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几天,朋友跟我说了一件令她很揪心的事。

有天晚上,她到女儿房间送水果,女儿头都没抬,说放桌子上就行了。

后来晚了,她怕女儿肚子饿,于是又倒了杯牛奶送过去,可没想到当她第二次进入女儿房间时,女儿却满脸不耐烦地冲她说:

“你是不是犯贱啊,为什么总是要打扰我!”

听到女儿这么说,当时她的心仿佛被针扎了般,难受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而且,这种情况已不是第一次。

有次她看女儿穿得少,大冬天的,她害怕孩子感冒了,便拿起衣服要给孩子穿上,没想到女儿一把推开,叫嚣着:我说了不穿,不要来烦我,滚开。

朋友说到这里,泪如雨下:

明明她费尽心思养孩子,甘心付出,全力托举,可为什么累死却得不到孩子的尊重?

我叹了口气,孩子对妈妈如此不尊重确实不对,作为家长,肯定是要严加管教。可仔细想想,孩子成为今天的模样,又何尝不是她平常对孩子的娇纵造成的呢?

李玫瑾教授曾经说过:“孩子的很多问题都是家长造就的,家长的问题若不解决,孩子的问题也解决不了。”

孩子不尊重父母,原因并没有出在孩子身上,而是来自父母的教育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实上,生活中对父母出言不逊,甚至大打出手的孩子并非个例。

武汉一名十几岁的女孩,仅仅因为母亲上错了地铁,便对妈妈接连踹了6脚,态度十分凶狠。

可面对女儿的“连环攻击”,这位妈妈不仅没有批评孩子,也没有出手教训孩子,还不停地安慰女孩,让她别生气。

河北14岁的男孩小宇,因为妈妈不让他看电视,便对妈妈拳打脚踢,打得妈妈全身淤青,后经医院诊断其左小腿骨折。

可被询问为什么没有对孩子的行为报警处理,爸爸却说:“孩子在叛逆期,给一个机会。”

受伤的妈妈也选择了隐忍:“家丑不可外扬。”

通过他们的态度,似乎可以看到这些孩子从小到大的每一个瞬间:

第一次撒泼哭闹,第一次辱骂长辈,第一次出手打父母……每次孩子做出不合适的举动时,父母的反应不是阻止与训诫,而是任其发展。

正是父母一次次的娇惯,终于把孩子养成不守规矩、没有礼义廉耻、不懂尊重父母的白眼狼。

家庭教育中,若纵容、溺爱、无底线的容忍、无原则、万事顺从,这些关键词在父母的行为中频繁出现,不仅养不出感恩的孩子,还会毁了父母的后半生。

一名当记者的网友,曾分享过一个真实案例:35岁的儿子向父母要钱未果竟然扬言要砍死父母,吓得老夫妻敢紧报了警。

在采访中,老夫妻老泪纵横:从小到大,为了儿子过得舒心,他们总是竭尽所能,从物质上给予儿子最好的一切。

可未想到,百依百顺换来的却是儿子的自私懒惰。大学毕业后,他一直不肯工作,心安理得在家啃老已十多年,这次就因为拿不出钱给他买新手机,儿子竟然扬言要砍死父母……

一手宠大的儿子,长大后却成了疯狂“吸血”、榨干自己的蛀虫,实在令人唏嘘。

畸形的纵容,只会让孩子自私任性,最后养出的是无法无天、目无尊长的逆子。

家长必读讲堂小古老师说过:父母对孩子的溺爱,是喂给孩子的一剂毒药,会毁掉孩子的未来。

被溺爱的孩子,他们不明白父母的爱子心切和良苦用心,所以也不会对父母产生感激之情,长大了更不会平等地回报父母。

父母的教育,总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自己的孩子。你越是溺爱孩子,就越容易养出不懂尊重和感恩的孩子来。

在微博上,看过一位网友的故事。

女孩从小就热爱阅读,爱看古典小说、历史书籍,却常常遭到父亲的反对和阻拦。

有一次,她因为考试没考好,父亲怒不可遏,竟把她的课外书全部都烧毁了。女孩坦言,那一刻,她心如死灰,绝望得就像失去了灵魂一样。

后来高考,她一心想学古典文学,但父亲又觉得文科就业难,非逼着她改志愿,填了当时热门的金融专业。

可女孩对金融根本没有兴趣,每天上课都疲惫不堪,最终因为学习压力过大,多门考试不及格,退学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她恨极了父亲,几次要与父亲脱离关系,加上多年内心的压抑,甚至想到过轻生……

生活中,很多父母打着“为你好”的旗子,不顾孩子的意愿插手孩子的选择,以为这样孩子就能成才。

殊不知,控制型教育,会使孩子变得沮丧和焦躁,影响他们的自尊,进而对父母产生反感和深深的绝望。

在心理学上,这种“单方面施与”被称为“非爱行为”。心理专家认为,长期感受不到爱与尊重的孩子,也学不会尊敬别人,反而更容易误入歧途。

韩国校长李柳南,虽在教育界极负盛名,却曾说:“我是最成功的老师,却是一个被子女视如仇敌的失败母亲。”

原来,为了孩子能够出人头地,身为母亲的李柳南一直充当着控制者、监视者还有统治者的角色。

“妈妈叫你做就做,哪来这么多话?给我照做就是了!”李柳南用这样的方式强迫孩子服从命令,就像恐怖的军队组织一样。

得知儿子社团活动选择了街舞社,她勃然大怒、软硬兼施,想尽一切方式将他换到了读书会。

更过分的是,看到女儿喜欢漫画书,她觉得是“不务正业”,竟擅自搜了女儿的房间,找到漫画书后,火冒三丈的她,把女儿狠狠训斥了一通。

最终,儿子患上社交恐惧症,女儿情绪失控,甚至自残,一双儿女全都选择了退学,整天在家“吃睡躺”。

后来,李柳南痛定思痛,并在不断反省中渐渐学会放手,让子女自己选择自己的人生,结果奇迹出现了:

女儿考上了美国大学的心理学系,成为了唯一一个成绩拿全A的留学生;儿子也考上了大学,并立志成为一名作家。

更重要的是,儿女们开始尊重她,给她写感谢信,信中多次表达了对母亲的感谢,让他们有机会做自己喜欢的事。

心理学家许添盛曾这样诠释亲子关系的问题根源:

一切“问题”都根源于,父母用控制代替尊重,用命令代替启发,用怀疑代替信任,让孩子的生命找不到出路,找不到爱。

父母对孩子真正的爱,从来都是一场得体而不失温暖的退出。

当孩子被尊重,拥有了健康的人格,自然会对父母多一份理解,多一份尊重。

心理学上有个慨念叫“吸收性心智”,是指儿童无意识的记忆力,吸收环境并加以适应以形成人格的能力。

换句话说,如果孩子是一张白纸,父母就是那只画笔,孩子的行为更容易受到成长家庭氛围的影响。

那么,究竟怎样的父母能养出懂尊重的孩子?

1.懂得立规矩的父母

近两年,郭麒麟可谓是火出圈了,演电视剧、参加综艺,他的高情商、谦逊、聪明受到观众热捧。

然而真正令人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处处表现出对长辈尊重的那份教养。

作为一个星二代,其实很容易恃宠而骄,然而,郭德纲对他的教育却非常严厉。从小,郭德纲给他定下了很多规矩,特别是对待长辈,必须懂得尊重:

见到长辈要说您,在家不能说脏字、跷二郎腿;师兄来了必须站起来打招呼,并且要端茶倒水; 师兄们跟父亲谈话,他是小辈必须站着听,还得安安静静;就连跟长辈打电话,也要站着打……

虽然有些严苛,但正因为有这样严格的家教,郭麒麟从小待人接物就谦恭有礼,这让他懂得谦虚低调,成长中走得踏实而平稳。

学习尊重他人,是孩子一生中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课程。

懂得立规矩的家庭,才能让孩子拥有真正的教养和正确的三观,才能真正学会尊重他人。

2.懂得肯定、鼓励孩子的父母

综艺《青春环游记》里,节目组曾将嘉宾的父母聚集起来,举办了一期名为“亲友联欢会”的活动。

在节目中,一向以幽默著称的杨迪突然跪谢父母,令无数人动容。

这一跪不仅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恩,更多的是对父母的尊敬之情。

因为,正是父母对他几十年如一日的鼓励与支持,才让相貌平平的他在舞台上大放异彩。

就像杨迪对父母说的那样:“你们从来没有阻碍我,想要做的所有事情。你们永远都是鼓励我。你们让我觉得我真的很优秀。”

心理学上有一种现象叫做:积极权威期待。

意思是,如果你想一个人变得优秀,那你就肯定并鼓励他。正是父母的不断肯定,让杨迪相信自己真的很优秀,才不断地努力,最终实现了人生的梦想。

优秀的孩子,离不开父母的肯定。只有从小被父母肯定,孩子才会一辈子尊敬与感恩父母。

3.言行一致,做好榜样的父母

我的一位同事,最近很头疼。她说孩子越来越喜欢顶嘴,还对她出言不逊,后来去她家做客,发现情况是这样的:

孩子在写作业,同事坐在一边看电视,时不时瞄两眼孩子,发现孩子在开小差,立刻训斥孩子:“能不能专心点?快写作业!”

孩子不服气地说:“你有什么资格说我?凭什么我要写作业,你却可以看电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现实生活中,很多家长都是用“双重标准”要求孩子和自己:

比如不许孩子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却天天追剧打游戏; 要求孩子每天早睡早起,自己却熬夜睡懒觉; 要求孩子爱读书,自己却从来不学习……

有句话这么说:孩子永远不会乖乖听大人的话,但他们一定会模仿大人。

诚如所言,真正能够赢得孩子尊重和信任的父母,一定会注意自己的言行,不断努力提升自我,用一个好榜样赢得孩子的尊重。

每个家长都希望孩子成为尊重父母、人格健全、有所成就的人。

但很多时候,我们爱的理念扭曲、爱的能力缺乏、爱的方式错误,会硬生生把对孩子的爱,变成难以愈合的伤害。

心理学家温尼科特说:

你如果想让小婴儿最终发育成既健康独立又合群的成年人,你就一定要给他一个好的开始,这个好的开始就是“爱”。

但这种爱,不是溺爱,不是控制,而是尊重与认可,放手让孩子尝试追逐自己的梦想;

这种爱,是给孩子足够的自由,又能约束他的行为,为他立规矩做人生指引。

这种爱,是用榜样的力量,让孩子潜移默化中长成父母所期待的样子。

也唯有这样的爱,才能真正融进孩子的生命,让他们懂得尊重他人,学会感恩,成为独立又温暖的人。

作者| 罗云霞,多平台签约作者,用心写字的射手座女生。

主播| 韩丹,原广播节目主持人,视频号:韩丹下午茶。

图片| 视觉中国

音乐| 《Journey Of The Child》

为什么要让孩子

参与到家庭的事务中呢

这背后其实有三个重要的道理

快点进下方视频号了解吧

记得点赞+关注哦!

▼点击下方卡片 发现更多美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