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清理河道开垦万顷荒地;“李悝变法”鼓励商贸使魏国府库充盈;“乐羊灭中山”楔入赵国连接东部领地;“翟角廪丘救赵”击败齐国受封为诸侯;“阴晋之战”吴起败秦国拓河西五百里;魏国在经济、政治、战略与军事全面崛起,魏文侯在战国最先称霸中原。

《史记》与《荀子》均提到吴起严格选拔“魏武卒”,能否认定吴起就是“魏武卒”的缔造者呢?本文回顾吴起与魏武侯,剖析魏武卒的缔造者究竟是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武卒最早的记载当属《吴子》,但可查史籍实为《荀子》,战国后期唯有赵国可与秦国抗衡,楚国临武君前往赵国共议应对之策,名儒荀子精通兵法亦参与这场辩论,留下后世著名的《议兵》便提到魏武卒。

很多人断章取义,用其证明魏武卒选拔之精良,但笔者所看到的是荀子后面的定论,这是造成魏国财政紧缩的亡国之兵。

荀子《议兵》只是以魏武卒举例,重税之下搜刮民财,符合荀子儒家身份,以民众为本的理念,《议兵》也是以仁德阐述战争的胜负,言论也不具备客观性,其所阐述“故齐之技击不可以遇魏氏之武卒,魏氏之武卒不可以遇秦之锐士”但三个兵种理论上就没有相遇过。

战国四大精锐按照时间线排序,魏武卒战国初期魏文侯晚期打造重装步兵,齐威王时招募奇能异士形成齐技击,继而是商鞅变法军功授爵诞生秦锐士,最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组建赵边骑。

齐技击据说从齐庄公时便已招募,《管子》记述劝谏齐桓公重法令及奖励将士,未明确记载成军或参与战争只能视作亲随护卫,“田氏代齐”巩固统治消耗精力,且受制于魏惠王称霸中原,齐威王四年(公元前354年)桂陵之战,齐威王十六年(公元前341年)马陵之战,甚至楚国出兵徐州齐技击均未出现,佐证齐技击的诞生时间。

齐技击与魏武卒相似,均以重赏和官爵及土地为基础,齐威王时依托鱼盐之利国富民强,以孙膑计谋重创魏国使齐国称霸中原,有更多精力打造齐国精锐步兵齐技击,重赏之下必有勇夫,齐国勇武志士通过加入技击,技击公认单兵作战能力最强,至齐愍王时常年征战使齐技击精锐折损,而“乐毅五国伐齐”后齐技击退出历史舞台。

《汉书》明确记载“齐愍以技击强”,证明以雇佣形式存在的技击,是经过长期的积累与制度完善,才最终在齐愍王时期达到军团建制,齐威王时仅奠定其雏形,却难与魏武卒正面交锋,魏国马陵之战后无力供养魏武卒,也就难以如荀子所说正面交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秦国自商鞅变法崛起,但商鞅变法有很多弊端,如主军事次农商秦国本就积弱更掏空府库积蓄,何况商鞅所变之法过于严苛与秦国传统相悖逆,最终秦国延续全民皆兵的军事制度,至于爵位乃是虚衔土地全靠掠夺,也许商鞅有打造精锐步兵的想法,却受限国力直到秦惠文王时期实现。

魏惠王挑起霸业战争率先称王,险些灭亡韩国与赵国结怨极深,被齐威王两次击败而元气大伤,却迁至大梁使统治核心东移,秦惠文王抓住千机带领秦国开拓,连战连捷吞并魏国黄河以西全部疆域,公元前318年的“修鱼之战”斩首赵魏韩联军8万,秦锐士之名传遍列国亦载入史籍。

此后秦国愈发强大,未有单独优抚秦锐士的记载,秦灭六国仍是全民皆兵状态,可知秦锐士是所有秦军统称,而非单独精锐军团的称谓,军功授爵激励秦军勇往直前,呈现对东方六国的威逼之势,而魏惠王晚期魏武卒已不复存在,齐国远隔千里未遣精锐入秦作战,时间与地域都限制交锋。

荀子以后世的角度,以战场功绩和影响力做指标,用数据比较三支军队的强弱,魏武卒、齐技击与秦锐士,三支军队并未真正交战过。

魏武卒,若是魏国之兵皆称“武卒”,那吴起所率之兵,称之为魏武卒也通顺,但依照《荀子》所载,武卒是募兵选拔制,考核难度堪称百里选一,那么魏武卒的创建人,很可能并非兵圣吴起。

第一,吴起来到魏国并被魏文侯重用,至少22年时间基本待在河西之地,但河西驻军不过3万,民众移民约20万,本土即便也有20余万,总数才不过50万人,百里挑一的话,河西魏武卒仅有5000人,够军团级的规模却不足以维系魏国军事防御,同时若放宽标准便不符合“精锐”之名。

第二,《吴子兵法》记载,以嘉奖有功将士方式,“行之三年,秦人兴师,临于西河,魏士闻之,不待吏令,介胄而奋击之者以万数。”即便文言文,语义解释繁多,但仍能明确看出,吴起河西之兵多是应招之士,否则如《荀子》所说,脱离生产的专职军人,必须长期集中且服从军令。

第三,吴起与魏武侯的关系复杂,吴起对魏武侯多次劝谏忠心赤诚,魏武侯表面采纳却安插亲族制衡,吴起回绝婚事担心迫害逃离魏国,魏武侯受谗言未化解吴起忧虑,魏武侯很难将倾国之财打造的精锐“魏武卒”交由吴起掌管,吴起赴楚国后魏国魏武卒训练并未停止最终约数万规模。

综合而言,答案已经呼之欲出,所谓“魏武卒”极有可能是魏武侯的精锐私军,魏武(侯),之卒。

魏氏作为三家分晋的始作俑者,魏武侯自然明白,军权对国家的重要程度,所以对权利丝毫不肯放松,魏国之所以会衰落,很大程度上源于提拔宗室勋贵,断绝真正贤良的上升通道,因此如吴起、商鞅、张仪等才会为他国效力,反过来使魏国遭到削弱,可谓自尝苦果。

魏武侯的愿望是称霸中原,在位时魏武卒定员超过3万人,在魏惠王时更高达7万,另外还有30万常规军,只有魏武卒的选拔范围,扩展到整个魏国,那么400万人口的魏国,才能整合出如此数量的精锐,所以魏武侯才是幕后真正的推动者。

当然,魏武侯即便打造精锐,也难以凡事亲力亲为,以吴起倔强而要强的性格,必然会主动参与其中,甚至有可能训练第一批魏武卒,《吴子》也对此有明确记载,吴起向魏武侯建言,打造“忠勇、擅走”者,聚兵为军,无论是训练之法,还是奖励之策都能看到吴起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魏武卒是已知战国时代,创建时间最久,知名度最大的重装步兵军团,但其真正参与的战事,并没有明确的记载,即便如此不可否认,魏武侯时期,魏国几乎对所有国家开战,且保证胜多败少的优异战绩,魏武卒必然居功至伟。

魏武侯再结三晋同盟击败强楚,夺取军事重镇大梁;由吴起率领反击秦国的阴晋之战,使魏国纵横关中;魏国协助卫国多次击败赵国,割占河东大片土地;魏国再救燕国击败齐国,后又败齐于林狐伐至博陵。

魏武卒有过难以企及的辉煌,但也如《荀子》所言“数年而衰”,至魏惠王时,魏国虽然兵势达到巅峰,却再难以获得更大的战绩,反而在列国的联合打击下衰落,“马陵之战”就是魏武卒的悲情落幕。

参考文献:《吴子兵法》《荀子》《管子》《汉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