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寄宿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现象,总有家长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在犹豫要不要把孩子送到寄宿学校:

刚生了二胎,没精力管;
学历有限,没法辅导孩子;
夫妻两早出晚归,怕耽误孩子吃饭

家长们总是在纠结,一方面想亲身照顾孩子,却总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另一方面,想选择寄宿学校,又担心是否会对孩子造成影响。

关于寄宿,一直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声音,小c想说:孩子是否要寄宿,还需谨慎选择!

而我们身边就有很多送孩子寄宿的失败案例,给孩子造成了不可挽回的伤害。

寄宿的风险,是父母不能承受之重

小田,来自一所寄宿初中。

住校的她,缺乏家人的监管,在校期间意外怀孕。最终,年仅14岁的小田在宿舍的厕所分娩了一个男婴。

同学发现后,拨打了120,小田才在老师的陪同下去了医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住院的小田全程一脸冷漠,没有任何表情。小田的妈妈看到女儿这个样子,后悔不已:“如果能重来,打死也不让孩子住校。”

这样的新闻并不是个例。

来自广西的男孩洋洋,今年12岁,在寄宿学校上六年级。

某晚7点,洋洋哭着给爸爸打电话,说自己被同学殴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洋洋的父母在电话这头安抚着孩子,随后迅速与老师取得联系,询问情况,没想到得到的回复是班主任、数学老师直接挂断电话,然后发信息:上班再打!

没想到,不到半个小时,悲剧就发生了,洋洋从学校五楼坠楼。

经过两个小时的抢救,洋洋还是离开了人世。

一条年轻的生命,就此离我们而去。更令人心寒的是,校方和老师对此毫无内疚,反而振振有词:“没有任何一条法律规定老师下班后必须接听家长电话!”

竟然还说出了“学生跳楼自杀,死了也白死!”这样的锥心之语。

像洋洋这样的个例虽然比较极端,但也仍值得为人父母者反思。
在孩子年幼时将他们送到寄宿学校,那些可能出现的风险,真的是我们能承受得住的吗?

去寄宿制学校,是谁的需要?

可怜天下父母心,家长选择寄宿学校的初衷,都是为了让孩子更好的成长。

“工作太忙,没时间照顾孩子,辅导他学习”、“在家就是玩手机打游戏,寄宿学校能管管他”、“孩子自理能力差,去寄宿学校锻炼一下独立性”。

孩子住校,有早读、晚修;

集体生活有助于培养孩子的独立性,学会团队协作;

孩子在家写作业,要么没时间,要么辅导不了,不如让老师看管;

寄宿学校作息规律,培养孩子的好习惯……

孩子去寄宿学校确实可能有各种各样的好处,但本质是家长将绝大部分的责任转交到了学校和老师手中,说句大实话,当“甩手掌柜”确实轻松,寄宿学校是一种省心之选。
可是寄宿对孩子真的好吗?

教育专家尹建莉老师明确反对寄宿制,她表示:

如果父母和孩子隔断开了就能锻炼出很强的自理能力的话,那么孤儿院孩子的教育应该是最好的。

然而真相却是,大部分在孤儿院长大的孩子都有较严重的心理问题,他们的自我意识和合作意识较低——与天赋无关,也并非院方没有好好照顾他们。

究其根本,是因为他们缺少了正常的家庭成长环境和父母的关爱,从小就缺乏和家人的情感及语言交流,乃至成年后在心理及能力方面出现难以恢复的永久缺陷。

脑神经科学已证实,早期情感的发育不良,会直接损害大脑正常发育,使其结构出现异常,最终形成无法逆转的病理性改变,这一点在二战后的罗马尼亚也得到了验证。

二战后,罗马尼亚人口锐减,政府规定每个育龄妇女至少要生4个孩子,如果抚养不起,可以送到由政府出资的国家教养院进行集体抚养。

此后有6万多名婴儿出生即被送往了教养院批量抚养。

然而,这些孩子先后出现了异常,具体表现为智力低下,情感发育不良,缺乏交流能力,不能与他人正常对视和对话,倾向在角落中独自前后摇晃或重复某种固定行为,对陌生人不恐惧,也无法正常沟通,后来科学家们将其称为“孤儿院现象”。

孩子真正想要的是陪伴

这种现象不止出现在新闻中,也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

我邻居家的女儿在初中就被父母送到了寄宿学校。

当时邻居夫妇还很开心,极力劝说我也把孩子送过去,认为寄宿学校可以让孩子获得锻炼,变得独立自主。

然而,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往往很骨感。

不到一年,邻居就觉得女儿好像变了。

从前那个无忧无虑的小公主仿佛消失了,再也不会“妈妈长”“妈妈短”的跟在自己屁股后。
现在的女儿,一回家就把自己关在卧室,也不会主动找自己沟通。

每次他们夫妻两想和孩子聊聊学校的生活,得到的回复都是简短的“嗯,没事。”“嗯,知道了。”

邻居怎么也想不通,自己的贴心小棉袄去读了个寄宿学校,怎么回来就变得冷冰冰的呢?
独立自主没看到,沉默寡言倒是真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个常年出差、工作繁忙的母亲收到了一封来自孩子的信,信的名字叫《我的生活里缺少母爱》:

“自从母亲开了公司,我的母爱就像做索道一样飞快地降了下来,她每天都工作到七八点钟,有时候到九点多才回家,我就像鲁迅先生写的一样,只能看见高高的四角天空。我现在就想让母亲陪我一天,哪怕是一直坐着也好。”

很多家长认为自己努力工作,为孩子提供优渥的物质条件,让他们接受更好的教育才是对孩子真正的好。

然而,对孩子来说,真正需要的、有价值的是家人的陪伴和关爱。

等到孩子上大学,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就会越来越少。

亲子相处的时间一旦错过,就很难再弥补,也没有机会去真正的弥补。

家永远是最好的学校,父母永远是孩子最好的老师。

别在她需要你的时候推开她

孩子长大的过程,就是和父母渐行渐远的过程。

总有一天,那个总是黏在我们身边的小娃娃会长大,会拥有自己的圈子,会走向更大的世界。
所以,请别在他需要你的时候,将他推远。

有人说,10岁的男孩,会有自己的语言体系和社交圈,妈妈很难再影响他。9岁的女孩,也会有自己的秘密和姐妹,不愿再和妈妈分享那些自己的小故事。

所以,请珍惜每一秒和孩子在一起的时光。

如果条件允许,务必把孩子带在身边亲自看管,因为你是最好的老师,而亲情,就是孩子最好的教育土壤。

如果实在没有选择的余地,那么父母们也要记得保持对孩子的关注和沟通。

毕竟,家庭才是孩子最好的学校。

CCSER 已拥有500多万守护者、近3万家守护站,直接找回走失儿童1150名。
将失踪终止在第一时间!
我们彼此守护,在孩子遇到危险,不问任何理由,去保护他们的安全,wx公众号“CCSER儿童失踪预警平台:ccser-1”后,点击“保护孩子”,为儿童守护出一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