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前后机体激素水平发生剧烈波动,此外该时期也是大脑发育的关键时期。因此青春期对应激较为敏感。而社交隔离带来的应激压力,在最近的大环境下得到了科学家们的进一步关注。

一项最新研究表明:在关键的发育时期暴露于长时间的社交隔离与压力下,不仅会增加对精神障碍的脆弱性,还可能针对不同性别产生特异性的后果。

纽约州立大学水牛城分校生理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的ZhenYan研究团队,研究了神经回路介导的慢性青少年社会隔离应激小鼠的行为变化。结果表明:受到压力的男性,会表现出升级的攻击性;而受到压力的女性,会表现出社会退缩,不愿与同类进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自由活动动物的体内多通道记录表明,在攻击性攻击时,雄性动物前额叶皮层(mPFC)的锥体神经元活动显著降低,而雌性动物在社交测试时,前额叶皮层锥体神经元的放电速率则减弱。

化学发生和电生理证据表明:前额叶皮层(mPFC)功能减退和基底外侧杏仁核(BLA)主神经元活跃,导致压力下男性的攻击性增强。慢性抑制BLA脑区神经元后可降低慢性社交隔离雄性小鼠的攻击行为,发挥类似于慢性激活PFC神经元的效应。

而前额叶皮层(mPFC)功能减退和中脑腹侧被盖区(VTA)多巴胺神经元活跃,导致压力下女性的社交能力下降。慢性激活VTA脑区多巴胺神经元,能直接促进雌性小鼠的社交行为。

据悉,前额叶皮层(mPFC)、基底外侧杏仁核(BLA)、中脑腹侧被盖区(VTA),是应激相关的攻击行为、社交行为、情绪的关键脑区,其中mPFC作为大脑指挥中心,控制学习记忆,社会认知,决策,情感等高级功能。

上述研究近日发表在CellReports上,题为“Neural circuits and activity dynamics underlying sex-specific effects of chronic social isolation stress”。

译/前瞻经济学人APP资讯组

论文链接: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22111247210018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