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箦青狮,是溧阳市竹箦镇前马七斗桥村的一种传统舞蹈,始于清光绪年间,至今已有 130 多年。

竹箦前马七斗桥青狮的道具有绣球一只,仿狮皮一张。狮头,实木雕刻,口能张合,眼能转动,活灵活现;狮皮,将麻丝染成青色,编成狮毛状,缝在一块厚实的布面上。由16位穿红裤的青壮年组队表演,个个既能舞狮又能鼓乐,表演时可不断替换。两人组合一只狮子,一人舞狮头,一人舞狮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73年,前马青狮舞在溧阳县灯光球场表演。

青狮队每到一村表演,由该村一位长者端红漆方盘,青狮队跟着方盘逐户拜年,在主家门前或厅堂表演,每户主家都要拿出糕饼、压岁钱等放在方盘内。有新婚夫妇家要请青狮到床上打滚,以示吉祥如意,早生贵子。有大户人家将礼物悬挂厅堂高处,是为青狮高跳,寓意高升。此乃“朝门头”。每当下午或夜晚,青狮队在该村土场上“跳团场”。先是跳平地,由青狮与持绣球者三人上场,展示前空翻、后空翻、蜈蚣弹跳、滚绣球等技巧,能翻出七十二个“跟斗”不重样。跳平地时,场中放一张八仙桌,桌中间放一张长板凳,凳面放一碗水,青狮表演时窜桌、窜凳,碗中水纹丝不溢。接着跳高台。青狮从“一桌”或盘或跳上“二桌”,然后上“三桌半”“五桌半”,乃至“七桌半”。一张张八仙桌垒起高高的台,台上加长凳,表演“姜太公钓鱼”“佛烧一炷香”“雪花盖顶”等高难度动作技巧,使整场表演和气氛达到高潮。然后,青狮从高台上往下盘,在第三张八仙桌上,如猛虎下山般往下跳,落地时打滚扑腾,最后以“蜻蜓走路”的技巧绕场一周,是为向观众致意,整场表演结束。青狮表演时,依锣鼓节奏默契配合,其动作灵巧,神态逼真,栩栩如生。

▲前马青狮舞在大型节庆活动中表演

早年,前马七斗桥青狮以技巧闻名城乡,溧阳乃至周边地区都前往习艺。每年正月初一,各地青狮队都敲锣打鼓到七斗桥向师傅拜年。1934年大旱,溧阳灾民四出逃荒,七斗桥村民带着锣鼓道具到上海滩跳狮子,以卖艺求生计,跳进了“大世界”,轰动了上海滩。而后又从昆山、苏州、常熟、无锡等地,一路跳着回家。1952 年,苏南区民族体育表演大会在无锡举办,七斗桥青狮队代表溧阳参加表演,荣获表演大会唯一的一面奖旗。近年来,竹箦青狮常活跃在各类大型节庆活动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