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山之中西洋江穿流而过,造就了板蚌乡美丽的自然风光,富饶的生态资源。这里气候炎热,适宜发展热区种植产业,吸引了许多水果种植大户到来,他们在板蚌的产业发展道路上留下许多华丽的篇章,留下感人的故事,他们以奋进者、追梦者的姿态,在板蚌乡村振兴的这篇文章里,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而幸志芳,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洋江美景
沃柑与辛志芳

一个大胆的想法:走进大山深处种植沃柑。从亲戚家回去之后,她辗转难眠,满脑子都是滚圆橙黄的沃柑,一个大胆的想法出现在她的脑海里:放弃现有的事业,走进大山种植沃柑,发展沃柑产业。这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女人有着丰富的人生经历,19岁开始创业,开过饭店、做过农产品收购、跑过客运、开过宾馆,比起同龄人,她已算事业有成,但她并不甘于此,丰富的人生经历,让她有了更多的想法和更大的格局,她觉得守着宾馆过日子,太平淡,不是她想要的人生。她将走进大山种植沃柑的想法告诉家人,但并没有得到支持,但她心中已经种下了理想的种子,种子已生根发芽,无法改变。2017年末,她毅然决然的放弃宾馆事业,来到板蚌大山深处,带着梦想,发展沃柑产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颗追求上进的心:实现沃柑种植技术从“门外汉”变“专家”。沃柑,是柑橘类的杂交品种,属于高端类水果,从选苗、种植、施肥、打药、修枝、除草、选果等,均需要专业技术,但对于幸志芳来说,她虽然涉足过很多领域,但对搞种植这一块,她是第一次。可想而知,在种植管理的过程中,只能摸着石头过河,一点一点去学。她向身边的沃柑种植户学习,他们怎么种怎么管理,她就学着怎么种怎么管理,同时,还加入到全国各地的沃柑种植交流群中,向群里面的专家、有种植经验的群友请教,还外出广西、堂上等地进行参观和考察。凭着一颗乐观积极,追求上进的心,不断的学习,不断的实践,如今,沃柑种植的流程,她了然于心,对种植管理技术,施肥配比,她能随口就来,俨然是沃柑管理种植方面的“老手”“专家”。

一次次以身作则亲示范:带领群众增收致富。在沃柑基地周边的村组,大部分为壮、苗族群众,有条件、有能力的群众均到广东、浙江一带务工,在家的均是上有老、下有小,思想、视野不够开拓的群众。刚开始时,他们宁愿在坐在墙根晒太阳,也不愿意到基地务工增加收入,一是害怕到基地吃苦,二是害怕做了工领不到工资,在这样的情况下,幸志芳不气馁,她自己身先士卒,率先示范带动,她每天起早贪黑,在基地里忙碌:种苗、打药、施肥、除草、修枝等她都亲自动手,给群众做示范,让群众认识到,像这样苦的活计,她一个女人都能够做,那我们也能够做到。到基地务工的群众,她耐心的教,甚至手把手的教。务工结束,及时将工钱结付给群众,刚开始,只有一两个群众到基地来务工,后来逐渐多了起来,如今她不用到村寨中去请,也经常有群众到基地来询问有没有活计可做。基地日用工量在10个以上,每年用工量达3000余个,120元/天/人,年需支付工钱36万余元,长期到基地务工的群众,年收入超过万元,不出乡就能在家门口就业,不但鼓了自己的“腰包”,还顾了家,实现务工与家庭“两手抓、两不误”。

生长旺盛的沃柑

一生理想:在农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嫁出去的那天开始,我就一直想涉农,在农业上有一番作为,在农业上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幸志芳说,“做农业一直是自己的梦想”。如今,她在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道路上奋斗不息,一步步的向梦想靠近。做农业,很辛苦、风险巨大,这是很多种植户的心声。气候、降水、市场等不确定因素密切影响着种植收益,“天灾”“人祸”都能够让种植户瞬间一无所有,高风险使很多原来开展农业的种植户都转型做其他行业,幸志芳能坚持不放弃且在农业上有所作为难能可贵。如今,在国家大力支持农村、农业发展,促进乡村振兴的大背景下,从事农业工作将迎来更大的舞台,迎来新的挑战和机遇,每个涉农者都有广阔的发展空间,能够在农业这个舞台上实现自己的才华。幸志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板蚌乡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道路上一往直前,带领着群众增收致富,努力为村集体经济创造收入,积极树立板蚌乡产业兴旺的典型示范做出贡献,也充实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辛志芳的沃柑基地

供稿:张鸿、作者:王跃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