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1月3日下午5:30,釜谷里的无名高地响起了声势浩大的冲锋号角声。离目的地只有十多米远的联合国军一个营和几辆重型坦克吓得顿时掉头逃跑。但他们的背后其实只有志愿军七名战士。七名战士坚守阵地一昼夜,为大部队赢得时间,歼灭了美联军“王牌部队”——莱福兵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七名战士吓跑了联合国军部队?不,是那个冲锋号角声。那么究竟是谁吹响的这冲锋号角声?这号角有何魔力能吓跑联合国军一个营?且听笔者道来。

志愿军第39军第116师第347团7连司号员郑起。

郑起是黑龙江人。他两岁时,父亲病死,母亲改嫁,自己只能跟着爷爷四处讨饭。13岁时爷爷去世。常年缺饭吃的郑起只有165的身高,14岁时体重还不到100斤。

1946年,奉命去百祥镇剿匪的东北民主联军救助了快饿死的郑起,心酸的负责人决定让他加入部队。部队条件再差不至于饿死。后郑起多次公开表示:感谢党和毛主席,是人民军队救了自己。

郑起加入部队后得到了“三八大盖枪”,但这枪比他个子都高。后来选择兵种,知道自己年龄、身高、体力都不占优势的郑起决定当司号员,虽不能亲自杀敌,也可在战场上鼓舞士气。

为了学吹军号,不识字的郑起日复一日背诵练习,向教官讨教。才三个月,郑起就将冲锋号、集合号等十几种号谱牢记于心,他的号角声能响彻云霄。

1948年,辽沈战役开始,郑起所在部队奉命到辽宁省锦州市义县作战。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郑起收到首长命令:吹冲锋号,让所有人能听到,扬我军军威,从气势上压制敌人。郑起立刻爬上一栋高房屋顶,待首长一声令下,立刻吹响冲锋号,部队也随着冲锋号向敌人攻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响亮的冲锋号扬我军军威,敌人竟恼羞成怒,向郑起发射炮弹。郑起被一枚炮弹击中,从2m多高屋顶摔下。军医简单包扎后,立刻将他转往朝阳市。担架队的人日夜奔波,才两天就赶到了朝阳市。

最后郑起被抢救回来了。在养伤期间,郑起多次询问医生,自己是否还能继续吹军号。医生让他放心。等郑起回部队时,战斗已胜利。但就在那场战斗中,他所在连队幸存者只有21人。

1950年12月31日,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开始。1月1日,郑起所在的志愿军第39军116师奉命向汉城方向攻击,直插釜谷里,切断敌军退路。1月3日凌晨3点,七连83名官兵(包括郑起)接到上级命令:攻占釜谷里北面某高地。

该高地守军负隅顽抗,七连付出惨重代价(指导员、副连长牺牲,连长身负重伤后伤重牺牲)才拿下高地。连长牺牲前反复叮嘱他们,一定要守住阵地。郑起拿起连长手枪,暂代连长,喊道:“大家听我指挥!人在阵地在!”此时七连仅剩26人。

该高地是联合国军撤退的必经之路。为了打通这个逃生通道,联合国军开始对无名高地疯狂发起进攻。郑起和25名战士拼死抵抗。敌人的火力很猛,郑起鼓励战士们:“我们把敌人打下去,为毛主席争光!”

打退敌人第三次疯狂进攻,全连只剩17名战士。打退敌人第四次进攻,全连只剩11名战士。打退敌人第五、第六次进攻,全连只剩7名战士。

下午3:10,敌军派出一个营和八辆坦克又一次发起了进攻,郑起和另外六名战士毫不退缩,拿起机枪向敌人扫射。等到5:30时,枪支弹药快要耗完了,而敌军已经离山头还不到20m了。在这危急关头,像文章开头描述一样:郑起站了起来,吹响冲锋号角。

声音洪亮,气势蓬勃的号叫声击溃了敌军的心理,敌军立刻抱头逃窜,被后续赶到的志愿军437团主力包围攻击。

郑起率领七连仅剩的六名战士守住了高地!

登上阵地的437团团长询问:是谁在此指挥?郑起立刻行军礼:“司号员郑起!”团长十分佩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郑起当时并不知道:自己面对的可是“莱福枪团”,那可是英军的王牌!他还以为就是配备了几架坦克的普通的营。

曾放狠话“我们团的战斗力可以顶上中国一个师或一个军”的“莱福枪团”团长奥斯特绝没想到,在釜谷里一战,自己的六次进攻居然还没拿下一个小高地,最后反被拖住了手脚。

多年后,美联军总司令李奇微在某书中曾写道:志愿军的号角声有种特殊魔力,它一响起,共产党军队便不要命地扑向联军,联军定会溃败。

其实不是号角声有魔力,有魔力的是志愿军的信仰和军魂!

战斗结束后,郑起被授予“二级战斗英雄”的称号。一年后,作为志愿军代表的郑起去北京参观国庆观礼。在这之前,郑起接到了一张请柬,内容是邀请他前往中南海赴宴,落款人居然是毛泽东!郑起激动不已。

郑起的座位与毛主席的座位只隔了一张桌子。不断为自己打气的郑起,最终鼓足勇气,向毛主席敬酒。当毛主席得知郑起是刚从前线回来的志愿军代表时,立刻放下酒杯,拉起郑起的手表示亲切的慰问。郑起在抗美援朝中用过的那支号角,现在静静躺在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向人们诉说它经过的沧桑岁月。

谨以此文纪念毛主席、郑起,祭奠那些为国捐躯的志愿军战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