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上靖,日本作家、诗人和社会活动家。

1959年,井上靖携著作《敦煌》,斩获日本首届每日艺术奖(由每日新闻社主办的文学奖项,包括文学、电影、戏剧、音乐和美术等,于每年元日公布获奖作品和得奖者)。

01

宋仁宗天圣四年(公元1026年),书生赵行德远赴开封赶考。

赵行德出生于书香世家,饱读诗书,对此次金榜题名势在必得。

奈何人算不如天算,这天,赵行德按照指示前往考场,在等待殿试之际,跌落梦乡。

他在梦里,正忙着回答天子策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待梦醒,赵行德已然错过殿试,本想金榜题名时宴请高朋,此刻化为泡影。

赵行德失了魂般行走在街上,恰巧解救了一位西夏女子,她赠予赵行德一方碎布。

霎时,赵行德一扫错过殿试阴霾,念着那个倔强的西夏女子,及其赠予之碎布上不曾读懂的西夏文字,还有关于西夏镇边方法的策问。

种种念想萦绕在赵行德心头,久久挥之不去,故而决定赴西夏一游。

02

宋仁宗天圣五年(公元1027年),赵行德来到“河西四郡”之地(今河西走廊)。

自汉朝以来,“河西四郡”是连接中原与西域的关键,各民族集聚于此,带动了周边多地经济、文化的相互交融。

唐在此设河西节度使管辖,后被归义军节度使取代。

再后来,这里一度先后被吐蕃、回鹘所占。

一日,赵行德向藩镇官员请求入凉州(今甘肃武威),却不得愿。

故此,赵行德计划混入回鹘商队过凉州。

途中,这支商队不断遭遇各方行军,赵行德与商队走散。

当赵行德抵达凉州,又阴差阳错地以士卒身份,成为西夏汉军里征伐回鹘的一员。

西夏占领凉州后,不伤一名百姓,或将他们编入军队,或让他们从事农耕或放牧。

战事若起,赵行德冲锋陷阵,闲时不忘四处寻找,能读懂西夏文之人,好解了那方碎布上的文意。

03

这一日,赵行德所在部队受西夏王李德明长子、全军统帅李元昊检阅,后被上级百夫长朱王礼召见,渐渐得以重用。

赵行德一行队伍从凉州出发,行约五百里,至甘州(今甘肃张掖市)。

与此同时,西夏与回鹘之间战争惨烈,鲜血洒在大漠之上,狼烟起于苍穹之间。

在甘州,赵行德遇见回鹘郡主,一个让他难以忘记的女子。

赵行德有意照顾她,却是因机缘所致,不得不前往兴庆(今宁夏银川)学习西夏文字,他只能将女子托付给信任之人朱王礼,且与女子定下一年之期。

04

天圣六年六月,满城皆为攻占甘州而庆祝。

兴庆城周边,河川交错,沟渠纵横,放眼皆是良田和果园,加之甘州乃是大宋与契丹经贸往来要地,使得西夏在西域诸国中可谓锦上添花。

赵行德在西夏文字的学习中甘之如饴,光阴瞬间消逝了一年半载。

他尚未忘记朱王礼与回鹘郡主,却又是如此遥远的存在。

在赵行德眼里,西夏远比宋朝任何为政者想象的,要愈加强大,征战四方之余,开始建设自家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假以时日,大宋怕是难以与之匹敌。

此时,赵行德回归故土之心愈发强烈。

赵行德回到甘州之外朱王礼的驻地,见到了朱王礼,物是人非。

朱王礼老了些许,而回鹘郡主已成了李元昊之人。

又到全军检阅之际,赵行德看到遥远的城墙上有一道身影,在通红的晚霞中,纵身一跃。

回鹘郡主这一跃身,成了赵行德心中一道难以愈合的伤口。

05

行军不断,战争亦不曾停止,赵行德随部队先后抵达了肃州(今甘肃酒泉)、瓜州(今甘肃酒泉)、沙州(今甘肃敦煌)。

此间,他的心逐渐被佛教文化所吸引。

生而渺小,万般皆苦。

赵行德在边疆军营里翻阅着一部又一部的佛家典籍,如《妙法莲华经》、《法华经》、《金刚般若经》等,赵行德形如枯木的内心渐渐被浸染。

宋仁宗明道元年(公元1032年),西夏李元昊继位,在与大宋、契丹之间主战。

无论过了多少年,赵行德依然无法忘记回鹘郡主。

因果机缘,谁又能道得清,说得明?

06

太守曹延惠有意将所持有的经典译成西夏文,赠予西夏。

赵行德应下了这门差事,随沙洲来的商旅尉迟光回了兴庆。

尉迟光,来自于阗的尉迟王朝,其外祖父曾在沙州鸣沙山开凿过几个佛洞。

明道二年(公元1033年),赵行德等人开始投入到佛经翻译工作当中。

借着翻译经文的契机,赵行德欲拿译经这桩大工程超度回鹘郡主的亡魂。

奈何好景不长,翻译工作因西夏攻打瓜州而不得不中断,这又是一次惨烈的交战。

赵行德在与曹延惠的一次交谈中,得悉沙州必将遭受蹂躏,他们会破坏鸣沙山的千佛洞,烧毁那十七座寺院,抢走经典。

曹氏一族作为沙州节度使,实力终究有限,难以抵挡西夏的金戈铁马,苍凉的结局早已注定战火将淹没所有。

最后,赵行德来到沙洲,为保护那些佛教经典不被战火焚毁,必须有所行动。

07

赵行德自离开开封,辗转数年,蓦然回首,已恍如隔世。

尽管此刻已远离故土,但赵行德不曾后悔。

“财宝、生命、权力,俱属个人所有,经典则不同,不属于任何人。只要不被烧毁,搁在那里就行了,谁也抢不走,谁也没法将之据为己有。单是完好地存放在那儿,便已价值连城。”

捆包、装箱、搬移,赵行德行至莫高空窟千佛洞,藏经于壁中,亦如同这万卷经书,归寂在这黄沙之中。

人事更迭,战火连连,沙州一带几度易主,明代时期称之为沙州卫,而清朝乾隆年间则改称敦煌县。

敦煌乃盛大昌隆之意,也是昔时两汉及隋代,作为西方文化东传门户,文化灿烂辉煌之时使用的名字,相隔两千年,不断复用。

二十世纪初,一名为王圆箓的道士发现了藏满经书的洞穴。

随后,英国探险家斯坦因、法国人伯希和等人相继来到此处,将那些王道士看不起的经书一车一车地搬走。

经卷历经数个世纪,种类繁多,共计四万多件,涵盖天文地理、人文经典、佛家典故等诸多学科,涉及贝叶梵文、古土耳其文、藏文、西夏文和现代土耳其文等多种语言。

这些敦煌遗书在世界经学典籍中熠熠生辉,足以改变多项研究的成果。

这也是日本文坛巨匠、芥川龙之介奖得主——井上靖,他所了解的敦煌一角,莫高窟里的浩繁经卷是何人留下,经卷之中又有多少我们尚未能发掘的典故?

黄沙漫舞,玉汝于成,梦回敦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