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不少民营企业开始进入交班阶段,随着上一代的退出,第二代逐渐走上台前。

像杨国强把碧桂园交给了杨惠妍、孙宏斌把融创交给了孙喆一、福耀玻璃董事长曹德旺的儿子曹晖接棒全球最大的汽车玻璃供应商等,当然也有有像任正非的二女儿姚安娜的,在生日高调宣布进军娱乐圈。

实际上,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留意到,姚安娜这类的二代,是占多数,接班问题是家族企业面临的普遍难题,中国的家族企业占全部私企85%左右,但上交有调研报告显示,不愿接班的子女占8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给你5亿上20次当,干不好就回万达上班。”

最典型的例子,是王思聪手握5亿零花钱出道,在2019年身家达到50亿。但之后熊猫互娱产生20亿元债务,王思聪自立门户之路走不通了,随即选择和父亲王健林成立新的投资公司。

在此之前,王思聪跟王健林都表现得对彼此不太服气。一个是军事化管理起家的地产企业家,一个是多年西方教育的,自我意识很强的商业才俊。

王思聪的创业是做投资,并且以兴趣为导向的,以互联网为主赛道,基本都是游戏和体育类。最典型的安林是重组IG电竞战队并拿到了佳绩,成立熊猫直播、建立香蕉计划培养女团和女主播。在某些角度来说,国内的电竞和直播行业在王思聪的推动下,才获得圈外的资本关注。

“现在她(宏胜)的利润率比我(娃哈哈)还高”。

另一个例子,是野心十足的宗馥莉。宗馥莉从小就被当作继承人培养,留学回国后直接参与娃哈哈的管理,风格直接、效率至上,过去曾在许多问题上父女分歧很大,最后基本以宗庆后的让步:“先按你说的去做。”

宗馥莉正在给中年娃哈哈注入年轻、破圈的创新元素,例如盲盒品牌泡泡玛特合作,把潮玩IP“DIMOO”搬上瓶身,推出了全球首款“盲水”;在B站的线下活动,分别以AD钙奶为主元素,打造了“未成年的大人国”和“大人国异世界”的展台;还迎来了第三位代言人许光汉。

宗庆后多少是以女儿为傲的,他曾在公开场合多次为女儿点赞,但宗馥莉却表示:“对我来说,我不想做个继承者。我不想去继承一家公司,但是我可以去拥有它。如果我做得成功的话,我希望能够去并购娃哈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企二代往往意味着矛盾的身份和背景,一方面企二代起点更高,资源和机会更多另一方面面对的压力也更大。

所以,中国企业家的第二代接力者们如何接好班,将是一个有趣的话题。

实际上,以海外的家族企业诸多情形来看,家族企业最有可能出现的问题,是发生在企业内部的问题:

一方面,组织不合理,企业内由于存在过多亲属,一些部门责任心下降,降低了公司效率;另一方面,体系不健全,未经严格培养的企二代担任公司高层,在重大决策和企业遇到挑战时也会面临极大的挑战,还可能引发斗争,产生内耗。

借鉴外国的经验,如果能建立“监事会—董事会—公司管理层”的的结构,各司其职,才能健康平稳发展。

首先可以采用创业式接班的模式:

每个行业的生命周期都会被科技化、全球化、金融化大幅压缩,企二代甚至不需要考虑“守业”的问题:只有不断创新突破,在创业中接班,才有可能生存下来。

像韩国三星的李健熙从父亲手中接班时,三星只是一家韩国二线企业。李健熙没有利用三星在韩国政府、资金、品牌等巨大优势强化垄断地位,反而把这家以贸易、食品传统行业为主的韩国本土企业转变为电子、生物科技的多元化跨国集团,相继超越了索尼、诺基亚等巨头。

其次是颠覆式创新:

正如方便面企业不是被竞争对手打败的,而是被外卖打败的,对既有产业的颠覆往往来自看不见的地方,也就是说,企二代的接班并不意味着固守上一代的创业基础,与其等别人颠覆,还不如自己推动变革创新。

像LVMH集团最初是通过收购了长期亏损的博萨克集团,在重组后走上并购模式,路易威登、纪梵希、宝格丽、Kenzo、Loewe等,最终成为全球奢侈品巨头。

最后是战略性投资:

所谓的“投资”是战略性投资,而并非财务性投资。有可能企二代不愿意接班或者没有经营企业的能力,管理层可以通过投资来补充家族人力资本的不足,通过与有能力的创业家合资、合作,而更好地增值。

像著名的瓦伦堡家族,就是通过成功投资企业而闻名,包括ABB、北欧航空、爱立信和阿斯利康等,此外,还有跟李嘉诚合资的电信公司Three。瓦伦堡家族会用最好的待遇聘请人才并委以重任。

因为瓦伦堡家族认为,只有让老钱骑上经济发展最快的行业白马,才能实现家族基业的长青。所以瓦伦堡家族内部成员,只做无可替代的事情,成员不在任何一家控股或参股公司任职,只会做好股东和董事,制定战略、进行审计监督,让最优秀的人去创造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某种程度上,企二代的成长发展将影响着中国民营经济的走向,如何交班成为大多数民营企业头顶上的问号。

喜欢可以点个赞!更多商业观察在商道童言(Innovationcases)!

如何从管理学的角度理解“内卷”?

创业公司需要制定战略吗?

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应该是技术还是管理?

数字化背景的精益管理数字化?

新冠疫情留给公司管理者们的五个思考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