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洋葱

每一个优秀的孩子背后,都站着一对”优秀“的父母。

这个小鞭子,一直暗暗地鞭笞着父母在职场上奋力往上爬,白天996,下班点灯夜熬考证,参加各种思维&技能培训,生怕自己一点点的懈怠会成为孩子通往成功路上的绊脚石。

生活,像一路鸣笛向前的火车,呼啸地奔向远方。

小有成就的父母们,将叱咤职场的管理技能带回了家,并信奉复制这套可以高效地解决生活和工作中99%问题的宝典,可以成功的粘贴出同样“高效”的孩子。

这个”伪命题“,你还想或你还能论证多久?

美好&不幸的链接

在竞争激烈的职场上,如何保持自己的优势,一直领跑呢?

关键点就是可以随时随地创造价值。

有这个本领的人,在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上总是能一阵见血地给出最省时省力的建议,只要按照建议一步步执行,就能拿到稳稳的结果----典型的AI特称。

当我这个工作上的建议“小能手”,回到家,做回妈妈,证明题开始了。

不准挑食的小朋友,因为表现好,得到了一块儿奶油蛋糕。

喜气洋洋地撸起袖子,坐在小板凳上,一大口一大口地往嘴里填,一脸沉醉和享受的表情。

AI母亲控制不住自己的预判性极强的意识了,默默地念叨:再吃下去,正经饭又吃不进去了,本来你胃口就小,不好好吃饭怎么能长胖呢?

小朋友头不抬眼不睁,继续沉浸在大快朵颐的满足感中。

AI母亲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劲头来了,继续念叨:“你肠胃弱,奶油很难消化,吃太多,肚子会疼哦。肚子疼了,就要吃药或者上医院咯”。

小朋友迟疑地放慢了节奏,倔强地舔了口奶油。

AI母亲放出了杀手锏:“不听话是吧,以后绝对不会再给你买了,等下吃饭吃得不好,后面饿了,也不会给你再做饭”。

小小的人儿低着头,手里的蛋糕叉犹犹豫豫的不知放在哪里。继续吃吧,害怕妈妈再生气,不吃吧,自己明明又不甘心。左右为难,哇的一声大哭起来。

哭得过于大力,胃里的蛋糕全部吐出来,场面一度陷入混乱。

华灯初上,看着宝宝入睡的侧颜,心底泛起浓浓的愧疚感,意识到自己方才的步步紧逼,只给孩子造成了困扰,没有任何实际的意义。

孩子一年都吃不上几次的蛋糕,来不及全然享受当下的满足感,就被我生硬的预判性建议生生打乱。

如果这种类似的场景频繁发生,会造成多可怕的后果呢?

孩子的潜意识会生成这样的程序----每次在享受美好事物的时候,后面都有可怕的事情出现。美好与失望建立了链接,孩子未来每次遇到美好的事情时,就会习惯性地拒绝或抗拒,因为无法面对美好后随之而来的失望和恐惧。

引导or 给答案,哪个比较快?

做事,讲话,逻辑缜密,冷静又理性,这些典型的AI特征,在与孩子相处过程中,你都有带着吗?

我家的小朋友,喜欢玩动手拼装类玩具,如乐高,拼图或叠叠乐等。过年疫情期间,呆在家里熬时间,我给他买了一套布鲁可---百变重卡车。

小朋友拆开玩具盒子,将积木一块块地摆开,仔细研究组装图纸。可是小两百块儿的积木,形状相似又不尽相同,小朋友拆了装,装了拆,反反复复的,小半天过去了,也只搭出了1/4。拼搭的过程中,反反复复,同样的错误犯了好几次。

AI母亲又控制不住爱给答案的职业病了。

直接指着图纸,果断地告诉小朋友:“你看图纸上这个位置的积木是5个格儿的,你这个呢?只有三个格儿,肯定搭不上啊”。小朋友一愣,点头说:“哦,对。”

从此,这个重卡车积木就成了我疫情期间“管理”孩子的媒介。

小朋友每一步的搭建,找积木,我会告诉他在哪个方向;拼接,我会告诉他要给后面一步预留出几个格儿的位置;安装车轮时,我会告诉他车身的接口要怎么跟车轮的卡槽相匹配。

小朋友终于可以在用时不到20分钟内,拼好一辆与图纸上一摸一样的卡车了。

看着这台精准完美的战利品,我的快乐竟比孩子多,内心的感觉是多亏有我,才能完成得如此完美。

但如此反复两三次的全程指导后,小朋友就不再玩了。

等我上班后,又给孩子买了一套新的积木。

因为上班,不能陪伴左右,或者说,不能监工,小朋友的搭建工程进展很慢,但能感觉到每完成一部分,他眼里的光就更亮一分。

有一次,我跟他视频电话,随口说:“等妈妈回去,咱俩一起玩啊”。

小朋友挠挠头,小声说:“那我肯定比不过妈妈。”后来,我反复琢磨这句话,当我扮演高高在上的答案给与者,亲子关系中最核心和最亲密的部分,就消失了。

摆积木本来就是要对对错错中摸索,才有意思,而不是像比赛一样,以最快的速度完成才算是赢家。

一个人,只有在经历了思考,找到并认可答案后,才能走到行动这一步。

而这一步,无论经历多久,过程多曲折,都仅属于他,不是别人思考的产物,是自己独一无二的宝贵经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归本性

工作上,要以结果为导向,讲逻辑,拼效率,是良好的职业素养;家庭中,面对所有关系,讲情绪和感受,才是良性的互动。

每个父母,为了给孩子提供更好的物质条件,平台或更广阔的视野,努力在职场打拼的样子,很美,但回过头来想想,孩子的成长中除了这些,还有什么呢?

多听:听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小到发现小蚂蚁都是排好队伍前进的,大到他发现现实中的小猫小狗并不像故事书中那样会说话。

听他撅着嘴巴说他中午没睡午觉,老师批评他了,听他捂着嘴巴悄悄说班里的小女生偷偷给他了块儿糖;听他捧着你的脸说妈妈我很爱你,听他跺着脚说你再训我,我就把你的耳塞藏起来。

少说:控制住职场中爱给意见和答案的表达欲,还给孩子按自己的轨迹和节奏成长的权利。停止不停地把自己的焦虑说给孩子的行为,让孩子有机会去获得完整的生命体验(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

总之,在这个“向快”的世界里,安安静静地陪着我们的孩子慢慢地走,看春天的百花,深秋的落叶,享受夏天的凉风,观赏冬日的初雪。

这些细小琐碎的点滴才是成长路上最暖心的部分,亦是他们未来走上社会,行走江湖,傍身的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