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常把自己比作小草,小草能生在高山、峡谷,河溪旁,峭壁上,它以不同的方式,为大地献出自己的翠绿。——史光枉

很多人都梦想着做英雄,将自己的生命价值发挥到极致。但英雄路过的时候,也得有人坐在路边鼓掌。

平凡的人在平凡岗位,不一定究其一生都是“平凡”的,总有人始终保持着认真负责的态度、辛勤勉励的作风,在一日复一日的简单且重复的工作中,释放出自己最大的光芒。

香港大学82岁的名誉院士袁苏妹就是如此。她没有丰厚的学识,甚至一生只认识5个字。也没有给港大做过巨额捐资,连到香港都是为了逃难。但她在港大辛勤工作的44年,却将慈母的角色带进了港大,这让她逐渐成为港大一届届师生的精神慰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港大学堂灵魂人物

1927年,袁苏妹出生于广东东莞一个贫穷的渔民家庭。当时没有人能够想到82年后她会得到精英人士专属的香港大学荣誉院士头衔。

袁苏妹还年幼的时候,常常能看到父亲离开家里到海上打渔的身影。尽管他非常勤劳,但受限于收入的单一和不稳定,家里总是连饭都不能经常吃饱。袁苏妹更是很难有接受学习的机会。

后来,对他们家庭生活打击更大的事情来了。战争的爆发,打破了平静的生活。为了保全一家人的性命,袁苏妹的父亲决定带着他们背井离乡,一路逃难到了香港。

初到香港的袁家人,可以说是处在了香港社会的底层。他们没有什么文化,到了繁华的大城市也只能依靠从事基层工作来谋取生计。

袁苏妹的父亲开始在一个菜市场里卖鱼,吃苦耐劳、真诚待人的他很快带着一家在香港立住了脚。后来袁苏妹通过父亲结识了一个年轻的小伙子,他是一个厨师,和袁苏妹的年纪还差不多。

两个年轻人在袁苏妹父亲的介绍下,开始了往来。很快,袁苏妹嫁给了他,并因为他在家里排行第三的原因,开始被称为三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57年,袁苏妹的丈夫得到了香港大学食堂的工作机会,袁苏妹就跟着他到了港大食堂,从服务员做起。自此,开始了她在港大44年的工作生涯

袁苏妹在任何岗位上都非常勤劳、认真和负责,不管是一开始的服务员,还是后来的助理厨师、厨师、宿舍保洁员,她都在这些平凡的岗位上将自己的工作做到了极致。

她在完成工作的时候,不单单是为了得到工资养家糊口,更多的是,她将这些工作作为了自己的价值所在。所以,她将慈母的角色带进了港大,每一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她的关注和关怀。

袁苏妹做饭很好吃,对学生也有着很好的耐心和爱。遇到考试前半夜背书的港大学子,她会特地留下来煲上一罐莲子鸡汤,给他们补脑。

遇到病倒的学生,她还会特地坐车到外面抓药,有的时候是一瓶药油、一剂中药,有的时候是几个小时煎出来的一碗凉茶。而这些她从来不向学生收费,总是从自己的工资里拿。

袁苏妹不怎么出食堂,但她能知道学校的很多事情。很多学生会专门跑到食堂来找她聊天。她是学生们的树洞和情感导师,也是大学堂球队另类的拉拉队员

男孩子会跟她倾诉自己的烦恼,女孩子也会将心中的烦闷说与她听,她总是很好地把自己摆在倾听者的位置上,认真耐心地听他们讲完自己的故事,再用自己的阅历跟他们讲上一些朴素的道理,有的时候也会请上一杯可乐,让他们把不开心的事情忘掉。

而大学堂球队的比赛结果,她也总是很快就知道。不管输赢,她都会准备最拿手的菜远牛河或马豆糕,来迎接球队的孩子。

很多学生总能够记得食堂里袁苏妹的样子,他们从她这里消散了离家的苦闷,也从她这里获得了走向社会的勇气。而袁苏妹总是温和地看着他们走进校园,也温和地看着他们离开校园。

1970年左右,袁苏妹因为心脏问题装上了起搏器,不适合继续在食堂里工作了。但她很快就适应了另一个角色,那就是大学堂的清洁工。扫地、拖地、打扫卫生,这些简单的、不起眼的工作到了她手里,总能让人看出不一般的成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袁苏妹打扫后的大学堂,总是时刻保持着干净整洁。有的时候学生在饭堂里开起派对,总是要到凌晨两三点才结束,袁苏妹总是不催促不抱怨,安静地等在一边,在派对结束后才独自清理地板上的啤酒、零食和污渍,哪怕这个时间早已过了她的下班点。

很多学子直到后来,都还能回忆起这个凌晨饭堂里独自打扫地驼背老人的身影。

获港大名誉院士称号

对于港大学子来说,或许他们离开学校后,会成为各行各业的优秀精英,受到很多人的称赞和敬仰,但只有“三嫂”袁苏妹,会在他们迷惑不安的青年时代,给他们最无微不至的关怀。三嫂,是一代又一代港大学子青春记忆里,最温暖的一部分。

不知何时起,袁苏妹开始出现在港大大学堂“迎新教材”里

在名为“宿舍历史”的课程中,在每年新生都要学习宿舍之歌里,有这么一句歌词,足以道尽港大和学子们对三嫂袁苏妹的敬爱:“大学堂有三宝,旋转铜梯、四不像雕塑和三嫂。”

而对于袁苏妹来说,这就已经非常足够了。她44年来的所作所为,不过也是遵循自己的内心,能够赢得这些孩子的尊重和喜爱,已经是她人生中最光辉的成就了。

但出乎袁苏妹意料的是,港大对她的爱重并没有止步于此。

2009年6月,82岁的袁苏妹迎来了更特别的荣誉。站在面对600多人的颁奖台前,袁苏妹被授予了香港大学荣誉院士头衔。而在这之前,只有对香港大学有重大贡献的精英人士能够获此殊荣。

“三嫂”袁苏妹接受颁奖的时候,台下不管是白了头发的港大旧生还是政商知名校友都忍不住欢呼雀跃,热泪盈眶。

多年来他们频繁向校方提议给袁苏妹颁发荣誉院士衔,直到2009年1月,周兆平副校长亲自作出提名并得到全票通过后,他们才终于给了这位“妈妈”最大的回馈

为了照顾听不懂英文的袁苏妹,整个颁奖典礼第一次使用了中文和粤语。其中,给三嫂袁苏妹的颁奖词中有这么一句话:“很多人知道,大学堂有三宝:铜梯、四不像和三嫂。三个宝贝搬不动,移不走,三嫂永远是大学堂之宝,亦是香港大学之宝。”

极尽哀荣

2017年,90岁的三嫂袁苏妹与世长辞,引发香港各界怀念追思。

香港大学的官方主页第一时间放上了她的照片进行深切悼念,并配字“永远怀念您”,港大校长也在个人主页对这位90岁的平民院士送别,感谢“她为港大留下光辉传承”。

在香港大学公布了三嫂袁苏妹去世的消息后,很多从香港大学毕业的政商名流和学生都纷纷发文怀念,而知道其事迹的普通的民众也都留言“一路走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结:

三嫂袁苏妹一生没有接受多少教育,就连字也只识得五个,但她却用一生的辛勤努力和美好品德,书写了平凡之人的不平凡,即便她永远离开人世间,她的故事也永远不会消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