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列斯特要塞建成于1830年,一开始只是临时工事,后来则改成了一座永久性的要塞。二战前期,大约有9000苏军驻扎在这里,各式武器一应俱全,同时在要塞内还有300户守军的家眷在居住。就在这一片祥和下,战火烧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黎明时响起的炮火

1941年6月22日,德军发动了巴巴罗萨行动,苏联遭到了全方面的进攻,而最先遭殃的地方就是布列斯特要塞。此时苏联的西部军区司令是巴普洛夫大将,一个挺有名的苏军将领,就是能力不怎么地。在他眼中要塞南部有大量湿地,古德里安是不会冒险从这里进攻的,但事实正好相反,古德里安还真就从这里来了,而且还是开着坦克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实际上,这个要塞在当时设计的并不是很合理。在要塞南边除了墙体之外,只有少量的防御工事,同时在交通要道上并没有对其进行封锁的准备。而且虽然有湿地作为天然屏障,但这屏障好似只是一个摆设,因为湿地上面平坦的陆地足够让古德里安塞进去一个装甲师了。当然,这里的苏军也没有作战前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1年6月22日,一声巨响惊醒了要塞里面的守军,紧接着是第二声、第三声,直到炮弹如同雨点一般地落下时,守军反应了过来——德国人来了。在猛烈的炮火下,瞬间就被炸蒙了,人们在不知所措中四处躲避,不少人成了炮弹下的牺牲品。就在这一片混乱之中,苏德战争开始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是布列斯特要塞,我们仍在战斗

炮击结束一个多小时后,德军展开了正式进攻。因为之前毫无准备,驻守要塞的苏军没有配备武器,而武器也统一存放在仓库里。算上直接损失在炮火里的,成功武装上的苏军是少之又少。因为无法组织有效地抵抗,德军轻而易举地冲进了要塞里面,并直扑要塞的中心堡垒。不过过程并没有德军想的那样顺利,虽然守军已经伤亡惨重,但还是有部分人撤退到了“安全”地带,并组织起了小规模的反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下这个要塞当然不是德军的最终目的,从要塞被突破的那一刻开始,它就已经变得毫无价值了,此时的德军大部队已经奔着明斯克杀去了。不过为了防止要塞里的剩余苏军出来影响战局,德军还是留下了一个步兵师来剿灭要塞里残留下来的苏军。而选择坚守的苏军虽然完全不知道现在是个什么情况,但他们还是毅然决然的选择与要塞共存亡,因此一场鏖战爆发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在德军横扫布列斯特要塞的同时,要塞守军也在向外发电报,目的自然是将这里的情况散播出去并寻求支援。但这么做并没有获得什么实际效果,全线都在求援,而司令部的电台也毁在了空袭中。自此布雷斯特要塞的守军成为了一支孤军,发报员只能不断地发着“这里是布列斯特要塞,我们仍在战斗”,希望以此能让周围的友军收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到了6月24日,尽管苏军剩下的人数更少了,但几个据点之间也取得了联系。剩余坚守的队伍主要由祖巴乔夫上尉、沙布洛夫斯基上尉和加夫里洛夫少校组成,部队人数和德军相比少得可怜。因为始终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也不见增援部队,这批人决定向要塞以东的森林突围,这起码还有一线生机。

悲壮的突围与最后的抵抗者

从24号开始,残余的苏军不断顺着河道向外撤离。但德军早已经把要塞包围了个水泄不通,每回撤离都是一场突围,而且每回都被德军给打了回来,最终苏军只剩下了500人左右。到了29号,已经山穷水尽的苏军进行了最后一轮突袭,500人只有几个人冲进了树林里,其余大部分战死,少部分又被堵回了要塞里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最后坚守的人中,加夫里洛夫少校可谓一个奇迹了,他足足坚守了31天,这让德国人曾想用几个小时就拿下要塞的想法变成了天方夜谭。根据曾经参与抓获加夫里洛夫少校德军士兵回忆“就在被俘的1小时前,这个人还在战斗,甚至还用手榴弹炸死炸伤了几名士兵,被抓的时候,他已经奄奄一息”。鉴于其勇气可嘉,德军并没有杀掉这个让他们丢了脸面的人。1979年加夫里洛夫少校离世,并葬在了布列斯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布列斯特要塞最终落入了德军手中,这期间苏军超过2000人阵亡,约6800人被俘。德军的伤亡人数在1100人左右,不要小瞧了这个人数,在6月30号前,整个东线战场上的德军伤亡在八千多人左右。衡量之下,布列斯特保卫战的惨烈程度可想而知,而这对于当时来说,也只是刚刚开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参考文献《 Подвиг героев бессмертен》、《Battles and operations of the Soviet–German W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