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的院落、灶台,

唐宋时期的盘、碗、盏,

汉代的水井……

彭城广场地下将建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

在这里,一眼望千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效果图

明代的磨(左)、木凳腿在泥土里还保留着“站立”(右)

将来呈现在彭城广场地下的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通过系统科学的考古发掘,独具匠心的展陈设计,将徐州这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走过的时光年轮,层层揭开;把“城下城、府下府、街下街、井下井”的古城遗脉,同框定格。明代的道路、院落、灶台、瓦砾,唐宋时期的盘、碗、盏,汉代的水井……将一一展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石板路和两侧的装沙土藤筐

彭城广场区域:从古至今都是城市中心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是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徐州市重点文物埋藏区及文保单位——彭城广场地下城遗址范围内。

塌陷的明代房屋过道

看看彭城广场周边以往的考古发现——

◆1987年,徐州博物馆就在彭城广场西侧地下商场施工中,发现明清时期的民居、街道、花园、水井等遗迹、遗物;

2000年,在广场北侧建设原国际商厦(现徐州金鹰)时,发现明代徐州地下城遗址;

2002年,在彭城广场北侧金地商都建设施工中,发现明代徐州地下城遗址,并在地表下8米处发现秦汉时期夯土台基一处;

明代的灶台

◆2004年,在大同街地下发现明代徐州卫遗址,发掘清理出明代房址24间,还出土大量兵器遗存。遗址发现的石碑上有“徐州卫镇抚司公厅,成化二十年镇抚张茂改建”等碑文记载,为遗址的性质和时代提供了准确说明;

◆2009年,在彭城广场西北角的“彭城壹号”项目施工中,发现明代徐州州署遗址;

◆2012年,在彭城广场东侧苏宁广场建设工地,发现了鼓楼基址以及大量生活设施,并在工程范围内发现汉代彭城东城墙遗存,城墙遗存的发现是徐州汉代城址考古的重大突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020年发掘现场

徐州博物馆考古所主任刘超表示,依据各个时期的徐州城府地图,结合往次的徐州城市地下遗址发掘都在彭城广场或广场周边的情况,可以判断出彭城广场一直位于城市中心位置。

明代的院落门槛

项目地块所处的彭城广场及周边区域为战国、秦汉彭城县治、郡治的中心区域。自三国时期曹操迁徐州刺史部到彭城,并把彭城改名为徐州后,历经唐宋至明清各朝代,这块区域始终是徐州城的核心区域,秦汉至明清各时期的文化堆积极为丰富。

一期考古发掘:明代文化层最丰富

刘超介绍,根据轨道公司工程施工计划及徐州地下城遗址博物馆的设计方案要求,考古工作分两步实施。

一期考古发掘工作从2020年4月底开始,到2020年11月结束,实际发掘面积950平方米。其中,650平方米发掘清理到明代地层,发掘范围内南侧300平方米的四个探方,从明代地层向下逐步清理到汉代地层。在各时代地层中,明代、宋代地层的文化堆积最为丰富,汉代地层中的水井最为重要。

明代地层

明代地层的房屋遗迹

明代地层深埋在地表之下4米左右,这里曾经是明代徐州人的生活空间。

经过发掘清理,明代地层共发现了院落4座、房屋14间、路面遗存2处、水井1处、磨坊2处、街道遗存1处、灶台遗存3处,还出土大量建筑构件及生活器具等遗物,街道遗存现已明确为明徐州城北门大街,后来的统一街(民国时期的北门大街)就在这条街道之上。

此外,在北门大街上方发现筑有拦水堤坝,堤坝与北门大街等宽,其两侧各有一排藤筐,藤筐之间堆以沙土,用以阻水漫延。这种堤坝在之前历年发掘的地下城遗址中没有出现,完整展现了明代平民区的洪水防御设施。

汉代地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汉代地层的水井

发掘范围南侧约300平方米区域,主要是对明代以前各期地层进行考古发掘,按照最初的遗址博物馆规划,这个区域是不进行原址展示的。不过,考古队员在其中一个探方内的汉代地层中,发现了一口汉代陶制内壁水井,井口直径1米,井内用数节陶质井圈套砌而成,井壁细腻光滑,保存基本完整。由于井内淤积较厚,向下清理约3.1米深后,为防止井壁坍塌没有向下继续清理,因此水井具体深度不明。汉代水井在徐州地区考古中并不多见,完整者极少,这口水井成为汉代地层中的最重要发现。

此次发掘丰富了地下城考古成果,揭露出保存较好的明代建筑遗存,充分展现了徐州城下城的延续历史风貌,也为遗址博物馆建设提供了有力支撑:明代文化层的多处房屋基址、北门大街及相关遗存,汉代水井以及其他时期的遗迹、遗物等都将在城下城博物馆中全面展示。

为真实原貌展示:“整取街道”

在彭城广场地下城考古一期发掘现场,一段几十米长、保存相对完好的明代“北门大街”,让人感叹不已:

1624年的那场洪水袭城,逼走了居民、冲垮了房屋、荒凉了城市,却也用掩埋的方式保存下了这段北门大街。大小不一石块垒砌的路面不算平坦,也不算宽,但石块上经年累月的光滑磨损痕迹,仿佛传递着明代徐州人的烟火气,等待曾在这里生活的人现身。

“整取”明代街道

为了把这段北门大街将来在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中真实原貌展示,让市民近距离感受数百年前徐州城北门大街的样子,考古队员和施工方联手对局部北门大街进行了“整取”,先保存到别处,待合适时再移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原貌展示。
二期考古发掘:边发掘边展示

“如果年轮代表着一棵树的成长,地下文化层则是见证城市历史变迁的年轮。二期考古发掘工作,主要是将明到汉代的地层断面、文化层堆积清理出来,让市民有更直观的视觉感受。”刘超表示,探方中的地层叠压关系比较清晰,最上面是明代的,向下依次是元、宋、唐、魏晋、东汉、西汉的地层,历史序列完整,每个地层都有相应的文化堆积或遗迹。

明代塌陷房屋的瓦砾

刘超介绍,彭城广场城下城遗址二期考古发掘预计清理面积600平方米,目前尚未开始,二期发掘清理工作,需要等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构建一处预制空间再开展。简单理解,就是建好一个室内保护空间后,再在室内开展发掘清理。二期考古发掘将采取边发掘、边展示的方式,市民可以近距离观察神秘的考古发掘现场,感受徐州从古至今延绵不断的厚重历史文化。

另外,在非展示区域的工程建设中,对发现有重要遗物或遗存的区域也将开展清理,以丰富出土文物数量,为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建设开放提供展品支撑。

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一眼望千年

效果图

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负责人,徐州地铁集团资源开发分公司总经理于飞是徐州人,他说,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结合轨道交通1、2号线换乘节点和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慢行系统进行同步建设,按照最大限度保护、最大限度融合、构建独具特色的城下城遗址展示空间的要求,在遗址发掘、原址保护、展馆建设、广场肌理延续、地下慢行系统与地铁车站、广场、周边商业综合体互联互通等5个层面融合开展了设计建设工作。

效果图

“考古是探索未知地下世界,根据考古发掘发现的实际情况,我们及时调整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设计,减少地下商业面积,增加约1500平方米遗址博物馆面积,最大限度保留了明、宋、唐、汉时期徐州老城城市建筑的遗址风貌,这是徐州地铁集团作为国有企业的社会责任。”于飞介绍。

效果图

在遗址博物馆工程施工方面,通过多层止水、构建预制、二次结构上挂等创新措施,达到了原址保护、原址展示的最佳效果。

在陈展方式上,创新性采用多元化、立体系统的解读和阐释遗址的文化内涵,重现出充满烟火气息的历史老徐州生活场景。

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依托彭城广场地下空间交通连接项目建设,将地铁换乘空间、文物陈展、人行慢行交通系统、商业空间有机结合,地下空间南侧、西侧两条地下通道分别展现徐州史上太平街、统一街的风貌,将徐州的“古”与“今”有机融合,真实展示出徐州2600年城市建设演进历程,充分体现了一眼阅千年、一馆览万象的独特文化内涵,巩固我市历史文化名城的地位。

一眼阅千年、一馆览万象

徐州2600年城市建设演进历程就在眼前

期待“徐州城下城遗址博物馆”的到来

来源:都市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