荡的底部区域,迎来很好的区间底部建仓波段机会。同时,以长期视角重视医美、智能驾驶等长期赛道的布局机会。

股市是一个反人性的地方,无时不刻不充满着“贪嗔痴慢疑”,越是市场极度疯狂、该卖出时候,反而涌入的人越多;越是市场极度低迷、该买入的时候,退出的人却越多,这也是为什么股市所有的顶部都放量的,而底部都是缩量的原因。

芒格说,成功的投资者需要具备多元思维模型。对于大部分投资者来说,具备这个素质是相当困难,但是至少需要具备两个思维:一是“终局”思维,二是客观思维。“终局”思维是把未来穿越到现在,判断当下该投资什么行业、什么样的企业,这是一种长期视角,也是真正的价值投资;客观思维是指摒弃我执,用宏观和微观结合的方式判断当下和未来。

在微观思维上,任何时候我们都需要判断当下的市场是处于哪个阶段?当下某个行业和股票是处于哪个阶段?

首先,从未来2—3个月的角度,鲲鹏认为指数下跌空间不大,每一次中枢的下沿附近都是一个可以低吸的位置,虽然三个月并非“终局”思维,但我们也可以把未来三个月的某一个节点作为参照物来看当下的位置是高还是低。今年7月是建党100周年,在此之前,稳定是最重要的,这是一个重要的“终局思维”。

第二,自去年10月之后,指数的起起伏伏基本由“机构抱团股”左右。当下我们认为的抱团股就是“茅指数”成分股,或者是各个行业的龙头,但其实所谓的“机构抱团股”在过去几年曾经几度变幻。

“机构抱团股”,最初不叫这个名字,在2017年的时候,A股市场出现了核心资产的概念,直至去年10月份“茅指数”的概念出现后,才出现了“机构抱团股”的名字。从2017年开始,“核心资产”的涵义历经数次变幻,从2017年的上证50,到2019年的新基建、半导体然后到2020年医疗、医药、白酒直至各个行业的龙头。


过去5年以来,每一次机构抱团股都会瓦解,但是过不了多久又会找个方向继续抱团,除了2018年的单边下跌行情,每一年都会出现一个超级主题或者是抱团方向。

去年的“机构抱团股”与2017年以上证50为首的“核心资产”概念很类似,因为这二者都会极大的影响指数走势,不同的是,4年前的上证50指数主要是金融、地产占主导,而当下机构抱团的行业非常分散,所以对市场情绪的扰动更大一些。

当下机构抱团股到底处于哪一个阶段?下跌的尾声,大区间震荡的开始。过往几次机构抱团方向瓦解后,板块的整体下跌时间大概是1个半月——两个月不等,质地的好的品种大概下跌1个月左右就进入区间震荡,质地一般的大概下跌两个多月时间开始进入区间震荡。

本轮“茅指数”见顶时间是2月18号,也就是春节后第一天,最低点是3月25号,历时26个交易日、36个自然日,整体下跌23.15%,这个跌幅和时间与过往半导体、医药行业抱团瓦解后的最大跌幅以及从高点到最低点所用时间差不多。

3月25号之后茅指数开启反弹,从上周二开始二次回调,鲲鹏认为是这次回调是指数整体区间震荡的开始,并非再次开启新一轮下跌。本周下半周,有不少茅指数中的成分股甚至会迎来一个很好的买点,因为这次回调之后,有一些股票已经形成了一个大级别的下跌背驰买点,比如昨天有业绩报大增、股价却出现了大跌的股票,这种股票其实是很好的介入时机,因为在技术上出现了大的背驰买点,在基本面上又因市场情绪的原因被错杀,是难得的“捡漏”机会。

当所有人都开始建议回避“抱团股”的时候,鲲鹏哥反而认为“抱团股”在下半周将迎来极佳的建仓时机,因为这是区间震荡的低点。回头看看去年3月份后半导体行业龙头股的走势——大落大起,虽然仍然是大区间震荡,直至现在还是区间震荡,但是这个区间震荡的振幅空间够大,买在低点不亚于一波趋势行情。

机会来临时,往往大多数人不知道是机会;风险来临时,大部分人会无视风险。这一切都源于主观的情绪化判断,没有客观的方法体系。

喜欢鲲鹏哥的内容,请在右下角点赞、“在看”和转发支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免责声明:本资讯内容仅供参考,不应作为投资决策的唯一参考因素,不代表所供职单位观点。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未经授权,禁止摘编、复制及建立镜像等任何使用。如需转载请联系我们,并注明作者及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