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花多傲骨,兰草自幽芳,此为梅兰芳。

他以其一生书写了一代传奇。有人称其表演是工笔重彩的牡丹花,花叶则以水墨写意出之,雍容华贵中见洒脱,浓淡相宜,艳而不俗。这朵东方牡丹,不仅让国人领略其魅力,更让海外人都为之沉醉和惊叹。

白头送黑发

当繁华落下,方显现出落寞。梅兰芳16岁时,娶了一妻名为王明华,两人相敬如宾,育有一子一女,倒也是岁月静好。儿子名为大永,女儿唤作五十,两人乖巧伶俐,却不料一场突如其来的荨麻疹,令这对儿女双双丧命。

王明华悲痛不已,儿女与世长辞,且自己已经做了绝育,再无法为梅家添子嗣。尽管有亲戚建议领养,但是梅兰芳坚持要有自己的亲生骨肉,于是便迎娶了福芝芳,福芝芳也着实不易,前后育有五男四女。

只是不幸,她的子女也难逃噩运,大儿子大宝,二女儿两人皆在年幼的时候因病早早亡故,三儿子梅葆琪,天资聪颖,眉眼与父亲十分神似,甚得梅兰芳喜爱,却在九岁那年因白喉病而夭折,之后又有两女先后去世。

丧子之痛,经历一次,已是人生莫大的悲凉,可是对于梅兰芳,此等苦楚,他短暂一生,却要遭遇七回。台上的光鲜终究是太过迷人眼,让人难以看到台上人背后的辛酸,台下的喝彩终究太过热烈,让人难以听清表演者背后的哭声。

工笔重彩的牡丹花,似乎变成了水墨画,斑斓的色彩被褪去,只剩下黑白色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华远播

上天给了梅兰芳以巨大的不幸,却也给了他四份珍贵的念想与寄托。

梅葆琛便是其一,与父亲有所不同,他走的是建筑设计这条道路。自上海震旦大学理工学院毕业之后,梅葆琛便被分配到北京市建筑设计院任工程师。

在他四十多年的建筑设计生涯中,参与了北京市数百个工程设计项目,包括在1959年国庆十周年的十大建筑中参加中国军事博物馆的设计等。

虽是理科出身,但兴许是出于文艺血脉的传承,梅葆琛对京胡兴致颇高,得闲时便向王少卿、徐兰沅两位著名琴师虚心求教,工作之余,亦会参与业余演出的伴奏。

梅葆琛在建筑设计上熠熠生辉,弟弟梅邵武更是在翻译、文学上硕果累累。从北京图书馆到中国社科院美国所,梅邵武几十年笔耕不辍、翻译出版多本国外巨著。

出于对戏剧的喜爱和深厚的文学造诣,梅邵武担起纪念、研究梅兰芳戏曲艺术的使命,连同妻子一起,为建立梅兰芳纪念馆工作尽心尽力,为全国性纪念梅兰芳的演出和研讨会活动奔波操劳。

梅兰芳从事艺术,梅葆琛专研建筑,梅邵武致力翻译,他们在自己的行当里兢兢业业,或是弘扬京剧艺术,或是打造符合东方审美的建筑作品,或是研究和传播国外文化,他们的职责不同,但初衷是一致的,即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梅韵传承

梅葆玥,家中掌上明珠,许是血液里流动着梅氏家族艺术的遗传基因,打小便做着明星梦。她学戏心切,无奈父亲令其专心读书,好在李桂芬慧眼识珠,见其性格豪爽,大嗓尤为高圆洪亮,唱起来韵味十足,是个唱老生的好苗子,于是劝说梅兰芳夫妇让其学戏,由此梅葆玥开始了她的艺术人生。

应梅兰芳的要求,梅葆玥一边学戏,一边读书,凭优异成绩毕业于震旦大学教育系,成为新中国培养出来的首批大学生,从此她以国文教员的身份就职中国戏曲学校,借工作之便她获得许多观摩京剧名家演出的机会。

在一次新年联欢上,梅葆玥参与表演,技惊四座,当即被中国京剧院看中。梅葆玥终于如愿以偿,应邀成为京剧院一名专业演员,在出访北欧五国之行中,还破格受到瑞典国王古斯塔夫六世的亲自接见。彼时京剧已作为国粹,走出国门,在新的国家、新的文化中绽放花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梅葆玥走进戏曲,有赖于她个人的坚持,而对于梅葆玖,则是水到渠成,仿佛他就是为了戏曲而生——相貌清秀、嗓音圆润、天资过人,顺理成章成为梅派艺术的唯一继承人

在梅兰芳高标准、严要求的栽培下,梅葆玖在青衣、花衫、刀马旦上均有涉猎,既得朱琴心、陶平芝等名家的悉心传授,又得父亲之真传。对于表演前的排练,梅兰芳总是一丝不苟,细抠梅葆玖的每一个身段、台步、唱腔、语速,当然梅葆玖也甚是争气。

即使早期缺乏经验,也可以扛住压力,出色发挥,这既得益于他有过人的学戏曲天赋,更有赖于他对戏曲的极度热爱。在唱功上,他得到家传,吐字清楚,行腔婉转,特别是用丹田气共鸣法,对剧中人的性格表达到位;在做工表情上,也得父亲传承,将表情细腻地融入于剧情、人物之中。

梅兰芳的去世,对于京剧迷来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遗憾,但好在后继有人,梅葆玖、梅葆玥用自己的热爱和坚守极力诠释着什么叫文化、家风的传承。当他们携手把父亲的曲目重新演绎,融入新的编排创意,观众无不感动、振奋,他们看到的是属于全新一代的戏曲之光。

梅花香韵,自有后人。何为“香韵”,即是对传统艺术的革新,为旧文化注入符合时代审美的新活力;是面对敌寇入侵,蓄须明志的家国情怀;是让中国文化走出国门,令海外人都为之一叹的胸怀与眼界,梅兰芳做到了,他的子女亦不负使命。

旧时伶人在戏台赢得满堂喝彩,看似风光无限,但其实他们侍奉宫廷、侍奉百姓,无时不小心翼翼,走下戏台,风光不再,人们亦不高看他们,觉其不过尔尔。而梅氏家族倾其全力弘扬京剧文化、提升伶人的地位,终于令伶人,不唱伶仃。

文/史海观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