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昏里的男孩》,十二则短篇,互不关联,但风格比较一致。

作品虽然均创作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但很多现象、很多感受依然是闷头一棍、猛烈一击,总之,很多时候,读着读着,我会停下来、楞一会儿,让自己平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余华,一如既往地爱用四字短语,貌似絮叨的文风自成一派,有时令我想起王小波,也不知他俩到底谁影响了谁,抑或是别的伟大作家比如毛姆、加缪之类的影响了他们二位。伟大的作家都是用文字致敬与相爱的。

越往下读,越觉得余华的这些短篇,有一种非常奇异的特质。他始终用一种极超现实的方式,无论是文字的风格还是情节的架构,荒诞离奇、无常诡异,但每一篇却又毫无例外地反映现实,并且是现实得不能再现实。

余华的短篇第一次读,生活中的切面在作者笔下是栩栩如生,在作者的构思与剖析中,体会人生百态,爱恨情仇,快意如风。每篇故事或多或少的感受与思考,集结于此,权做感受笔记。

《空中爆炸》,少年成为男人,女孩成为女人,组建起一个小家庭,生儿育女,看似平淡平凡的生活,想要平安、安稳地度过一生,实非易事。真正走过的人,才能明白平凡的一生,也是幸福且真实的。

偶尔会怀念年少轻狂的状态,仗剑天涯的梦想,现在把与朋友之间玻璃杯碰撞的声音,看作梦想破碎的声音,数落着内人的种种不是,觉得不应该。为了家庭,我们都做了牺牲,男人放弃尊严为那几两碎银,女人放弃温柔为那家庭安稳,谁不是用力的活着,用力的想要度过平稳的一生。

《蹦蹦跳跳的游戏》,不幸不不幸或有不同,但是不幸的结果是千篇一律的。自己以为的不幸,或许在别人眼里正是万幸,小男孩的生命与林德顺的双腿,我想失去双腿定然比失去生命能更好一点。原来,治愈痛苦者,是更大的痛苦。

《为什么没有音乐》,君子一怒为红颜,更何况是自己的老婆。马儿的卑微,低到尘埃里卑微,让人心疼又心寒。

想想当下,女人的强势崛起,男人的日渐衰弱,痛的是两个人,时代变了,我们的生活也变了,可是我们面对这样的社会现实,都是摸着石头过河,谁能做到拿捏自如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为什么要结婚》,坏事里有好事,好事里有坏事,所以得意不可忘形,失意不可自弃。

婚姻生活里的男男女女,因为爱会更加幸福,因为爱也会失了分寸,婚姻的难正是在于分寸的把握。

人毕竟是个体的存在,生是不得不来到这个世间,死是不得不告别这个世间,所谓相知相守的缘分,本质则是携手共度一段时光。如果人生有不死的、珍贵的东西,私以为是独立的人格,有趣的灵魂。

《阑尾》,而今一代的年轻人,能自力更生的恐怕只有少数,对于父母老一辈的人,我们是不是阑尾,恐怕只有我们自己心里清楚。

常在河边走,哪有不湿鞋,作者笔下的父亲,种瓜得瓜种豆得豆,这样的儿子,这样的父亲,因果相连。我们都要为人父母,能否把儿女培养成为一个有用有情怀的人,不得而知,但是认识到,培养好子女的道路千辛万苦,得不辞劳苦。

《我没有自己的名字》,生活很苦,一颗糖就够了,哪怕有毒。苦太多了,就容易丧失理智,饥不择食,最终受伤的还是自己,可谓苦苦相逼。

我们整日忙忙碌碌,唯唯诺诺,事事用心,把自己深深地包裹起来,只为在这拥挤的世间讨得一份生活,可自己还是那个自己吗?身体偿还的罪,灵魂是否安然?

《炎热的夏天》,女人心海底针,女人的另一面让男人后背发凉,这样勾心斗角的活着,好累。

《在桥上》,惊雷起于无声处。男人不想要孩子,或者女人不想要孩子,那真的是有事儿了。文中妻子善良温顺,丈夫冷漠决绝,发生这样的事,想要思考原因,答案都是男人的混蛋。两个人若不是相爱相亲,却走在了一起,那是两个人的悲剧,受伤的往往也是两个人,做一回恶人,也许伤得浅一点,长痛不如短痛。

《他们的儿子》,时代不同了,生活习惯改变了,可是勤俭持家的传统不会变。不当家不知柴米油盐贵,一个人真正的成熟,应该不仅是成熟的身体,更应该是思想的自由,经济的独立。在这个社会上立足,只有自己承担起自己,承担起家庭的责任,才能真正的直面现实,象牙塔里的梦迟早会破,但愿年轻的孩子能在梦想破碎之时,有能力安然抽身以迎接社会的挑战。

有句老话,爱是向下传递的。为人父母者,对子女的爱毫无保留,为人子女者,知父母者几何?子女真正理解了父母,读懂了父母,理解了生活,读懂了社会,只怕是自己做了父母之后。

也曾一度为金钱无比苦恼,无底线地搜刮着父母,因为自己举步维艰。现在认识到金钱的重要性,也理解了男人为几两碎银的隐忍,理解了物质女人的脆弱。总之我承认,钱能解决很多问题,那么赚钱则是非常重要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人的胜利》,女人的胜利是感性的,不能以理性的得失来判定,否则女人依然没有胜利。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女人赢在了当下。

生活的插曲构成悲欢离合,遇到问题,他人嘴里的长长短短大可听听作罢,作为承受的主体,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结果才是最需要明确的,受他人的蛊惑怂恿,自己也就成了提线木偶。

《黄昏里的男孩》,无能的男人,被剃头匠偷走了老婆,从此对偷的行为敏感且残忍,在悲剧的生活之上再加一个悲剧的人格,所谓祸不单行大抵如此吧。

当上帝打算拯救一个可怜的男人时,男人亲手关闭了那扇门,把自己继续推向那深渊,走不出来的人生,真的就永远定格在过去的某一刻了,行尸走肉的生命不值得。

黄昏里的男孩,不就是黄昏里的男人吗?生命虽然健在,但是灵魂已入黄昏,一只脚已踏入坟场。

《朋友》,你掏钱请人吃饭,来的不一定都是朋友,你露宿街头,来的一定是朋友,也有可能一个人都没有来。朋友的问题,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来去随缘,自己才是自己最大的靠山。

爱看热闹的市井小民,看热闹不嫌事大的冷漠路人,都是冷血的杀手,真正的当事人是被架起来烤的尸体,懂他的心理的只有面前对手,所以惺惺相惜的人,不分敌我,只看血性。

余华的短篇小说也是写尽了人世间的冷暖酸甜,当然主要写的还是暴力,冷漠,猜疑,无奈等等反面。

读过余华的《许三观卖血记》,《活着》,《兄弟》,这次读了他的中篇小说《黄昏里的男孩》。深感作者文字朴实,甚至有时候还很粗狂,但却在这些朴素粗犷的文字中,向读者向世人毫不留情地展现了一个非常真实的现状。

假如你不是他同时代的人,也许,你会感到他的作品荒诞难以理解。但作为同时代的人读他的作品,就仿佛自己的人生重新活了一遍,太真实,没有丝毫的违和感。通过一个个小人物的故事,每篇都在暗喻和鞭挞着社会的阴暗、畸形以及暴戾。

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不要重蹈覆辙,不要走回头路。难得的多产的好作家,感谢他用小说的方式记录了那个时代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