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视频看得让人忍不住落泪。视频显示,河北邯郸一农贸市场,一对中年夫妇用三轮车拉了满满的一车菠菜来卖,但直到罢集都没有售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之后来了一位小伙子,自我介绍是收菜的,要以15元的价格全收了。夫妻二人想让再加点钱,小伙子表明也是见到两个人不易,不想让他们将自己辛辛苦苦种的菜丢弃,所以才象征性的出点钱全给收了。
最后,这一车菠菜,以15元的价格成交了。是的,你没看错,就是15元。

第一眼看这个新闻,除了震惊,也有不少网友表示,这可能是一则有水分的新闻。
一来,视频当中的三轮车,可能压根就装不了1300斤菠菜;二来,这么一车菠菜只卖15元,未免低到让人无法相信。正如有网友说的,哪怕拉回家喂猪喂鸡,或者干脆烂在地里当肥料,也不止15元。
但我们这种局外人的揣测,并不能完全抵达当事人的真实心境。
视频传开后,网上有不少指责菜贩的声音。其实,只要是双方是在协商自愿的基础上达成的交易,这本身无可厚非。我们不能用道德捆绑菜贩,然后按照自己对市场的理解,强制去给他们定出一个合理的价格来。
或许,菜农的心酸正是在于,如果他们拒绝这15元,很可能就再也没有一次出售机会。而菠菜是不等人的,过几天它会彻底烂掉,到时候连这15元都没有。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是吃菜人、买菜人,看到这样的故事,我们当然会感到不可思议。
我悄悄看了下我经常使用的买菜平台,菠菜的价格是6.9元一斤,还标示打了7.5折。坦白说,从视频中来看,这对菜农夫妇的菠菜,要比我从超市买来的卖相还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是,为什么我们生活在同一时空,同样的商品在同样的时间,价格差异却如此悬殊呢?说白了,这也是市场的客观规律。

由于种种现实条件的限制,买方和卖方不可能任意匹配,菜农的销售渠道不足,是他们一直以来的软肋。
近年来,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尤其是智能手机和短视频的普及,让信息得以充分传播,解决不少菜农的燃眉之急。但对于大多数菜农来说,他们仍然缺乏相应的营销能力和渠道。
所以,谴责同样处于产业链条初端的菜贩,并不能改变什么。关键还要看得见菜农们的真实困境,然后针对性地想出解决办法。
比如,在当地,种菠菜的菜农有多少?种植面积和产量有多少?当地的需求又是多少?可以有哪些出售到外地的渠道?这些,当地政府部门,或许可以一一摸清。
然后在明晰需求与供给的基础上,引导当地菜农按需种植,甚至可以是先有订单,尔后让菜农种植,再统一收购。如此,有了稳稳的销售渠道,菜农才才会有稳稳的期盼和安全感。
很多事情,在以往我们可以说现实条件不足,但是在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时代,有些事情做起来并不难。关键看,有没有这个心。一则视频,让我们看见辛酸看见难,也该看见问题看见解。
所以,与其同情、悲悯、谴责,不如做点什么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