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我来说,写影评本来是件蛮享受的事,既可以回味剧情,又可以印证心迹。但往日轻盈在《第十一回》面前失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第十一回》海报

首映当天,我在广州市中心的影院买了夜场,和零星的观众一起看完了这部两个小时的电影,困意盎然,迷迷糊糊回家睡了。电梯里,一堆小情侣在议论,“你看懂了吗?”“有点意思,但有点压抑。”

直到起笔写这篇文章,我才知道,原来我错过了一组超长彩蛋。本以为剧情片不兴这套,那是漫威电影喜欢的把戏,于是慨然接受了戛然而止的结局。

回来梳理了一下思路,和看过的朋友讨论剧情,差点吵了起来:

对人物的看法几乎悖反,对主题的理解众说纷纭。

我看到的是陈建斌从无我到有我,是花好月圆;她看到的是爱情才是主题核心,春夏是戏痴,设计了一场自杀局。

我说电影是荒诞喜剧,她说是黑色悲剧。

不禁疑惑,我们这看的是同一部电影吗?

于是,怀着凝重的心情,近乎拉片般地去影院看了第二遍,出来之后释然了,这就是《第十一回》追求的效果:陈建斌在冒犯观众。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五年前的《一个勺子》,陈建斌第一次做导演用黑色幽默小试牛刀,五年后,第二部长片《第十一回》,高级感令陌生的观众惊掉下巴。他抹除了惯常的上帝视角,执意让观众费解,迫使观众思考,要的效果就是“一千个观众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就像影片的戏中戏里,大鹏饰演的导演胡昆汀宣称的那样:咱们这个戏里有东西!

是什么东西呢?也没明说,观众自己品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老马的妻子金财铃(周迅 饰)

陈建斌在接受采访时多次谈到,影片内容其实只有十回,第十一回是留给观众的:“观众走出影厅,带着自己的想法走进生活,开始属于自己的电影。”

你问我为啥要絮絮叨叨讲这么多影片外的事?

是因为我在贯彻导演的意图,将自己的观影体验融于影片本身,构成名副其实的“第十一回”。

当前的中国商业电影,扁平化叙事大行其道,电影离生活越来越远,成为娱乐时代的“样板戏”。

现今的观众习惯了精致的文化快餐,笑点、爽点、痛点、泪点指哪打哪,《第十一回》突然搞了个“自助”,必然引起消化不良。

陈建斌的作品是一个另类,从五年前的《一个勺子》开始,追求的就是思忖再三、会心一笑的观影体验。《第十一回》喜剧片的外壳下,是极其严肃的文学性探讨,在近年华语片中实属罕见。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金豆豆(窦靖童饰)告诉老马一个秘密

每条支线都可延伸,每个角色都有故事,整部电影犹如小径分叉的花园,层层嵌套又相互勾连。

故事有点戏剧化,但尚在情理之中,并非飞来横祸乱加戏那种。但戏剧风格加重了影片的荒诞感,对白时而非常生活化,简直就是小市民生活的复刻;一会儿又很不接地气,文绉绉的,俨然朗诵名著剧本。

这也让此片评分高开低走,从豆瓣8.3跌到了7.5,观众直呼看不懂。

▲《第十一回》目前豆瓣评分7.5

这恐怕还是要归因于导演本人深厚的戏剧功底,在陈建斌成为《甄嬛传》里的四郎而广为人知之前,他最自豪的身份是话剧演员,搞的还是先锋话剧,比如著名的《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

故事线讲了一个“寻找真相”的过程:

30年前一桩拖拉机杀人案被市话剧团改编成舞台剧《刹车杀人》,马福礼(陈建斌饰)是当年的“罪犯”,轧死了在车底偷情的自己老婆赵凤霞和隔壁村青年李建设。

旧事重提让他的生活再起波澜。老马决定阻止话剧排演。

在一次次与话剧社的斗争中,“真相”浮出水面,但所有人的生活都被卷入未知境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我们可以以舞台排练的五次打断串起主线剧情:

第一次叫停来自当事人老马,理由是“我没杀人“,刹车坏了,自己是为了面子承认杀人的,要求“你们能不能按我说的给改改?”可他人微言轻,剧团没搭理他。

第二次叫停来自死者家属屁哥,理由是“你们不能毁了我哥的名声”,并且出手阔绰,用20万赞助费成功改戏,可是只动了“狗男女”设定,让他哥李建设成功洗白,老马照常是剧本里的“杀人犯”。

第三次叫停来自剧团看门大爷苟也武,他在老马的撺掇下多管闲事,扮演起作风警察,抒发小人物的怨气。可是毕竟是酒壮怂人胆,第二天乖乖当众念了一篇自我检讨。

▲剧团看门大爷苟也武大闹剧场后当众念检讨

第四次叫停来自领导,市领导看过“女人强奸男人”的剧情后,忆起李建设就是个二流子,指责他们玩弄历史。结果又要改剧本,彻底激化了导演和演员们的矛盾,演员撂挑子不演了。

第五次叫停来自老马的悍妻,周迅饰演的金财铃,仗着“身孕”以死相逼,直指导演和女主个人作风有问题,搞得团长焦头烂额,只得停拍。

▲金财铃(周迅 饰)叫停舞台排练

到此时,拖拉机杀人案成了罗生门,剧团迷失在迷雾重重的真相中。

再看老马家这边的支线剧情:

首次尝试中年悍妻角色的周迅和首次出演电影的窦靖童都贡献了惊艳的表演。女儿金多多(窦靖童饰)的意外怀孕,让这个家庭陷入风波,周迅代女生育以保全女儿的名声,而老马的“杀人犯”身份又成为金多多生育的障碍,最后他选择给自己开一张“死亡证明”,来让未出世的“小马”获得清白。

▲老马家的支线剧情跌宕起伏,金多多(窦靖童 饰)意外怀孕,金财铃(周迅 饰)将枕头塞进衣服里假装怀孕,企图“帮女儿生育”

这期间,多多一方面从妈妈身上理解了生育的意义,另一方面在老马的感化下愿意重新融入了家庭。她悄悄打了胎,但不忍戳破老马对好日子的幻梦,就干脆也垫上了枕头。妈妈无意中发现了但没有说破,共同编织起爱的谎言。

彩蛋中,夫妻二人赢了枕头大战的比赛,接受采访时说“枕头就是小马,小马就是枕头”,像极了小人物的日子,虚虚实实,真真假假,难得糊涂。

工整的章回体结构下,两条线索犬牙交互,从“自我”出发的一个个人物陷入认同混乱,不得不重新校准“自我”,成为了在to be 和not to be间徘徊的哈姆雷特。

片中有两个没有“自我”的人,一个是老马,一个是贾梅怡(春夏饰)。

前者已经被生活打磨得没有棱角,只在为别人而活;后者迷失在舞台上,分不清角色和现实。

看第一遍的时候,我最同情老马,一个老实巴交的好人,人善被人欺,听风就是雨。

他面对监视器屏幕,斥责自己那句“老马,你冒犯了!人家是在谈恋爱。”——可悲又可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中多次面对着监视器屏幕的老马

明明是妻子出轨,给他戴了绿帽子,结果却成了他不明不白“强奸了别人的自我,冒犯了别人的爱情”,这一幕荒诞得令人心酸。

如今社会到处是“自我”的人,几乎每一个人都在张扬个性,强调“自我”的边界,而老马,一个没有“自我”的可怜人,不说谎,不迁怒,却被他人的“自我”挤压,活成了一碗碎豆花。

老马没有自我。

三十年前,为了“保全面子”而冒认杀人罪,入狱十五载。三十年后,为了“找回尊严”,试图平冤昭雪:他不过是外界观念的容器,老马的口头禅就是“就按你说的办”。

他为什么成了“杀人犯”?

因为那个年代面子比啥都重,自己老婆和别人“搞破鞋”,他脸上挂不住承认自己替天行道。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他为什么去话剧团改戏?

律师(王学兵饰)和他说,人为什么要活着?是为了尊严。所以我们要行动,夺回尊严。

他去寻求屁哥(贾冰饰)的支持,屁哥一会儿搬出佛祖,让他相信因果,懂得放下;一会儿又抬出耶稣,让他忍耐,获得救赎;最后告诉他,科学证明没有自我,要解脱,人到最后不过就是一张死亡证明,还是复印的。

剧团团长(于谦饰)劝老马:那是一出戏啊!那么认真干嘛。

老马现学现卖,也搞来一张死亡证明,回去跟女儿多多说:作为杀人犯的那个老马已经死了!

自己做的豆花,有人说咸了,有人说淡了,老马纳闷了:到底是咸了还是淡了?其实这问题没人说得清。

但别人的意见,老马都相信,有求必应。

视觉语言也在反复强调这一点:镜子与监视器的意象反复出现,在暗示别的角色都是在镜子中确认自我的膨胀,只有老马对着监视器显示屏审视自我的缺席。

▲影片中反复利用镜子进行暗示

老马家里有一面大镜子,照出老婆的强悍,女儿的叛逆,就是照不出老马。

导演说要有信念,他有样学样,也挂在嘴边。

妻子说:反正不管怎样,只要咱们活着,日子就会好起来的。老马回答说:咱们会幸福的,要有信念。

▲老马和妻子在摩的后厢看刻有小马名字的印章

可他的信念就是活着,方向就是道路,未来形同现在。

老马与其说是一个形象饱满、逻辑自洽的人物,不如说是一类人的化身,他们善良朴实,他们也人云亦云,他们良知未泯,他们也逆来顺受。

他们时而为了保全面子掩盖真相,又时而为了捍卫尊严追寻真相,但他们实际上并不那么关心真相。只要真相不妨碍他们活下去,添油加醋没关系,颠倒黑白可以忍。

他们只是为了关系中的角色活着,老马在摩的后厢里跟妻子说:“我们现在不就是为了他们活着吗?我们自己还有什么可活的呢。”

▲“我们现在不就是为了他们活着吗?我们自己还有什么可活的呢。”

这类人就叫老百姓。

所以尽管老马窝囊,我们仍对其充满理解和同情。

因为我们自己已经不知不觉活成了老马的样子。谁能说这样的生活不是一场戏呢?

在我们身处的年代,“为自己而活”已经成了不言自明的真理。可是陈建斌在借这部电影发问:我们真的能为自己而话吗?我们又如何为自己而活?

看第二遍的时候,我又开始同情导演胡昆汀(大鹏饰),他确实矫情、花心、平庸、怯懦,可是他对艺术有一股倔强的迷恋,就像他抱怨的“我就想拍个戏到底冒犯了谁?”,正是这股劲让他释放了真我,拥抱了爱情。

▲影片中的剧场导演胡昆汀(大鹏 饰)

但回头一想,他的叙述可靠吗?他老婆(宋佳饰)是善茬儿吗?他到底是净身出户拥抱真爱,还是被逼无奈、就坡下驴了?

同样的困惑出现在贾梅怡身上,但这个人物的“不可靠叙述”成了全片的一抹亮色。

一开始,新演员贾梅怡很困惑,“我不知道赵凤霞的样子,演出来不就是我自己吗?”,导演胡昆汀信誓旦旦地对她说:“你要相信戏剧的力量,你会变成赵凤霞的。”

▲影片中的剧场演员贾梅怡(春夏 饰)

最后,她找回来物证拖拉机,笃定地相信“我就是赵凤霞”。

也许是献身艺术,也许是献身爱情,最终是一个离真相最远的演员发现了“真相”。

最后一个版本的“真相”杀伤力也最大,来自从未出场的李建设和赵凤霞。

这对亡灵从一开始就被活着的人百般编排:到底是勾引,还是耍流氓?到底是两情相悦,还是生米熟饭?死无对证的感情只能任人评说。

直到表姐的证词出现:他们真心相爱。原来被棒打鸳鸯后,赵凤霞用结婚来惩罚自己,李建设用不结婚来惩罚自己。

也回答了贾梅怡最大的疑问:在那个年代,为什么明知道驾驶室有人,还要在车底做那样的事?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最终的版本描绘了惊心动魄的真爱:李建设在拖拉机下躺了三天三夜,在车底刻上了结婚证“自愿结婚,永结同心”,那是他爱的宣言,是在那个年代里他唯一能做的抗争。他执意要带赵凤霞去车底看,结果不幸双双殒命,成全了意外的殉情。

李建设考上了大学,却还想着赵凤霞,他说自己这辈子都不结婚,这份纯情令人心碎,也直指荒唐的年代:连他们自己都觉得自己获得幸福是不对的、不道德的。

但整段都朦胧得令人难以置信。

且不说找到一辆三十年前出事的拖拉机概率有多大,那幕拖拉机在舞台上溜车,老马也出现在驾驶室,到底是挥之不去的梦魇,还是重蹈覆辙的悲剧?为何市领导断言的小混混摇身一变成了纯情的大学生?

▲时隔三十年,老马再次出现在拖拉机上

回头再想,这所谓“真相”还是不可靠,结婚证的字样会不会是贾梅怡刻上去的?

证人表姐没出场,李建设和赵凤霞的故事也是借贾梅怡之口说出的,这难道不可能是一个被“戏痴”浪漫化过的故事吗?她用缝合历史的方式表达了自己对爱的追求。

结局本就令人困惑,彩蛋则加剧了谜团。如果不是叙事功力不够,我们只能相信,这是陈建斌蓄意为之。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俗话又说,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但《第十一回》讨论的是,眼见也不一定为实,调查了也不一定有发言权。

没有真相,是因为我们只会看到我们想看到的东西。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如果说历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那舞台则是取悦各方的娼妓。贾梅怡的成长无异于在说:创作必然面对杂音,若要真诚地面对艺术,就不得不真诚地面对历史。

这也许并非创作者的本意,却是被逼着走入的窄门。

一代人的自我取决于一代人的精神食粮。

如果今天我们还在用“破鞋”、“举报”来评价复杂的人物,用片中的话说:这和三十年前有什么两样?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正如电影最初的名字叫《如是你闻》,充满民间文学质感,全片就像故事会,就是那种你听说的事儿。

陈建斌将现代文学中的不可靠叙事技法玩得炉火纯青,每个人物都有A面,也可能有B面,纷繁的解读也就由此而来,俨然用电影排演戈夫曼的《日常生活中的自我呈现》。

既然否定了唯一的真理观,我们也只好变得包容,就像这篇影评又何尝不是一种“如是你闻”呢?

案件有定论,电影有结局,生活则不,一旦你卷入生活,就是随时随地漾开的一地鸡毛。吊诡的是,表演者劝观众要分清艺术和现实,自己却要迷失在角色之中去发现真相,这是戏剧致命的魅力。

▲电影《第十一回》剧照

看完《第十一回》,有人莞尔一笑,有人彻骨悲凉,有人满腹狐疑,有人一声长叹。至于创作者想表达什么?其实电影一开头就告诉你了——

“生存还是毁灭?他的脚在松开刹车那一瞬间在想什么?挣扎,犹豫,痛苦,愤怒,他的脚在狂喜,他的脚在哈哈大笑,但是他的内心在流泪在抽搐在哭泣。他意识到自己在杀人吗?这就是复杂的人性,这就是艺术上的思辨性。戏不是生活本身,它是一面镜子,它反映出人与人的关系、人与时代的关系、人与生活的关系。要把艺术还给世界,把世界还给人,把人还给他们自己。人人都是哈姆雷特,他就是马家沟村的哈姆雷特。”

有人把生活演成了戏,有人把戏过成了生活,假作真时真亦假。人生这场大戏,你到第几回了?

虽有一定的观影门槛,但几乎可以肯定,这是一部难得的佳作,陈建斌从此跨入华语电影最具原创风格的导演之列。

如果你连这篇文章都能看完,没有理由不去看《第十一回》:

去看吧/
你们将不会看到电影/
你们的观看乐趣将不会得到满足/
你们将不会看到电影/
这里并没有电影 /
你们将会看到一出没有娱乐的戏剧/
迷人的、庞大的、深刻的、自由的戏剧。

作者 | 曹柠

编辑 | 何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