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三帝国的灭亡》、《希特勒的暗堡》以及影视作品《战争与回忆》和《帝国的毁灭》中,都能看到希特勒愤怒的一幕,甚至因其“我到河北省来”而闻名于B站。在这个片段中,希特勒愤怒的说让施坦纳进攻是命令,所有人都背叛了他。那么让元首异常愤怒的屎蛋到底是谁?为什么会让希特勒抱以厚望呢?

施坦纳的照片

菲力克斯·施坦纳,是党卫军维京师的首任师长。维京师是在希姆莱的命令下于1940年成立的,成员来自丹麦、挪威、瑞典、芬兰这些北欧国家。值得一提的是,他们真的都是志愿的,当然有一部分原因是这些国家的纳粹化,但也有一些原因是1940年苏联入侵波罗的海三国和芬兰造成的民族仇恨。这个师的正式名称是第五党卫队装甲师,别称维京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卫军维京师的徽章

1941年6月22日德国入侵苏联后,维京师作为德军北方集团军群的一部分,参与了对波罗的海三国、白俄罗斯的“解放”和对列宁格勒的围困。这些情景,无论是在电影《1944》,还是小说《一颗铜纽扣》中都有体现。而施坦纳作为师长,率领着二战中德军内部鲜为人知的外籍主力军团,也一步步的获得了上级的肯定,自身能力也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和希特勒、希姆莱在一起的施坦纳

1942年夏天,希特勒发动“巴巴罗萨计划”的第二阶段“蓝色方案”,施坦纳和维京师已经作为主力部队调往南方,参与了罗斯科夫战役和对库班油田的战略,从属于伦德施泰特元帅指挥的南方集团军群和李斯特元帅指挥的高加索集团军。

1943年,“蓝色方案”彻底失败后,施坦纳回到北方,成为由维京师和北欧师组成的第三装甲军军长以及库尔兰地区军区司令,此时可以看出,经过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库尔斯克战役,德军的兵力已经严重不足,这才不得不将为原北方集团军群侧翼掩护的北欧师与兵力不足的维京师合并。

1944年6月22日,就是“巴巴罗萨计划”发动的三周年纪念日,苏联开始正式反击,实施了“巴格拉基昂计划”,这是1943年年底德黑兰会议达成的一致,苏联与英美在几乎相同的时间对德国进行两面夹击。此时的希特勒已经失去理智,他命令部队坚守阵地,不得撤退,不得转移,使得德军在白俄罗斯损失了15万人,曾经的中央集团军群几乎不复存在。随后苏军向波罗的海进兵,施坦纳的第三装甲军撤退到立陶宛坦能堡一线,多说一句,坦能堡的位置在魏玛共和国以前属于东普鲁士,1914年8月17日至9月2日,德军在此阻击了俄国军队向东普鲁士首府科尼斯堡的进军,当时德军的统帅就是后来成为魏玛共和国的总统兴登堡。

1933年1月30日,魏玛共和国总统兴登堡任命希特勒为帝国总理

有关东普鲁士的领土问题,请看《由一则新闻想到的》

施坦纳在坦能堡和苏军周旋至11月,随后撤退至拉脱维亚,1945年年初凭借地形优势由海路撤退到德国本土,这是一次发生在另一个堂口的“敦刻尔克”。苏联的“巴格拉基昂计划”,导致希特勒和国防军的关系最终破裂,他们双方一开始就是互相利用,在1933年的时候,希特勒借国防军的力量获得总理位置,国防军借助希特勒取消《凡尔赛条议》,其后国防军实在太怂,希特勒借口几件不光彩且不道德的事件于1938年2月4日成立最高统帅部(OKW),获得了军队的最高指挥权,逼迫国防军向元首效忠。双方开始正式的蜜月,在1941年底莫斯科会战失败后关系开始破裂。1944年7月20日发生了施陶芬贝格上校刺杀希特勒事件是双方图穷匕见,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汤姆·克鲁斯扮演的施陶芬贝格上校

1945年初,施坦纳在波美拉尼亚(今属于波兰)组成一个新的装甲军,第11装甲军,他担任司令,负责波美拉尼亚的防御。随后因为和希姆莱不和,被调到波兰。希特勒在1944年8月下令将德国东线的主力部队全部调往西方,在比利时以南的阿登高原伏击艾森豪威尔,取得了突出地带的胜利,但却让柏林门户大开,苏军在1945年4月攻入了柏林,而施坦纳则被苏军隔在了波兰。

接下来的事情就是电影里的情景了。值得一提的是,我们看到的电影内容,在4月22日希特勒愤怒的那一天,每一个场景、每一个人、甚至每一句话都是真实的。战后地堡中的人员的回忆录以及约德尔大将在纽伦堡审判时的证词都一一证实着这一点,这也是这个场景如此深入人心并在不同的书籍、电影等作品中不断出现的原因。

《帝国的毁灭》中的约德尔和真实的约德尔

1945年1月16日,希特勒回到了柏林,当天进入总理府的地堡,从那以后,他只在4月20日他56岁生日那一天出来接见过柏林希特勒青年团的少年,并为他们颁发勋章。电影《帝国的毁灭》中有对这个场景的神还原。

1945年4月20日希特勒在总理府地堡外接见柏林希特勒青年团,这是他最后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

《帝国的毁灭》中对上述场景的神还原

也就是在他生日那一天,希姆莱、戈林纷纷逃走。希姆莱前往普劳恩的邓尼茨处,戈林前往贝希特斯加登,这两个人都认为自己是希特勒的接班人,准备分别向盟国尝试和谈。

从4月初开始,希特勒就已经彻底疯了,他每天的军事会议就是对着地图不断的调动一些影子部队,地堡中的所有人,比如克莱勃斯和布格道夫都知道那些部队是根本不存在的。但希特勒就像玩战棋游戏一样不断的安排进攻,甚至设计好了这些部队从战场上撤退的路线。所有人都对他的幻想看破不说破,一齐编一些空话去哄他。凯特尔和约德尔还根据希特勒的命令设计根本不存在的战术反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帝国的毁灭》中的凯特尔和真实的凯特尔

4月22日,就是元首的愤怒那一天,气球终于破了。施坦纳没有和约德尔们一起去演这出戏,他发来电报,告诉希特勒自己的兵力不足,不能发动反攻。就这样,希特勒的梦想破灭了。他让凯特尔、约德尔、克莱勃斯和布格道夫,以及他的私人秘书马丁·鲍曼留下,其余非战斗人员请离场,随后开始了长达三个小时的怒骂。这是他第一次承认战争失败。他始终不忘是国防军的将领们背叛了他,没有很好的执行他的命令。这让当时在场的布格道夫心里很不爽。实际上国防军在恢复“德国光荣”这一点上确实远不如希特勒,前面提到了,国防军太怂。希特勒是一个政治上的天才,他非常精准的预测了英国和法国的态度,利用了他们的心理为德国在战争爆发前获得了因为《凡尔赛条议》而失去的一切。而要按照国防军的计划,1938年9月29日慕尼黑会议之前,国防军已经准备把希特勒绑了交给英法以换取和平,真实的历史则是,英法把捷克斯洛伐克绑了交给了德国。

《帝国的毁灭》中的布格道夫