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7日,苏州市吴中区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签署医疗项目合作战略联盟框架,双方约定以苏州市吴中人民医院为基础,共建“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吴中合作医院”。据了解,这是上海又一次将重量级的医疗资源辐射苏州,沪苏之间优质的医疗资源正在加速共享,苏州正以多样化的形式,加快补齐医疗短板。

而今的苏州,GDP破2万亿,在15个新一线城市中人均收入水平最高,仅次于北上广深,获得“最强地级市”的桂冠当之无愧,它将带动苏北地区的发展,提升城市能级。然而,城市能级提升并非只有经济总量一个标准,高质量发展时代,医疗关乎老百姓切身利益,与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紧密相连。医疗作为城市的软实力,在吸引人才方面的作用之大,也是衡量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参数依据。

截至2020年8月的数据显示,苏州市共有三级医院24家,其中三甲医院仅7家。可以见得,苏州的医疗资源无法满足经济、人口等相关指标的配比。因此2020年8月5日,苏州市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和三级三甲医院建设工作,《方案》中拟提出“十四五”期间三级医院数量增长50%、三甲医院新增10家。

江苏省委常委、苏州市委书记许昆林自主政苏州以来,在多个场合表示,苏州要加快补齐医疗短板。数月来,上海顶级医疗资源成片输出,去年11月30日,苏州吴中人民医院和上海十院正式签约;今年2月25日,上海瑞金医院太仓分院签约启动;3月28日,上海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附属中山医院合作项目落地。

“沪苏同城化”效应溢出,上海龙头在努力带动,形成共性与个性相得益彰、合作与竞争相互促进的态势,苏州也正在努力进行探索,尝试打破地域限制,使市民能够共享一体化发展带来的红利。

2020年1月10日,上海市政府官网发布一份《上海市贯彻<�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实施方案》,方案中明确指出:“要推动高端优质医疗卫生资源统筹布局,采取合作办院、设立分院、组建医联体和专科联盟等形式。”

不仅是上海实体医疗资源成片主动靠前,辐射苏州。比这更重要的一点是,《方案》中还提出“共建医疗协作系统,完善远程医疗服务,实现双向转诊、转检、会诊、联网挂号。”如何共建、完善和实现?医保是架构起医疗体系的一项重点民生工作。国家医疗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胡静林表示,医疗保障工作要适应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

从前在上海看病需要先跨省异地备案和转诊备案。而今在长三角地区先行先试异地就医门诊费用直接结算,去年8月24日,上海青浦、浙江嘉善、江苏吴江三地率先实现了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医保一卡通2.0版,三地参保人在示范区内异地就诊时,医保待遇与参保地保持一致。

去年11月20日,沪苏两地就推动医疗保障领域服务上海、协同发展,相关事项达成一致,签订框架协议。其中约定,持续拓展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医疗机构覆盖范围,双方共同、持续扩大异地就医门诊联网结算定点医疗机构的覆盖面,为两地异地就医人员提供更便捷的联网结算服务。

由此可见,苏州医保也在“对接上海,融入长三角”,数据带来的家门口的便利,这其中离不开苏州医疗保障局所奉献的健康托底工作。苏州市医疗保障局局长陈建民说:“互联网+医保,尽量让数据多跑腿,让群众少跑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满意的服务。”为苏州走向幸福的小康,医保部门紧扣群众关心的“痛点”,及时处理好各项协同问题。

2019年,苏州市人均期望寿命达到83.82岁,超过上海,位居全国第一。苏州的医疗资源紧随其后,多方位还在进行一轮大布局。比如将区块链技术赋能,为医保数据提供全生命周期管理和服务追溯,避免医疗大数据的分散式储存;比如,实现电子医保凭证的“码时代”,助力看病时的增速提效;再比如苏州现有的苏大附一院总院和市中医医院的二期项目都已分别在开工建设之中。

在构建城市的内部服务中,苏州再一次走在前列方阵中,用实际行动为百姓解决幸福路上的后顾之忧,积极推进与上海医院的互动,这也是吸引人才的一种加码。(文/陶丽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