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两者关系如何?没有两者,路就是书。”出自余秋雨的《文化苦旅》。在余秋雨看来,认知与行动是相辅相成的,认知是行动的开始,而行动又能促成认知的提升。余秋雨在创作《文化苦旅》时,踏遍我国的大江南北。

诸如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的都江堰、文人骚客云集的杭州古城、众象朝揖的承德避暑山庄等。除此之外,余秋雨的足迹还遍布世界的各个角落。在“世界之旅”中,余秋雨带领读者寻觅外来文明的踪迹,感受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北欧文化带来的影响与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通过中外对比,让国人全面认识到世界的广阔与精彩,同时深刻了解到中华文化相比于外来文化存在的优势与不足。在“人生之旅”里,余秋雨用真实的笔触描写了他在亲眼目睹及经历的痛苦往事:父亲被关、三叔割腕、岳父被批判、全家濒临死亡边缘。

这些不堪回首的过往都曾促使余秋雨放下笔杆、离开文坛。然而,出于对文学创作的热情与喜爱,他选择无视谩骂与诽谤,再度执笔写下对整个世界与人生的看法。在绝大多数人眼中,余秋雨是我国极具个人特色的散文大家,他笔下的作品风格唯美、文笔细腻、情节动人。

而不少人爱屋及乌,认为余秋雨是一位性格沉稳、气质朴素且温和善良的作家。不过,著名主持人、评论人梁宏达曾一针见血地点明余秋雨本人极度虚伪。此外,余秋雨在文坛以及网络上也备受争议,这是为何?难道曾经红极一时的散文大师终究要跌落神坛了吗?

知行合一的散文大家

余秋雨是当代著名的散文家与文化学者,他的创作风格别具一格,散文以大格局、高境界著称,赢得了无数读者的热爱与追捧。自散文诞生之初,便受到了战乱等客观环境的束缚,始终处于低靡、消沉的状态。直至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散文才被注入新的血液与灵魂,成为社会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

其中,余秋雨对散文发展的贡献不可估量。在散文热席卷中国的上个世纪末,不同类型的散文接踵而来,而余秋雨则独辟蹊径,将散文与历史文化相结合,为散文铺上一层带有文化底蕴的色彩,令国人对文化产生了好感与探索的欲望,为散文在文坛上开辟出一条光明的康庄大道。

余秋雨并不会空洞或毫无依据地评论历史文化、历史人物,而是会将每一个想法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中去。人到中年时,余秋雨早就深刻地领悟到了世间的悲欢离合,便想通过文化旅游去了解每一个风景名胜背后的精彩故事,并解读每一个历史人物生命中的悲欣交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秋雨曾担任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他擅长将戏剧冲突引入散文创作中,令散文具有与小说相同的跌宕起伏,又不缺散文本身的形散神聚。此外,余秋雨还将时事政治与散文相结合,对散文创作进行反复创新,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模式。

余秋雨散文的弊端

余秋雨将“情”与“理”融合地恰到好处,用直白真实的语言描绘最晦涩难懂的哲学理论,是一位伟大的文化建设者。然而,余秋雨的文章仍然存在缺陷与不足。例如,其一,在创作素材的选择上,余秋雨大都选择历史文化领域的材料,极少从现实生活中选择,导致读者阅读时缺乏真实感。

其二,情感表达过于夸张。在许多散文的言语表达上,余秋雨总是控制不住情感的宣泄,往往为了抒情而抒情,导致抒情泛滥的现象出现。其三,《文化苦旅》并未实现新的突破,仍旧停留在“苦”上。而“苦”的更深层次则是悲,但作者并未在“悲”上花太多笔墨。

其四,散文的表达方式过于单一。《文化苦旅》中的呈现出的状态表达就略显单调。综上,余秋雨在散文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然而他的散文还是存在自身的局限性,可见文学家的学习应当贯穿终身,哪怕功成名就之时,依然要丰富知识的宽度与广度。

接二连三的丑闻事件

除了散文创作方面的缺陷与不足外,余秋雨还被卷入众多纠纷与丑闻。例如,汶川地震期间,余秋雨发表了一篇名为《含泪劝告请愿灾民》的文章。余秋雨含泪劝说乞求严惩豆腐渣校舍的负责人的村民们,声称逝者已逝,他们的灵魂早已沉睡安歇,且不可再生事端,否则死者无法在地底下得到安宁。

此文一经发表,便引发了网络上的广泛热议。网友们纷纷认为余秋雨完全站在官僚主义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毫无对民众的同情心,丧失了最基本的公德心。最后,余秋雨的“含泪劝说”也被讽刺为含着鳄鱼的眼泪,披着羊皮的狼,极尽虚伪。自此以后,余秋雨多了一个“余眼泪”的外号。

汶川地震期间,余秋雨在公开场合表示自己会独立捐赠三所图书馆,但由于图书馆的书籍与物资全部由余秋雨一人操办,导致诈捐的传闻始终存在。《北京文学》的编辑萧夏林质疑余秋雨捐赠的赈灾款项绝对不超过6万元,远远低于他曾经承诺的救灾捐款。

经此一事,网友将余秋雨列入“诈捐门”里,还将其定性为劣迹斑斑的公众人物。除了轰动整个文学界的“余眼泪事件”与“诈捐门事件”外,余秋雨还被卷入“首富事件”、“深圳别墅事件”、“大师事件”等,每一件丑闻都会令其身败名裂、跌落神坛。

此外,余秋雨还处理不好个人的感情生活。余秋雨的妻子、著名的表演艺术家马兰曾在社交平台上发表了余秋雨婚内出轨、与其他女作家有不正当关系的声明。一时间,余秋雨遭受了来自四面八方的讽刺与谩骂,甚至有网友建议余秋雨离开文学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综上,余秋雨这几年一直在质疑与谩骂中度过,早已跌落神坛。不过,余秋雨的身上虽然存在不少污点,但他的才华不能跟随污点一起被磨灭,我们应当客观、全面地去看待余秋雨,而不是盲目地跟风去抹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