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小兵张嘎》;虽然是黑白,但可以想象彩色的白洋淀 一定很美,小时候看过很多遍的,嘎子给我印象很深,特别是想要一把属于自己的枪,和失去枪那里把孩子的渴望演绎得非常到位,还有堵烟囱哈哈,疾恶如仇打得鬼子那叫痛快,经典之作,记忆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上甘岭》;抗美援朝最惨烈的一战,不幸的是,这部电影在西方媒体上并没有被广为人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立场问题,这部电影把人民志愿军描绘成伟大的英雄,而联合国军则被描绘成好战的傻瓜,在自己的污秽中争吵。从这个意义上说,这部电影确实有点偏颇,但是对战争的总体描述却非常准确。

3、《地雷战》;什么样的编剧也不见得能写出这样源自老百姓生活中的智慧,各种地雷看花了眼,炸开了花。虽然是抗日最艰难的岁月,却没有悲凄,有的是欢笑和乐观主义,这就是中国人民可以输出的价值观。结尾鬼子眼前幻景的特效,把镇妖石想成了大炸弹,更是锦上添花,看得痛快,为现实主义添上了奇幻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英雄儿女》;反映抗美援朝的经典剧作。小时候看过,干枯的大地,惨烈的战场,顽强不屈的战士,依然印在脑海里。尤其是那首插曲,每每听到,热血沸腾。历史不能忘,才能更好的珍爱和平。这部电影是在儿时看的,被片中的英雄儿女所感动,好看。

5、《南征北战》;建国十七年的典型革命现实主义影片,具有史诗宏伟的叙事表达,也有细腻流畅的小人物的情感刻画,电影从服化道全面具体复原,对反面人物细腻全面鲜活的刻画。具有着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经典老片,小时候看过好多遍。

6、《金刚川》;这部电影一定引得很多人去回顾抗美援朝,关注那些留在朝鲜的烈士。但回归电影本身,吴京和张译的炮兵故事,我相信一定有这样的解放军战士,但放在电影的故事架构里显的很不真实,弄巧成拙,使得呈现的历史真实性降低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百团大战》;指挥部的地图、沙盘、会议室等有些失真,不符合当时艰苦的作战指挥环境;片中日军的软弱和单兵素质较低,降低了影片所展现的战争残酷困难性,不利于歌颂这么宏大的历史。剧本情节过于老套,铁路换轨、哑巴就义、炸药接线都是老套的战争情节,没有新意。镜头语言不够精致,无意义的炮火战争场面过多。

8、《红色娘子军》;116分钟版本。《红色娘子军军歌》载体,夏明翰《就义诗》的新版载体。艺术性的处理方式让影片更显宣传意味,而少了偏真实记录所含的凛冽感。当然了,电影是要被观众消费的,这一属性决定了它的何去何从,施加感染力也便首选共情而非切肤。谢晋导演与摄像将影片审美拔高到一个非俗套的层次并尽力保持了品控的位阶,很舒服。

9、《南昌起义》;总有种感觉是从历史连续剧里抽出来的几集,历史还原和虚构角色的线索并行。只看一部电影,如果不联系前后的历史,会有些不甚明白其中人物的行为思想细微之处。题材不喜欢,有些情节扯得好笑,色调勉强还行。

10、《红日》;可以说小时候完全没看懂,原来讲了这么多战前生活。国军形象只有张灵甫和参谋长,张小甫怎么转变的并没有看到;共军则从军长、团长、政委到连长、普通士兵都刻画,充满革命浪漫主义,把革命当作“吃肉喝汤”,打不上仗各种焦虑。这是特殊年代的真实状态还是文学语法呢?平衡感似乎不如大决战系列,但在所属话语体系里艺术水准是比较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指环王》撤档后,这十部国产片重映,你看了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