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父母去世,所有一切都留给了我,

房产、悲痛、无助,

还有一个上幼儿园的弟弟...

《我的姐姐》里,这个问题直接推到了张子枫面前。电影上映后,口碑爆棚,虐哭了无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姐姐是谁?别人告诉她,她是老安家的大女儿,她是弟弟的姐姐。

张子枫告诉我们,她是一个女孩子,一个为了让爸妈生二胎,必须装瘸的女孩子;同时,她还是一个想要离开家,追求自己梦想的女孩子。

父母突发车祸,留下6岁的弟弟,姐姐成为唯一的抚养人。

弟弟很可爱,很依赖她。尽管一开始并不喜欢他,但他甜甜地叫姐姐,细心地照顾姐姐,还是让张子枫慢慢喜欢上了他。

可越是爱弟弟,她的痛苦就越深刻。

弟弟说,我的爸爸从来不打我。

姐姐哭了。她想起那个下午,因为穿了一条裙子,被爸爸打的事情。

“我们的爸爸好像不是一个爸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不想养弟弟,她有自己的梦想。她想去北京。上大学的时候,爸妈说一个女孩子学医护就够了,背着她将“临床”的志愿改了。她在医院里不快乐,得不到尊重,她想考研,去北京,追逐自己想要的生活。

可这一切,在弟弟存在的前提下,是不可能实现的。

她不想为了一个孩子,放弃自己的未来。于是,家里的亲戚都来指责她:

“父母去世,只剩你们姐弟两个人相依为命,你不管他,那谁管?

“生弟弟,就是为了给你做个伴,你看以后前路漫漫,谁陪你走下去啊?”

“你已经长大了,这个家的责任你就应该承担啊!你不想要弟弟,你对得起你爸妈吗?你不能这么“养不熟”啊!”

无数的理由堆积起来,让「姐姐养弟弟」成了天经地义的事情。

所以,当姐姐想要将弟弟送人的时候,姑妈、伯父、舅舅都在指责她,想尽办法阻止她。

生活和梦想,

弟弟和自己,

她只能选一个。

姐姐张子枫的纠结,代表了无数家庭中的女孩子。她们被身份绑架,所有人都要求她们做一个“姐姐”应该做的事情,却从没有看到“姐姐”背后那个有血有肉,有自己灵魂的女孩。

就因为她是姐姐,所以她连「选择自己人生」的权都没有。

她们为自己的抗争,被贴上了“无情”“没有良心”的标签。又有谁想过,养弟弟或妹妹,怎么能是一个孩子的责任呢?

这是这部影片的纠结,也是我们这个社会,无数家庭的纠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影片的最后,在要签下“永远不见弟弟”的协议的前一秒,她后悔了。最后一幕,她抱着弟弟在雨里痛哭,似乎心结打开了,似乎一切都解决了。

真挚的情感确实让人动容,我却开心不起来。

因为我知道,姐姐活成了她的姑妈,电影中的另一位“姐姐”。

02

张子枫还为自己的人生抗争过,而姑妈,这个姐姐,却是毫无怨言的牺牲者

还是女孩子的时候,因为家里穷,她放下了自己的学业,举全家之力,供养她的弟弟;

步入青年,她想去俄国,做点生意,大展手脚,却在家里一通电话,告知弟弟生了孩子,要她回去帮衬的时候,转头就回去了。

人到中年,因为弟弟忙,还要帮弟弟带孩子。她这一生,半条命好像都给了弟弟。

但她没有半点怨言,甚至觉得理所应当,在张子枫面对相同处境的时候,她要求侄女跟自己一样,做那个「牺牲者」。

她有觉醒的时刻吗?

有。

在张子枫受伤的那天,她聊起了自己的过往,看到了放在冰箱上的俄罗斯套娃,她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

她满脸泪水,蹦出了几个俄罗斯单词,可顾客的到来很快打断了她,擦掉泪水,她要继续生活。

这个小插曲,什么也改变不了,她还得继续照顾瘫了的丈夫,没有了父母的侄子侄女。

这个姐姐的命运,好像根本无力改变。

甚至她自己,也从没想过改变。

前段时间,杭州女孩洛洛,被贴上了“现实版樊胜美”的标签,也代表了无数网友的对她的心疼。

女孩意外落江,父母不满意6万元的抚恤费,张口要35万,理由是:我要给儿子买房付首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女儿的死,在父母眼里不是悲痛,而是终于能给儿子买房的一点希望。

死后被压榨,生前也不好过。

这个姐姐,一直被要求给弟弟买各种东西。父母当她是提款机,不关心她的生活情绪,打电话就是为了要钱。

可是,就因为是亲人,就因为是父母,女孩连反抗都觉得是自己的「错」。

她在微博写道:

亲情与我而言真的只是负担,就让我做一个薄情寡义的婊子。

所有的压迫,被扣上“爱”的帽子,让合理的反抗成了违经叛道。

是女孩薄情寡义?

不,是这个世界太荒唐。

03

我们中国的家庭,「边界感」很模糊,家庭关系大多处于一种依赖共生的模式,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再加上植入我们血液的文化基因,延绵香火是我们的使命。家庭永远放在个人之前。

所以,我们很容易将家里男孩子的事情,看作是整个家庭的事情。只有男孩子过的好,才能证明我们这个家庭足够好,才能扬眉吐气光耀门楣。

也因此,很多时候,女孩子的牺牲,加上了一层“自愿”的意味,也就有了“扶弟魔”、“扶哥魔”。

我的妈妈,就是一个自愿被“吸血”的妹妹。毕业后刚工作那几年,她会把所有工资都交给爸妈,因为哥哥生了孩子,很多地方要用钱。再过了几年,哥哥要工作,她便辞职,回去帮衬着带孩子。

成家后,哥哥家境不好,她也是能帮就帮,哪怕是自己家的生活也已经够拮据了。我反问她的时候,她总会说:

“自己的亲哥哥,当然要帮了。”“你舅要是过得不好,会被人看笑话的,你外公外婆咋办。”

已经人到中年,她还是没能把自己从以前的家庭关系中摆脱出来。而我在我妈的“熏陶”之下,也开始有了这种倾向。我会下意识地把自己工资的规划,一部分分给我的哥哥。

我会想着说,我哥哥一个人,要承担房贷,实在是太辛苦了。我作为妹妹,因为足够爱他,应该为他承担一部分压力。

不自觉把自己和哥哥捆绑起来。但是,当我以为我是在“爱”着我的哥哥的时候,其实也无意识放弃了一部分的自己。

很悲哀,为家庭牺牲,好像是被刻在了基因里一样。

04

好在,电影将这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也有人在现实中,反抗这种家庭模式。

去年,22岁姐姐拒养2岁的弟弟,被父母告上法庭。

22岁,刚出社会的年纪,有太多人生的不确定性要面对,有太多关于自己人生的问题要去抉择,却被要求养2岁的弟弟。

拒绝是合情合理的事情,毕竟剥去“姐姐”的身份,她也只是个刚接触社会的孩子。

她有权利为自己活着。

而不是只作为一个“姐姐”活着。

现实中,太多的例子在诉说着:你是先出生的姐姐,就该保护弟弟妹妹,就该承担更多的责任。

有些妈妈甚至觉得:

头胎是女儿,我不敢生二胎。

任何时候,我们自己的“本我”,都应该放在“身份”之前。

女孩们,你可以爱他们,但不能将爱与“牺牲”划等号。因为伴随着牺牲的爱,根本不是爱,或者说对方根本不爱你。

如果你是父母,请一定不要将养育的责任丢给老大,更不要将家庭“荣光”与儿子过得好不好划等号。

社会在进步,孩子们有自己的人格,自己的人生。别让那句“你是姐姐,就该让着弟弟妹妹”,捆绑了孩子的一生。

无论是否二胎,这是你们的个人选择。但请一定好好呵护她,告诉她:你们很爱她,不论她是不是姐姐。

女孩,不应该因为一个“身份”,就放弃了自己该有的人生;

也不应该为了原生家庭中的谁,无止境付出,丢掉了自己幸福的机会。

孩子之间本就互不相欠。

愿这世间每个女孩,都被认真对待,好好珍惜。

记得好好爱自己,拼尽全力,活出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