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喜剧的内核,一定是悲剧;戴面具的小丑,最擅长逗乐。所以我们才能笑着说出,那些最悲伤的故事。才能把最沉重的现实与生活,用最轻描淡写、看似平静和面带微笑的方式讲出来。

只是有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成年人的世界最容易崩溃,表面上看似毫无波澜,实则内心早已波涛汹涌。在生活中,很多微不足道的事情,都可能成为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练习如何与痛苦共生,将是我们一生要去学习的课题。

毕竟,活在这世上,谁不是在拿命换钱。

1995年的成都,并没有如今的车水马龙与灯红酒绿。那时的二环没有高架,三环还没有建起。没有人会走在街上弹着吉他,也没有满大街的街拍、外卖和豪车。

一个20岁出头,叫做谭乔的年轻小伙子,正苦于自己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他在成都的街头兜兜转转,却始终落不下脚,安不了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90年代的成都市区

某天偶尔路过交警队,他看到成都市要统招一百个交警,于是决定报名参加。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交警的收入很低,社会地位也很低。大部分人都是因为实在找不到工作,才报名去考个交警。但身处困境的他,已经顾不了那么多,聪明伶俐再加上好学,谭乔顺利地考上了交警。

他很快就被分配到成都一大队,一边跟着局里的老前辈学习经验,一边自己钻研,摸着石头过河。那几年,私家车还很少,交通事故并不多。但随着时代发展,马路上的车越来越多,交通矛盾越来越大,交警的重要性,也就随着时代变化,一步步提升了起来。

90年代的成都市区

当年,交警单位内部有一个规定:与纠正交通违法行为无关的话不能说。换句话说,就是只能说工作上的话,不要和道路违法者进行过多的聊天。谭乔觉得不能理解:“这句话不好界定。我对别人多关心一句,多问一句,你说跟纠正交通执法有没有关系呢?我觉得是有的。”

执法者与违法者,从来不应该是敌对和互相辱骂的关系。那时候的谭乔,就已经在自己心里,萌生了对真正“交通执法者”的概念。 就这样干了几年之后,他慢慢总结出一套和老百姓打交道的方法:

“对某一个人的执法和惩罚不管有多重,它起到的宣传教育意义,是不足以让其他人转变的。应该让更多人知道,违法者为什么会违法?我遇到这种事该怎么办?而不是像杀了人就枪毙那么简单。”

90年代的成都市区

时间来到2004年5月1日,《道路交通安全法》开始实施。

那时候,老百姓都搞不明白交通规则,马路上的违法行为逐渐严重,事故频发,令执法部门很是头疼。2005年初,成都电视台和交管局一起沟通,是否能做一档和交通执法有关的节目,每天晚上播出,给广大百姓宣传《道路交通法》。于是,电视台开始到交管去抽派人,想选个最合适这个节目的交警来做。

最初交管局选的都是局里根正苗红、一本正经、不苟言笑的交警。但去电视台面试之后,电视台的人都不满意。因为从节目的角度来看,这种人没有特色,太严肃不好玩,必须得有浓烈的个人特色和鲜明的个性,最好天生幽默风趣,讨人喜欢,观众才喜欢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执法的谭乔

这样来来回回好几轮,选来选去,最后选完了几乎整个成都的交警,还是没有合适的人选。就在这时,忽然有个警察说:“那个叫谭乔的应该合适!”话一出口,就被领导反对了:“这个人怎么能行?根本不是我们重点培养的对象。”

最后,迫于实在找不到合适的人,电视台催得又急,不得不找到了谭乔,结果他一去电视台,大家都喜欢的不得了。“这就是我们心里最想要的人选!”就这样,这个平日里默默无闻,连备胎都算不上,最多算个千斤顶的人,稀里糊涂成了这档节目的主持人。

被冠以他名字的《谭谈交通》,就此应运而生。

谭乔和他的执勤车

那时候的谭乔,每天都骑着一辆破旧的交警执勤车,穿梭在成都的大街小巷,寻找道路违法者。大家看到他,都亲切地喊他一声——谭警官。他怀着满腔热血和一身激情,心里想着:可千万别把这个节目做黄了,能多给更多老百姓普法,尽量减少道路安全事故,那便是最好不过了。

没想到的是,这个节目一播出,竟如此受欢迎。虽然每天晚上只播出一个小故事,时长也只有5——10分钟,但收视率火爆,传播度也极高。更没想到的是,在日复一日的“道路违法者故事”里,会发生那么多既搞笑又感人,甚至令人心酸和沉默的真实故事。在领导眼里,不被重点培养的对象,但在群众眼里,很重点。

这个曾经不被大家看好的交警小哥谭乔,火了。

正在执法的谭乔

为了让老百姓放下心理防备和对执法者的排斥,谭乔思来想去,想破了脑袋。最终决定把这个节目,做成“贴心交警小哥面对面聊天模式”。

与普通的道路执法者不一样,他愿意和违反交通规则的老百姓,唠唠家常,谈谈近况,侃侃大山,最后顺便说一下对方的违法行为。多开导,多劝阻,少惩罚,少批评。这就是谭乔自己研发的执法风格。

在一次次和老百姓面对面的交流中,他并没有和他们成为敌人与对头,相反,还和很多老百姓成为了朋友。这样真诚友善的对话方式,温柔地打开了每个人的心扉。或许,这就是其貌不扬、没有背景的谭乔,能从成都交管局的上千人里,脱颖而出的原因。

正在执法的谭乔和非主流男孩跨时代聊天:

谭乔:“你是男的还是女的?”

男孩:“男.....男的。”

谭乔:“一开始你不是说女的吗?”

男孩:“也可以打扮成女的。”

谭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在执法的谭乔和气球大叔的对话:

谭乔:“你怎么手拿一大把气球骑车?不都挂车上吗?”

大叔:“我经常看你的节目,你从来没抓过卖气球的,这是我们第一次相遇。”

谭乔:“......”

这样令人哭笑不得的故事还有很多......时隔多年,回顾起这档节目,当时最备受关注的一期,就是“吕老板拉沙发”了。

那天,谭乔在路上发现一个破烂的电动自行车,上面拉了许多沙发,十分危险,感觉随时都可能掉下来。

他立马上前去制止,并和骑车的吕老板找了路边的地方,一人搬了一个沙发,又顺手搬了一个小桌,再配两瓶矿泉水。谭谈交通版《有一说一》瞬间齐活儿。

他问吕老板,为什么要这样拉沙发?吕老板无奈地说:“我有一家老小要养活,之前创业失败赔了很多钱,只能找点活干养家糊口。”

这是他刚从别人那收的二手沙发,准备拉去市场卖。本来二手沙发就卖不了几个钱,要是再找人租个三轮车,又要花钱,他舍不得,只能自己骑车拉。谭乔叹了一口气,和他说:“你是家里的顶梁柱,如果你这样拉,发生交通意外怎么办?以后这么危险的事,千万不要干了。”

吕老板连忙一边点头一边道谢。和往常一样,谭乔并没有对他进行处罚。再看他的一身衣服,虽然已经破旧,却依然干净整洁。衣服可以是旧的,但必须是干净的。

毕竟,再穷,也不能失了体面。

再看看这两位在路上奔驰的大兄弟,这架势真有点像杂技团的。前面这个骑车的男人,用下颚顶着车把控制方向,两只手直直垂下去,看不出来在干什么,让路过的人都忍俊不禁。

谭乔探着头一路追赶,终于把他们喊停。经过询问才知道,这两个人是附近工厂的工人,正在给老板送货。可这个电动车已经破烂到后座都没了,只换上一块破木板,不直接用手去按着电池,就一步也不能跑的状态。

显然,工厂并不会给他们钱去修车,老板交代的任务又不能不及时完成。于是,就出现了眼前这可笑又心酸的一幕。经过一番温柔的教育,谭乔还是放过了他们,并再三嘱咐注意安全。

因为他知道,如果今天查下这辆车,耽误这两个小伙儿送货,很可能会让他们连赖以生存的工作都保不住。谭乔实在是狠不下心来。

两个小伙儿连忙道谢,继续坐上随时可能坏掉的电动车,晃晃悠悠地走远了。

不知道他们的人生梦想与规划是什么,但这里面肯定有一项是“能换一辆全新的电动车”。

这位用三轮车拉板材的老大爷,也是这个节目里经典中的经典。他骑着一个自己改装的简易破三轮,拉着超出三轮车好几倍的长达十多米的板材,非常拉风地走在成都市区的马路上。

谭乔喊住了他:“大爷,您这是要去哪儿?”

大爷:“到二仙桥。”谭乔:“什么到二仙桥?我是问你该走哪条道?”

大爷:“走成华大道。”

谭乔:“什么成华大道?我说你车子能拉这么多货吗?”

大爷:“嗯,只能拉一点点。”

谭乔:“我是问能不能拉!”

大爷:“只能拉一点点,我知道不能拉多了。”

谭乔:“......你是不是故意的?我都被你整糊涂了!”

大爷故意在扯东扯西,找各种理由掩饰自己,怕的就是被罚款。

和老大爷说的驴头不对马嘴的谭乔,只能耐心安抚大爷不要乱。直到最后才问清楚,原来这些板材是要拉去建新菜市场,大爷没子女没工作没收入,只能到处跑去做点私活儿,为了省个几块钱,才一次拉了这么多。

又是一番教育后,看着大爷远去的背影,谭乔无语地站在原地。这看似荒诞可笑的对话背后,其实是大爷的经历和困苦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或许,生活对他来说真的太难了。

谁也没想到,很多年以后,谭乔和这位二仙桥大爷,竟然再度重逢,场面温馨,令人感慨。

此时,谭乔已不是从前的谭乔,但大爷,依然是当年的大爷。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被谭警官拦下的,不只是这位大爷。当人们在茶余饭后笑谈二仙桥大爷时,他的侄子也跟谭警官邂逅了。

这位大侄子驾驶的工具不是电动车、摩托车,也不是三轮车,而是大货车。

这么多期节目里,令无数观众印象深刻的小哥,就要数这位不知从哪个少林寺跑出来的“练家子”。

他坐在拉满了啤酒和饮料的三轮车上,两脚向外打开,手握一捆啤酒瓶,发型帅气发际线感人,连外套都非常配合地随风飘扬。你别说,看起来还真有点李小龙那味儿了。

没帅过三秒,谭乔立马喊住了自以为飒爽英姿的小哥。一问才知道,小哥还真是河南出身,从小就练少林功夫。谭乔问他:“你坐这么高,不怕摔下来吗?”

小哥娇羞一笑,自信对答:“我不怕,主要是腰马合一,有点技巧嘛!”

谭乔让他从车上下来,两个人好好聊聊。小哥一听兴奋不已,表演身手的机会可不能错过,他让谭乔让开一点,免得造成误伤。

下面,名场面来了。本想表演一出“李小龙再世”,没想到意外摔了个大跟头,身体拍在地上的瞬间,尘土飞扬、黄沙滚滚……人在江湖飘,很容易摔跤。小哥拍拍身上的尘土,想装作无事发生过,来掩饰自己的尴尬,逗得谭乔忍不住悄悄笑了起来。

从聊天中得知,这位小哥从少年时代就喜欢功夫,最崇拜李小龙。但迫于家境,不得不退学回家,告别了曾经最爱的武术课,想成为“河南李小龙”的梦也随之破碎。

清寒

留给小哥的出路只有一条,那就是从村里到城市打工赚钱,寄回家赡养父母。问小哥还想继续练武吗?小哥低下头说,想。没有英雄命,但有英雄梦。

只要认真活着,乐观向上,再小的人物,也是值得尊重的。

这篇文章的最后一个故事,一定要留给他——被网友称为“富贵”的老大爷。

谭乔的大部分节目,都伴随着阵阵笑声,但这一次,更多的是眼泪。下面这个用尽全力蹬三轮车,拉着满满的树枝,还有一个男人和一条狗的人,就是“富贵”大爷。

狭窄的小路上不断有车经过,这样实在是太危险,谭乔追上了他们。

只是,接下来发生的故事,没有人能笑出来,反而看哭了所有人。一个人住在这城市为了填饱肚子就已精疲力尽还谈什么理想那是我们的美梦梦醒后 还是依然奔波在风雨的街头有时候想哭就把泪 咽进一腔热血的胸口大爷的命实在是苦:父母去世,妻儿死亡,只剩下一个生活无法自理的弟弟和一条老狗相依为命。

当谭乔问道:“大爷,你经历了这么多痛苦的事情,为什么感觉你现在还很开心?”

当大爷坚定地说出那三个字“往前看”的时候,他眼睛里的光,狠狠地灼伤了谭乔心里最柔软的地方,让他瞬间红了眼眶。

“往前看……”

隔着屏幕,不难听出谭乔的声音哽咽了,他歪过头去,不敢再多看这对兄弟一眼。镜头中的大爷,出生于1941年,当时已经整整70岁了。他生于战火,长于动荡,老年依旧贫苦不堪。但他身上的知足常乐,却深深地打动了很多网友。

有人说,这个大爷是现实版的“富贵”。

这让人想起,余华在《活着》自序中写到:人是为了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而活着。是啊,人活着属于每个人自己的感受,不属于任何人的看法。只要一家人天天在一起,也就不在乎什么福分了。

生活很难,哭着也是过,笑着也是过。如“富贵”大爷一样,开心地活在当下,笑对人生的酸甜苦辣。

其他的,不如都交给命运吧。

时间飞逝,2017年,因为各种原因,《谭谈交通》宣布停播,谭乔正式和大家做了告别。虽然这档让我们欢乐与感动的节目再也没有了,谭乔也不会经常出现在电视里了。

但那些被他喊停交谈的老百姓,那些难忘的故事,却永远留在观众的记忆里,不曾抹去,也不会抹去。

回望2005年——2017年,这12年间,将近1000个故事里:“我这次就不罚你的钱了”这句话,是从这档节目开播到停播,谭乔对违法者说过最多的一句话。同

时,也是令他们喜笑颜开、连声感谢的一句话。有人说,如果执法者都像谭乔一样,还要交警做什么,真是不正常。

谭乔反而觉得,正因为社会上“正常的交警”太多了,所以他做个“不正常的交警”,也没什么不好。

怕被抓住罚钱 扔下摩托车逃跑的男人

因为他知道,生活有多不容易,哪怕罚五块钱,对于这些普通老百姓来说都很心疼。如果每次罚几十块钱到几百块钱,那就是他们一家半个月的饭钱。也有人会说,这些人自作自受,无视交通法规,被查了还想跑,就该罚。

但谁曾想过,他们明知道不安全,还依然这么做的原因。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原因,但这些原因,无一例外,都很辛酸很无奈。

谭乔对此看得很透彻。因为足够透彻,所以足够理解,足够包容。

得饶人处且饶人,这是谭乔对老百姓的善良与让步。

停播已经4年了,《谭谈交通》之所以到现在还很受欢迎,是因为它用最平凡的真实故事,直击观众的灵魂与内心。

所以有人才说,喜剧的内核,一定是悲剧;戴面具的小丑,最擅长逗乐。正因如此,我们才能笑着说出最悲伤的故事,才能把最沉重的现实与生活,用最轻描淡写、面带微笑和看似平静的方式讲出来。

只是,很多时候,笑着笑着,就哭了。

活在这世上,谁不是在拿命换钱。

谭谈交通》里每个老百姓,如是;每一个普通的我们,亦如是。回头想想,没日没夜奔波在高速公路上的货车司机,平日里坐在格子间埋头苦干熬不到头的中年男人,每天加班到深夜才能回家吃口饭的年轻打工人,为了不被贴罚单停个车都胆战心惊的上班族......

这些人,和《谭谈交通》里的那些老百姓,并无本质上的不同。

谁都有身不由己的时候,谁都有深陷泥潭的时候,谁都有举目无望的时候,谁都有想放弃的时候。

但是,如果一直走下去,这条路上,总会有温暖的过客,一次次经过你的生活。

每个人都想要幸福,在这苍凉尘世里走一遭,到最后终将发现,幸福的最佳选择却是:

与人为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