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武次位面】作者:乐乐

4月8日凌晨,美国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Makin Island ASG)经马六甲海峡进入南海,由于此前美国海军的“罗斯福”号航母已经率领两艘军舰进入南海,因此,网络上对于马金岛号进入南海一片喧腾,似乎马金岛号进入南海就和“罗斯福”号航母打击群强强联合,成了中国的心腹之患,那么,这个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究竟是什么东西?到底有多强的战斗能力?来南海有什么目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5日,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还在印度洋(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美国对外部署水上作战单位有三种,分别是:航母打击群(CSG)、远征打击群(ESG)、两栖戒备群(ASG),其中航母打击群是国内最耳熟能详的,毕竟这么多年一直在中国周边晃悠,其一般由航母、护航舰艇、补给舰艇三部分组成,战斗力最强,同时造价也最高,即使以美国海军的豪横,也只养的起10艘航母。

▲美国经典的水上力量图,包括五艘航母和四艘两栖攻击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远征打击群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看成是航母打击群的弱化版,使用能搭载F-35B“闪电Ⅱ”隐身战斗机的两栖攻击舰来代替航母,也就是所谓的“闪电航母(Lightning Carrier)”,护卫舰艇和补给舰艇大致不变。当然,由于两栖攻击舰在吨位、后勤保障、舰载机起飞等领域距离正规航母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其作战效能仅仅能达到航母打击群的一部分。目前,美国仅有“美利坚”号远征打击群投入使用,这是因为之前建造的“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目前并不具备搭载F-35B的能力,还需要进一步的改装,再加上“美利坚”号后续舰的逐渐服役,美国能有有效使用的远征打击群数量也会逐渐增加,能极大的增强美国对外作战的灵活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16年的“米利坚”号两栖攻击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接下来就是今天要谈论的主角两栖戒备群了,不同于上面两个侧重航空作战的单位,美国两栖戒备群的核心思想是“由海到陆”,其作战方式包括垂直登陆、海上登陆等,主要是将搭载的各型装备和人员送上陆地,虽然也搭载了不少的飞行器,但大多数都是各型直升机,唯一能够搭载的固定翼飞机就是AV-8B“鹞”式短距起飞/垂直降落战斗机(美国曾经将搭载AV-8B的两栖攻击舰称为远征打击群,但在F-35B出现之后就不再使用),但其性能较差,美国仅仅是将其当成是登陆作战的空中支援火力使用。

目前,美国的两栖戒备群数量为7个,核心的7艘“黄蜂”级两栖攻击舰(原本是服役8艘,但“好人理查德”号在去年烧毁退役了),搭配两栖船坞运输舰和两栖船坞登陆舰就是完整的编组,足够完成相应的两栖登陆任务,顺便说一句,新型的“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理论上也可以组成两栖戒备群,但这显然过于奢侈。

▲美国两栖戒备群的构成(图片来源于:网络)

当然,在美国目前的7个两栖戒备群中,“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的地位比较独特,因为它是“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最后一艘,和前方的7个兄弟相比,“马金岛”号的变动比较大,不仅体型增大了一点,其动力系统也换成了燃气轮机,还采用了整合电力推进系统,航母甲板布局也有一定调整,整体上来说,美国在其身上验证了新型“美利坚”级两栖攻击舰所使用的部分技术,整体作战能力高于之前的7艘“黄蜂”,但在经过改装之前,仍然不能长期搭载F-35B。

好了,文章开始的第一、二个问题已经解决了,此次进入南海的“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搭载大多都是直升机,不具备很强的航空作战能力,和美国航母打击群相差甚多。至于第三个问题就更简单了,“马金岛”号经过南海是因为它要回家。

▲“马金岛”号两栖攻击舰(图片来源于:网络)

2020年11月中旬,“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从美国西海岸出发,11月下旬穿过南海进入印度洋,最终在波斯湾和那里的“尼米兹”号航母打击群交接,并一直早波斯湾部署到4月初,整个海外部署的时间近5个月,再加上换防的“艾森豪威尔”号航母打击群已经越过苏伊士运河进入红海,“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结束任务,返回到美国本土是应有之义,无论是装备水平,还是对已经在海外部署了近5个月的舰上人员来说,“马金岛”号两栖戒备群都不是美国在南海炫耀武力的良好对象,毕竟,美国“里根”号航母打击群此时就在日本横须贺海军基地,双航母打击群才是真的耀武扬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双航母是一股可怕的力量(图片来源于:网络)

目前,美国在海外部署的航母打击群一共只有三个,一个在至关重要的波斯湾附近,另外两个分别在日本和南海,究竟针对谁是不言而喻的事情,而随着美国“米利坚”级两栖攻击舰的继续建造和“黄蜂”级两栖攻击舰的改装,美国拥有的以F-35B为空中核心的远征打击群数量必然会越来越多,将美国的航母打击群从中低等烈度的任务中解脱出来,投身于美国更为关注的区域,无形中增加了航母的使用效率,这才是美国一直在追求的进步,也是我们真正应该关注的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