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公塔步行出来,左拐就是一条笔直的马路,没注意这条路的名字,只听当地人说,沿着这条大道,一直向前走,就走到了葡萄沟。在路边,猛然抬头,发现路边的水泥杆上挂着一块旅游指示牌。按照上面的指引,向前1.5公里就是葡萄风情小镇,再向前4公里就是葡萄沟景区,向左6公里就是坎儿井民俗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时,我已步行了近1公里,还要沿着这条大道继续向前走,才能到达葡萄沟景区。听当地人讲,市区距葡萄沟至少有7公里,为什么牌子上写着4公里呢?为了弄明白怎么回事,我就问路边的行人,恰巧遇到一位年轻的维吾尔族兄弟,我就把内心的疑惑说了出来。他告诉我,4公里指的是到景区大门口,位置在312国道边上,再往里走,才是真正的葡萄沟。

由于没吃早饭,我边走边看哪里有早餐店,快走到木纳尔路口时,终于看到有一家民族饭馆兼卖早餐,有韭菜羊肉包子,还有油塔子。我喜欢吃韭菜馅的,就买了4个包子,1元1个,价格不算贵,要抓紧赶路,就吃汤饭了。买完包子,没走几步,我又发现了一家打馕店,看见刚出馕坑的热腾腾的馕,忍不住又想买,于是花了2元钱买了一个皮牙子(洋葱)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穿过木纳尔路,对面就是葡萄风情小镇了。这里街道两边,俨然和马路那边不一样,房屋全部是新建的,大都在两层或三层小楼,每家每户门楼上面都建有葡萄晾晒房。我想,只因有葡萄晾晒房的缘故,故而起名叫葡萄风情小镇吧。房屋的墙壁几乎全是土黄色,极具新疆地域人文特色。每栋房屋的建筑模式,虽不尽相同,但布局还是大同小异。关键的是,最能体现民俗文化的,就要看家家户户的大门和窗户,还有门檐、屋檐等。

根据门前的空地,各自利用条件,门前空地大的地方,铺上了砖块,有的是水泥地面,树木用砖块垒成了圆形,既能保护树木,又能方便浇水。还有的门前用低矮的木头做成栅栏,栅栏内种些花草,显得不拘一格,体现了浓厚的乡村气息。

街道两边的房屋,一楼全部是门面房,二楼或三楼居住。从路边的民居看,每家基本有小轿车,至少都有两辆电动车或一辆面包车。有的门面房,经营的是烟酒商店、五金杂货、服装店、蔬菜水果店,还有的是修车铺等,凡是门口立着木牌子的民居,装修稍微好看的,那就是开的民宿,有的正在营业,还有的正在赶工期装修,毕竟即将迎来旅游旺季,大家都想尽快获得经济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路走,一路拍,我感觉这里的发展还是不错,当地居民的生活条件也有很大改善,从家里拥有小轿车,就能看出如今的人们的确富裕起来了。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和建设,新疆各地变化都大,尤其是各地州的乡村,国家各种补贴和惠民政策,真正让城乡居民实现了发家致富,过上了新时代的幸福生活。

当走到一个院落时,我才知道这里是吐鲁番市高昌区的葡萄镇,这条马路两边也就是这个镇打造的葡萄风情小镇。这些年,吐鲁番变化不小,毕竟这里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交河故城、高昌故城、吐峪沟石窟、鲁克沁古镇等历史遗迹,充分展现出吐鲁番的灿烂文化。从汉代开始,这里不仅汇聚了西方文化和本地文化,更重要的是,中原文化早已在这里传播和延续,彰显和见证了中原政府统一西域的历史变迁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